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快乐就是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

快乐就是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

  本来采访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并不算难事,也正是这种心理使记者对陈忱的采访有些出人意料。凭着对他的“一知半解”而“仓促上阵”使记者在第一次采访中“大败而归”。准备一番的第二次采访中,陈忱极具跳跃性的思维和出口成章的良好表达能力,再加上学表演出身的功底使谈话具有了感染力和煽动性,他做的一番文化事儿让人听了颇有跃跃欲试之感,他对文化产业这个谁也难以下定义的东西有着较为超前的真知灼见和决断能力,多少让记者有些跟不上趟儿。如果没有这一次让记者有些狼狈的艰难之旅,我想我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从不把文化当成挣大钱的买卖,但看看35岁的陈忱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文化产业这件时髦而又谁也搞不太清的事,就变得清楚些并十分可爱了。

  不是有了几条VCD生产线、开放几个文化宫就文化产业化了

  10年来,我不止一次听人跟我提起过文化产业这个词,尤其是近些年,总有人说,我们有了什么样的VCD生产线,几个头的,或者是,我们那儿的文化宫开了,我们有了文化产业了。某些沿海城市的渔民都开着大奔,车里全是鱼腥味儿,他们自己的VCD生产线十分先进,比某些大城市的还棒,你能说他文化产业化了吗?

  文化产业就是文化及文化产品的经营与销售形成的产业化的态势与格局。也就是把文化作成商品销售,其中包括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产权等等,把文化精神与理念变成商品销售时形成的精神产品,它比其商业价值范围宽而且有外延性。文化与经济最好的产物便是文化产业,有些人认为文化产业破坏了文化的纯洁性。我说这根本不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以产业为主,可以为意识形态服务,二者没有任何矛盾。任何国家都有意识形态,美国的意识形态为什么能贯穿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心中,好莱坞的电影功不可没,没有哪个电影中公开喊过谁谁万岁什么的,可影片从头至尾都充斥着美国精神。

  在我的创业之路中,我认识到了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更感受到中国文化资源的丰厚,也就更深地体会到继承的重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做得如此精致,并靠它挣了大钱,我对文化产业的理念是关键。对于传统文化产业只有热情太单纯,只有企业家的资助太被动,当我们文化人唤起人们强烈的本体文化意识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同时,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做的《中国书画名家》使我赚了钱,但我并没有从文化本体上赚钱,我不是靠卖画,是靠概念,文化产业最牛的就是做概念,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商机,也就有了金钱、名誉、地位。可我们目前的文化产业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用人的优点是我们的工作,发现人的缺点不是我们的工作

  这么多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搞文化产业很需要好的经营主导者和一大批有文化观念和理想的从业人员,这样才能生产出一批有中国文化水准并符合国际标准的东西。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列,你得让他知道你的大事业与他的小事业息息相关。我现在的助理就是我从字纸篓里“捡回来”的,这个男孩是学文物鉴定的,他打字可能不好,电脑也可能不熟,但他喜欢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最需要的。我的办公室主任就因为他不会打字什么的把他的简历扔进了纸篓,我随手一拿,正好看到他的,于是我把他请回来了,同时,我开了那位办公室主任。我认为用人的优点是我们的工作,发现人的缺点不是我们的工作,这就是文化公司与经济公司的不同。

  我的另一个助理18岁,我送他去北大读书,他家只需交一点保证金,不过5000元,可他一年的学费就一万多。如果他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并致力于此,我都可以送去培养,前提是志同道合。

  对主导者也是如此,我总说中国不缺艺术家和企业家,缺的是把艺术家的感性与企业家的理性结合起来的“八级钳工”。

  文化与财富可以互动

  以前,人们一提到文化就认为肯定赔钱,传统文化更是如此了,其实不然。

  1999年11月下旬,在《世界日报》的协助下,我在美国东西部举办了别开生面的“中国书画名家影像艺术展”,每天来参观的人有1500人左右,所带的200套影像制品第一天就全部售完。9年间,我投在《中国书画名家》上的有600多万元,现在收回了1500余万元,你说我赚不赚钱。我的投资可以说都是长线,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我拍一个画家时,一旦签约就开始了5年的跟踪拍摄期,每个人的资料做成四盘光盘,在最初时确实很难看到收益,只见投钱,可一经有了回报,我的项目就实现了良性循环,因为我是持续不断地拍。而且我搞的项目都不会出现盗版,都是有收藏价值的。我的产品在第一年销售时是比较困难的。第二年,就有人来信反映从未见过制作如此精美的传统文化的东西,我的产品目前已销售30余万套了。当然我的片子还在电视台播出,这样我还可以自己经营广告。不仅如此,它还给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促使我继续开发新项目和产品。我现在正在筹备的56个民族的画家画56个民族的画,每个民族的画家画一张本民族的画,画家画一张我给劳务费,作品我拿到香港去展,同时销售。

  在记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太多金钱、事业与人格的冲突。搞文化的人总以为文化一旦与钱沾边就不纯洁了,我说这就不对。文化一定是能赚钱的,传统文化也一样,只要你做透,做好。文化一旦有了钱就能更好地推广。美国精神是如何进入千家万户的,是靠好莱坞的电影,所以,文化精神的传播也离不开钱。这也就是我要开这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的主旨。其实起先我是想请各方高手为我的公司和项目“会会诊”,谁知“一呼百应”,所以,我就上了上心,做成一件大事算了。或许,它并不会完全解决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从业人员知道,而且以后我还要把这个论坛做成长线,就和我的项目一样,全是长期行为。

  我愿意做个文化产业的守望者

  在两次采访中陈忱不止一次地提到“守望”一词,当记者问起时,他说得并不太多。“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应该对自己的文化理念,对我们的文化资源有种守望精神,因为你所做的不可能马上见效益,我们现在的人缺少这种守望。”

  接着陈忱谈起了他的又一个宏大计划——他要开发蚩尤寨,也就是炎黄二帝与蚩尤大战的地方,“蚩尤是少数民族的祖先,我开发这一地区是为少数民族的祖先打造一方土地,上纲上线一点讲,是为民族关系做一点贡献,另一方面还是我文化产业的一部分。”陈忱讲起这个计划不免眉飞色舞,他说那里距北京150公里,有三个寨子,自己准备开发一系列的人文旅游、绿色旅游、健康旅游等等,他还说肯定还和他以前的项目一样做的是人文概念,不会靠门票来赚钱。我问这如此庞大的工程需要几年,“奥运会之前会初具规模。”陈忱回答。记者一声“啊,那么久”引来了陈忱的哈哈大笑,“守望需要时间,这就是守望。”

  谈到干了这么多年文化产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陈忱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痛来自一个项目结束以后,又得想下一步怎样走,快乐就是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陈忱有商人的精明干练,也有文化人的某些修养和学识,还有演员的天分。陈忱还是有钱人,开着奥迪A6,住着大house。陈忱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沟通点,也找准了自己文化商人的最佳位置,他有商人的些许张狂,更有文人的不嗜张扬。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