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创业破茧之痛铺就12年腾飞之路

创业破茧之痛铺就12年腾飞之路

    【高新区区情介绍】

    乌鲁木齐高新区创建于1992年8月,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总体规划面积18.75平方公里,2004年又新增北区建设用地10.4平方公里。经过12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已逐步形成了“钻石城中央商务区+产业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北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创业经历破茧之痛

    天山网讯(李家 曹静)乌鲁木齐高新区的建设者,面对如今的如画城区,忘不了建区之初创业的艰辛与痛楚,更忘不了创业过程中摸索的困惑与迷茫。乌鲁木齐由于受地理环境影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受到了诸多的制约,建区前十年,乌鲁木齐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比中乌龙摆尾,一顶落后的帽子像孙悟空头顶的紧箍咒,压得高新区人抬不起头。

    高新区人没有被困难羁绊住前进的步伐。高新区坚持“立足一区、建好多园、向外辐射、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建立以钻石城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以及体现高新区创新能力的火炬创新创业园;以高新区北区为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和石油技术服务及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

    打开投资“绿色之门”

    乌鲁木齐高新区建立了务实高效、运转协调的工作体系。在招商引资方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定招商目标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认真落实,严格考核,形成了人人参与、全员招商的机制。

    实行重点项目的帮办服务制度,采取走出去招商、网上招商、聘请招商团招商、无地招商、中介机构招商等形式,对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实行量化管理,变机关工作的“软任务”为硬指标,将量化指标渗透到每一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体现了量化性、规范性、奖惩性。

    以“一厅式”办公大厅为重点,狠抓高新区机关服务品牌建设,营造周到周密周全的办事服务环境和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文服务环境,为投资者打开“绿色通道”。  

    孵化基地 优势初显

    建设“数字园区”是高新区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该区初步完成了“数字园区”一期工程建设,9个职能部门正式进驻大厅,电子政务系统开始运作,实现了政府工作流程再造和管理服务模式创新。品牌服务区支持技术创新,以国家级创业中心为标志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出口和人才培训的基地,累计孵化企业138家,有27家企业毕业,成为高新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新生力量。实行“无费区”试点,将高新区北区设立为“阳光地带”,明确规定凡入驻企业除承担国家规定收取的费用外,高新区原则上不再收费,并纳入全封闭管理,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

    “人才兴区”结出硕果

    西部高新区对于各类科技人才有着特殊的感召力。该区以灵活政策引才,优厚待遇留才,不拘一格用才,通过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平台吸纳高层人才入区创业,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

    目前,高新区内6家设站单位有6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即将进区创业,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高新区一方面在互联网上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为企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牵线搭桥,另一方面每年都举办“孔雀新疆飞”的人才交流大会,并通过培训逐步培养起了一支懂经济、通科技、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近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以断腕之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身份冻结,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开创了乌鲁木齐乃至全疆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成为高新区众多亮点中的一个聚焦点。“身份冻结,岗位管理”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了高新区创新的本质。2002年至2004年,该区公开选拔27名领导干部,这批选聘干部已成为高新区的中坚力量。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