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杨四龙:改变了纳西族重文轻商的观念

杨四龙:改变了纳西族重文轻商的观念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典,全国55个少数民族各有一位代表被邀请到北京参加观礼。纳西族的代表是一位32岁的私营企业家———杨四龙。“重文轻商”的传统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纳西族,选择这样的代表实在是一次观念的巨大变更。

  而这个观念的改变,与杨四龙以及他的经历密切相关。

  “5年前,纳西族人对我当初弃政经商还时有疑义,但现在根本不再有人说什么话了,相反,我成了很多纳西族年轻人崇拜的偶像。我最自豪的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以自己的奋斗和成绩改变了纳西族长期以来‘重文轻商’的传统思想,让经商和搞文化获得了同样的尊重和地位。”记者面前的杨四龙,一身雪白的西服,巧克力色的皮肤,上唇一排看上去很坚硬的小胡子,纳西族男人的气质和特点自然流露。

  杨四龙和他的创业经历,已经成为纳西族年轻人口口相传的传奇。提及纳西族,总是与风光秀美的丽江紧紧相连———玉龙雪山、黑龙潭、大研古城,还有底蕴深厚的纳西古乐。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丽江等地,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一支接受了儒家文明、具有很高文化水平的民族。特别是聚居于丽江当地的纳西人,一直以诗书传家为荣。

  1985年,18岁的杨四龙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不得不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去一家塑料厂当工人。“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每个月的工资只有28块8毛钱,家里还有兄弟姐妹要上学、要吃饭。”杨四龙决心用业余时间挣钱补贴家用。他看到当时市场上猪肉价格较高,东凑西借了3000元资金,买进第一批猪仔,在全乡第一个搞起了养猪。

  那时的杨四龙家住在丽江郊区拉市乡,每天要骑车12公里去城里上班,每天下班后打扫猪圈、准备饲料,早晨让父母帮忙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饲料倒在食槽里喂猪。

  杨四龙买了许多养猪的书籍,科学的手段和辛勤劳动,使他的首次创业获得了小小的成功,年纯收入几千元。在他的带动下,拉市乡成立了青年养猪协会,杨四龙当选为会长。那时,他才19岁。

  1988年,由于在工厂的勤勉工作和业余养猪取得的成绩,杨四龙引起了时任丽江县县长和作宽的关注。同为纳西人,和作宽深深体会到长期“重文轻商”传统思想下,丽江当地商业人才的缺乏。

  在和作宽的大力举荐下,杨四龙被丽江县政府委以重任,从工人转为县政府干部,受命前往省会,组建丽江驻昆明办事处并担任负责人。

  在昆明的4年,杨四龙的工作很琐碎,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待丽江老乡。面对那些生活困难、前来昆明看病的老乡,善良的杨四龙不仅要跑前跑后,还经常替别人垫付医疗费用。就这样,养猪赚来的上万块钱积蓄很快就花掉了。

  杨四龙觉得这4年对自己的意义至关重要———他接触了省城方方面面的优秀人物,大大开阔了眼界,提升了个人素质,为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同时,杨四龙还在昆明结了婚。

  杨四龙生活美满,办事处也搞得红红火火,领导和同乡都看好他,认为他在政界将大有前途。

  然而,就在此时,杨四龙作出了他人生中最重大的一个决定:弃政从商,辞职回到丽江,在丽江古城口的东大街摆起了第一家地摊,售卖从昆明批发来的各种特色小商品。

  杨四龙的举动,震动了丽江政坛,更让恪守“重文轻商”传统的纳西族同胞们无比失望。家里人觉得丢尽了面子,母亲为此气得有3个月没和他讲话。

  但杨四龙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是要以自己的行动来告诉大家:‘重文轻商’的观念是错误的。我的脾气就是这样:凡是我认准了要做的事情,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当然,这么做确实有风险,但是我不怕,不行的话还能重操老本行去养猪嘛,年轻就是我最大的资本!”

  每天清晨,杨四龙就推着一辆小滑轮车,里面装满了玻璃球、生日卡等等各种小玩意儿,早早来到摊位摆好货品。他在城里租了个房子,生活上的一切都是自己动手。“摆地摊的确比我想像中的还苦还累。因为资金紧张,只要有一点点可以省的地方我都会抓住。”杨四龙每次去昆明进货都专门坐在汽车的引擎盖上,因为只要25块,比51块钱的普通座位便宜多了。由于他坐的次数多,每次又都坐引擎盖,直到现在很多长途车司机都还记得他。

  虽只是小小的地摊,但当年就有万把块的进账。如果说当年的养猪只是利用业余时间牛刀小试的话,那么这应该算是杨四龙真正开始创业的第一桶金。

  很快,1993年初,杨四龙又盘下了一个20平方米的门市,生意做得更大了。这时家里人也慢慢改变了看法,母亲来到城里给儿子帮忙做饭,妻子也停薪留职从昆明赶回来。随着来丽江旅游的人逐步增多,再加上本地人的购买,他的生意越做越好。

  1994年,云南省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丽江作为重点旅游开发地区名列其中。当杨四龙捕捉到这个信息后,他立即敏锐地意识到:又一个商机到来了,今后来旅游的人会大量增多,对车辆的需求也肯定大大增加。于是,他靠着这几年赚来的十几万元,再加上8万元的银行贷款,买了3部微型小汽车。1994年11月11日,丽江地区旅游汽车出租公司正式营业。

  果然,公司一开张,生意就火得不得了。到1996年已发展到20多辆车,公司资产已达100多万元。

  这以后,杨四龙的事业开始突飞猛进。

  1996年丽江“2·3大地震”,很多店面餐馆都倒塌了,丽江城内一时间市场凋敝。杨四龙又果断地认为这是个难得的商业契机,他接连开了丽江城内第一个民营的正龙商场、纳西饮食文化城,果然生意兴隆。

  接着,他又涉足旅游和养殖业,先后又创办了以保护湿地为初衷的拉市海旅游度假区和专门饲养三文鱼的三文公司。由于丽江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他的三文公司获得了极好的效益,并成功带动了附近一批老百姓迅速致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都先后视察了三文公司并接见了他。

  2001年,杨四龙作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策:他要在昆明开整个云南的第一家量贩式KTV。消息传出,轰动一时,朋友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而实际上,杨四龙此举并非一时冲动。2000年底,他感到丽江这个市场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太小了,于是考虑到昆明发展。为此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跑了全国很多大城市。在广泛调查了市场之后,杨四龙认为目前昆明所有的KTV都是夜总会式的,发展得不是很好,而量贩式KTV在昆明还没有,会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开业前夕,他在昆明的多家媒体都作了大量广告,尽管KTV开在离市区有6公里的偏远地带,杨四龙的正龙量贩式KTV仍然一炮打响。很快的,2002年他在丽江又开了第二家。眼下他有一个宏大的计划:打算在3年之内在省内开20多家量贩式KTV的连锁店。

  目前杨四龙在昆明的产业也已颇具规模,除KTV之外还涉足餐饮酒店等行业;在丽江又与云南最大的房地产商合作开发玉龙新城。“纳西族人的观念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他们不再认为经商是一件很低下的事,现在反过来说‘看杨四龙在干什么,跟着他干总是没错的’。”“我觉得有这个义务去带动、帮助我的同胞们。”在杨四龙的公司里,选用员工始终坚持纳西族人优先的原则。

  自2000年起,杨四龙还曾担任了3年他所在村———拉市乡美泉村的村长。在任期内,他自掏腰包让村里通了水泥路、自来水、电话。村里没有一个青少年辍学,凡是家里困难的由他来资助。考不上大学的他可以安排到自己的公司里工作,但必须是高中毕业。此外到目前为止,他还通过希望工程资助了社会上的16名失学少年。

  他的拉市海湿地公园更体现了他办实业注重社会效益的意识。实际上,这个湿地公园是投入大于收益的,但是杨四龙坚决地要把它维持下去。“因为我有一种很深的内疚感。”杨四龙小时候就生活在这里,家里人经常在附近打很多候鸟来吃。当他知道湿地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后,便对自己小时候的无知非常后悔,于是决定把它开发保护起来。建成湿地公园以后,近年来,每年到此来过冬的候鸟越来越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种类的已达十几种,而这里也因此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但我自己做的却是亏本买卖。”他笑着说。

  谈到对于财富的看法,杨四龙很豁达:“我以后的财产不会交给自己的儿女,除非他们能胜任。现在有两个想法,要么以后全部捐献给社会,要么就交给能干的人来管理,继续给纳西族、给社会创造财富。”

  “如果我是汉族的一员,也许不会这么努力打拼,因为汉族现在已经很发达了,我一个人做得好不好无所谓;可我是纳西人,纳西还比较落后,人口也少,我要作出榜样。现在我仍要不断地向前赶路,因为我代表着纳西族。”终日忙碌的杨四龙说。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