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殡葬服务里的巾帼英雄 下岗创业第一人(组图)

殡葬服务里的巾帼英雄 下岗创业第一人(组图)











——听下岗女工王琴细说创业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钱勤发

上海普陀区双山路157号。抬眼一看,一块招牌十分醒目——平安殡仪服务中心。进得门去,各类殡葬用品的展柜排得密密匝匝。经理办公室就在展柜后面。房间很小,关上门倒也安静。秀丽斯文、笑容明朗的女经理隔着办公桌与我相对而坐。她叫王琴,怎么看也看不出已年近50。就在这么一个特殊环境里,我听王琴娓娓而谈,记录她下岗创业的心路历程——一个女性破天荒地参与这个“犯忌”的行当,她的故事非但感人,还给人启迪。

听说下岗 差点就要昏过去

我19岁进市五金交电公司工作,从工人做到会计。想当年,多少吃香,多少风光,凡事朝南坐,被人当“菩萨”供。那时,家用电器很紧俏,要凭票买,电视机票、冰箱票、洗衣机票……多少人托我求我,多少人千谢万谢,你说有多风光?后来每月的收入又涨到3000元左右。我想,如果这只“金饭碗”捧到老,真是心满意足了。

谁知1998年,下岗风刮到了我们公司。先是区公司职工大批大批下岗,他们哭哭啼啼到市公司来。我被抽去做安抚工作,看着1.8米高的彪形大汉刷刷流泪,心里又酸又慌。说不准哪一天我也会尝到下岗的味道。那时候,我很乐观,说如果轮到我下岗,就找个没人要做的生活,寻家大公司扫厕所,在厕所里洒香水、放音乐,让人上厕所也觉得是一种享受。

虽说我对下岗有点思想准备,可当公司人事科将下岗劳动手册发给我时,我简直无法相信,只觉得天旋地转,双脚发软,整个身子晃里晃荡,差点昏过去。那时候,就像“屋漏偏遇连夜雨”,倒霉透了。儿子刚读初中预备班,自己的感情又遭受挫折,而且刚贷款买了房子。一下岗,除了每月280元生活费之外,什么都没有了。我脑子里浑浑沌沌,觉得天要塌下来了,人要完结了。也没有人替我介绍扫厕所的生活。倒是人事科长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得蛮牢:面对难关要挺住,挺住就是胜利。

乱翻报纸 心头一热奔南京

刚下岗那阵子,心里苦啊。离开工作了23年的岗位,年纪又40出头,啥人还要我呀?想要再去找个会计生活做做谈也勿要谈。周围的熟人朋友都是脚碰脚的下岗人员,谁也帮不了谁。可人还要做下去,儿子的书还得读下去,总得找个生活做做。

于是,我每天翻报纸,看广告找信息。一天,看到一张报纸上报道南京一个下岗工人搞殡葬服务,不由我心头一动。死人的事体一般人勿要做,人家勿做我来做。想想自家阿婆去世时,家里人哭哭啼啼乱哄哄,亲戚朋友手忙脚乱。如果有殡葬服务,就不会手足无措了。我就打电话到报社,询问南京这个人的地址,想去取经讨教。报社的记者真好,专程陪我去南京,请我吃饭,还替我找到了那个搞殡葬服务的下岗工人。对方是男同志,听说我这个中年妇女也想搞殡葬服务,很惊讶。那时候,只晓得要弄个生活做做,根本不晓得这条路走起来有多少困难。我从南京人那里了解到,做死人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要冲破世俗观念,要社会方方面面支持。最后,他鼓励我闯一闯。

侬问我当初想到过怕吗?老实讲,一点没有想过。脑子里只想到儿子要读书,我要吃饭,还要还贷款,所以要寻生活赚钞票。谁知,后来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事情……

冒充丧家 面对死人难过关

从南京回来以后,我一门心思想搞殡葬服务,四处奔走。先到普陀区民政局咨询。或许是一个女同志要同死人打交道,很得人同情。民政局领导说办法有的,正巧有一张殡葬服务业的经营执照,有人搞不下去,可以转给你,不过,你得拿出一个经营方案来。

当时,我非常兴奋。可我从来没有搞过殡葬服务,怎么办?笨人笨办法,到处跑,去看去学。到“老介福”看寿衣,到医院去调查每年死多少人,还到龙华、宝兴殡仪馆的柜台上去咨询。我没有说过谎,这回说谎了,说家里亲人去世,后事怎么料理?龙华和宝兴的业务员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

为了了解追悼会的过程,我冒充丧葬的家属,臂戴黑纱、胸插白花,挤在人堆里观看追悼会。当我看到尸体时,吓得揪心,直想呕吐,硬是摒牢,摒到追悼会结束,随后快快冲到墙角落,大口大口地吐。

也怪,尽管又怕又吐,可我不愿放弃。我看到这个市场的空间很大,有发展前途。所以,再苦再难也不怕。我搞了一个创业方案给民政局,局领导看了后,称赞我写得有思路有条理,决定将那张殡葬服务的经营执照转给我,说民政局扶植你,你大胆去做。

半年“白板” 雨水泪水分不清

开始创业的时候,你想象不出有多少艰难。我没有钞票借房子,是民政局替我借了一间小房间。没有办公桌,我花了10元钱买了一张桌子,又聘了一个下岗工人和一个农民工。我的创业就这么起步了。

1999年6月28日,我们平安殡葬服务中心正式开张。没有鞭炮,没有花篮,没有来宾,只是包了500克馄饨,3个人开开心心吃了馄饨后就开始做生意。这门生意,不是大街小巷可以去吆喝的,你要是哇啦哇啦去叫,要被人家“吃生活”。所以,刚开始时有点像“守株待兔”。一天没客人,一个星期没客人,一个月没客人,整整半年吃“白板”。这一年夏天特别闷热,且暴雨不断,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这个“小雨”是我的眼泪。我不知哭过多少次,雨水泪水分不清。

“守株待兔”行不通,我就朝外跑,发疯一样日日夜夜跑。跑居委会,跑工厂,跑医院……所到之处,我将名片像天女散花一样发。不客气的人骂我“侬寻死”啊,当面把我的名片撕得粉碎;客气一点的人叫我“走开走开”。左邻右舍的脸色也不好看了,说“侬勿要到阿拉屋里来”。我这个人好像变得浑身晦气。

但有人支持我,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说只要体现自己的价值,阿拉支持侬。爸爸妈妈给了我力量,民政局给了我勇气。我哪怕再被人看不起,道路再艰难,也绝不回头。

从头做起 首笔生意永难忘

半年“白板”之后,总算有了第一笔生意。有一个老太太去世了,老伴去邮局给亲人打电话,无意中路过我们这爿不起眼的殡葬服务中心。他进门来咨询,我不由心头一热,无论如何不能放过这第一位客人。他听说我们以最优惠的价格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便接受我们服务。

我来到殡仪馆,瞄了一眼刚从冰箱里拉出来的尸体,心别别跳。老伯伯说有一只香袋是老太生前的遗物,要挂到她头颈里,塞到她胸口上。这个时候,我没有任何退路。我将尸体的头扶起来,把香袋挂上去,随后塞进衣内。我已记不得当时双手是否发抖,但尸体冰冰冷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一直冷到我的骨头里。第一笔服务费总共收了200元。事后,我时常发抖,夜里老是做梦。这种情况持续了蛮长一段辰光。

生意一点点来了,我接触尸体也多了。我生怕将“晦气”带给儿子,就在家门口装了一只水斗,进门前先把两只手汏清爽;还在包里放些纸、备只打火机,进门前烧一烧、跨一跨,泪水往肚里咽……

道声谢谢 好人相助铭记心

我就这么一步又一步地走了6年,走出一条希望之路,光明之路。我创建了殡葬“一条龙”服务,从办理死者注销户口、上门布置灵堂,到为丧家代接骨灰、墓碑瓷像制作等共有24个服务项目。我已与上海7家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设立了365天每天24小时开通的殡葬服务热线。我的员工已发展到40多名,全是4050下岗工人。去年,我被评为市促进就业先进个人。今年,我们“平安”被市民政局列入殡葬服务进入社区的唯一一家试点单位……

千言万语,归结到两个字:谢谢。我谢谢政府对我的扶植;谢谢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以及普陀区方方面面领导对我的支持;我要谢谢许多好心的记者对我的帮助……我对员工说,我们的事业是良心事业,要凭良心来做。创业时的艰难和辛酸告诉我:不可忘本,服务到家,回报社会。

王琴向区民政局领导畅谈殡仪服务进社区的构想 杨建正 摄

王琴展望前程信心十足 杨建正 摄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