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走出面对老板的心理误区

走出面对老板的心理误区

     笔者曾在企业主持招聘面试,对应聘主管以上职务的应聘者总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企业老板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得到的回答虽五花八门,但大都包含:会用人、懂管理、善于沟通协调、能接纳不同意见甚至批评、有很强的团队领导能力等等。从心理学角度讲,认为企业老板应该是“这样”的人,恰恰是因为他所遇到的老板大都不是“这样”的。难道真是企业老板出了问题吗?也许有的是有的不是。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对于打工一族而言,调整自己的心态乃至言行比“调整”企业老板的素质更现实。
    
     那么,面对企业老板,打工一族通常存在哪些心态上的误区呢?
    
     误区一:企业老板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凡讲这句话的人,大都是因为企业老板对自己“不信任”而感到忿忿不平。能否反问一下自己:企业老板凭什么信任我?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
    
     1、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而非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之上。因此,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老板怀疑的是“人”,而非怀疑具体的某一个打工者。
    
     2、打工者本人在老板心目中还未建立起足够的信任,这可能是打工者在企业的资历太浅或在企业里过于默默无闻所致。
    
     3、打工者由于过往工作上的失误或者误会,曾引起过老板“不够令人放心”的印象,这需要打工者主动用自身的努力加以扭转。
    
     误区二:老板做事应该“对事不对人”。
    
     如果是“坏事” ,当事人往往会高喊“对事不对人”;如果是“好事”,则当事人往往高喊“以人为本”;如果把“对事不对人”同“以人为本”相比较,就会发现二者存在矛盾。我们都知道“以人为本”是没有错的,既然事情都是“人”做的,怎能要求“对事不对人”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这样才是正常的:既要对事,也要对人。
    
     误区三:老板应该懂管理,善于沟通协调。
    
     其实,很多老板并不擅长管理,甚至不大懂管理,但照样取得成功。因为对一个企业老板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让企业生存下来并取得发展,因此经营是企业老板的第一要务,管理则是其次。从理论上说,管理是要服从于经营需求的。企业老板既使不懂管理也不要紧,只要他意识到这一点并能找到一个可以协助他担当“管理”角色的人就可以了。
    
     误区四:不合程序的事,老板应该干预。
    
     老板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把事情办成,至于是否符合程序未必是他的兴趣所在,况且老板的精力有限,他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至于程序方面的问题,往往是靠手下的人自己去沟通协调。
    
     误区五:老板应该多听来自员工的意见。
    
     老板的性格、观念、精力分配各不相同,不能要求老板主动去倾听谁的意见。如果谁有意见,应主动想办法反映给老板。
    
     误区六:老板应该关心员工的发展前途。
    
     其实,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道义上讲,除按照规定每月为员工支付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外,老板都没有义务为员工将来的发展做其它的什么事情。至于员工将来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还要靠员工自己去创造。
    
     那么,面对种种心理误区,打工一族如何扭转这样的心态呢?
    
     1、正视自身的问题。看看你周围那些很少抱怨又比较“顺利”的人是如何做的。正视自身的问题来得比什么都重要。
    
     2、努力用工作成绩来说明一切。工作成绩是谁也抹杀不了的,老板也看得很清楚。
    
     3、积极主动,努力去适应企业老板。实践证明,让自己去适应环境总比让环境来适应自己来得容易,在经济上也更有效率。
    
     此外,打工一族还能做点什么呢?其实,打工一族所能做的无非就两件事:选择老板和适应老板。显然,选择老板后就要去适应老板,我们可以用很长的时间与老板保持“相互适应”,而不能用很长的时间去选择老板。即使自己当了老板,如果失败,很可能还得回头再次加入打工者的行列。说来说去,学会怎样去适应老板更具有普遍意义。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