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案例 - 将亏损“渔湖”建成旅游圣地

将亏损“渔湖”建成旅游圣地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偏居西北一隅的宁夏西大滩前进农场,就在人们依然为几尾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韦星柳这个“老三届”看到了旅游业的前景。他提出,将年年亏损的“渔湖”建成宁夏的旅游观光度假圣地沙湖,借助旅游专家的眼光,利用当地的“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积极发展旅游。经过十年磨练,韦星柳成为了宁夏旅游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沙湖也已成为宁夏旅游业的龙头、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首批四A级景区之一,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亿元,创利税超亿元。

  超越梦想

  出身于广西柳州的韦星柳,自小聪颖好学,坚韧执着,一旦爱上了哪一行,就非要干出个名堂不可。

  1964年6月,刚上高中一年级的韦星柳主动报名来到宁夏西大滩前进农场下乡。

  当时,前进农场还是大片的盐碱地,没有树,没有草,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春秋天风吹石头跑。住在窑洞里的韦星柳,天天挖沟、排水、治碱,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他,一天只能吃二两饭,天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可他不叫苦不叫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性格,得到了老农场职工们的认可。

  好景不长,文化大革命让他成了不受欢迎的人。面对打击,韦星柳没有趴下。上级让他做什么,他就努力做好。他先后干过灌水浇地、平田整地、挖沟排碱、赶车放羊、做饭烧水,甚至打炉盘炕也会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主动要求调到渔场。当时的渔场环境更艰苦,职工每天清晨5点多就要起床下湖捕鱼,一直到日落西山才能回来。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这个既有南方人的聪颖与精明,又有北方人的憨厚质朴的农场队长,开始重新审读这个黄沙碧湖,并敏感地发现了渔湖的生机和希望。他决定开发大旅游,不再让这个瑰宝长久埋藏在天地间。

  80年代末,在韦星柳的带领下,一场开发沙湖旅游区的战役拉开了序幕。

  借“机”生蛋

  盛夏的沙湖沐浴在橙蓝的天宇下,湖水舒展着海天一色的万顷碧波,芦苇随风摇曳,仙鹭振羽欢鸣。韦星柳就站在这个壮阔秀美的沙湖边告诉记者:“正是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机遇,借‘机’生蛋才使我们的企业有了第一桶金,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做大了旅游这个朝阳产业。”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在宁夏大地时,韦星柳在仔细考察渔湖的资源后发现,渔湖既有沙丘,又有湖泊,沼泽、浅水和沟渠纵横,盛产各种鱼类。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韦星柳乐开了怀,却也有点伤脑筋,开发旅游没有资金怎么办?

  他开始同渔场的领导班子成员商量开发旅游业。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他提出了先改良现有的渔场,建立精养池,真正提高渔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同时,他又提出了借“机”生蛋的想法,争取政府支持。

  经过仔细策划,韦星柳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设想,并立即得到了首肯。政府专门拨出300多万元经费在已经更名的“沙湖”建立精养池和购买旅游船。

  1990年“五一”前夕,沙湖开始了边规划、边开发建设、边接待旅游的“三边时代”,由于旅游资源独特,风景优美,加上新闻媒体的报道,沙湖一举成名,第一年就接待了十几万名游客,实现利润70万元,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掘到了第一桶金,渔场职工尝到了甜头,干劲十足。同时,渔场也加大了投入,用300万元修桥造路,建码头,购买船只快速发展旅游业,并正式对外开放。

  很快,第二次机遇接踵而至,1991年6月19日,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了沙湖,面对如此美景,他挥毫写下了“沙湖”二字。从此,探险猎奇者纷至沓来,沙湖成了中国旅游业的一匹黑马。1995年,这个集沙丘、湖泊和湿地于一体的独特景观区域,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

  为了加快发展,也为了吸引资金,韦星柳提出了把旅游开发与西部开发、扶贫开发、招商引资、旅游教育等相结合的观点,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内、外资并举,多元开发,在沙湖周围形成了旅游、观光、娱乐、度假、体育竞技和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产业。

  继成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后,沙湖又被评定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

  现在,沙湖沙活、水活、人气旺,每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都以两位数增长,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能接待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旅游收入逾3000万元。

  从打鸟到护鸟

  “说起来惭愧,刚开始到渔场时,为了杜绝鸟吃鱼,我们还用猎枪打鸟。等成立沙湖生态旅游区以后,尤其是建立了沙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之后,我们这些人都恨不能用手抽自己的脸。”韦星柳一脸懊恼地说。

  韦星柳告诉记者,记得刚到渔场时,这个专门为农场职工提供福利的地方,水面还不到10平方公里,仅有鲤鱼、草鱼和鲫鱼等少数鱼类。为了多捕鱼,也为了改善职工生活,他们每天捕鱼之余,还打些鸟打牙祭。

  9 0年代初,当沙湖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崛起的时候,当他出外参观发现南方一些旅游景点已经将生态旅游作为重头戏积极发展的时候,韦星柳开始意识到沙湖生态的重要性,尤其是每年在此栖息的鸟类的重要性。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在他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在沙湖建造一个鸟类天堂,建一个可以和青海鸟岛媲美的地方。

  韦星柳专门请来一批水利、鸟类、动植物和生物专家,会同沙湖的职工一起摸底调查。经过200多个不眠之夜,这些专家终于摸清了沙湖的家底,其结果令人兴奋也令人吃惊。沙湖中有沙丘面积1500多公顷,湖泊890多公顷,沼泽和浅水湿地1800多公顷。保护区内共有植物63种,脊椎动物140多种,其中鱼类16种,鸟类98种,包括黑鹳、蓑羽鹤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每年在湿地区域栖息、繁殖的鸟类多达12万只,是干旱荒漠地区鸟类的天堂。

  分析得失之后,韦星柳提出了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开发第三的原则,不断加大保护生态尤其是动植物的力度,并将建立鸟类保护区列为沙湖开发的重中之重。经过一年的努力,宁夏决定在这个著名旅游胜地建立沙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

  随着鸟岛知名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过量的游客开始威胁鸟岛的环境,甚至影响到鸟类的生存。韦星柳果断提出了要处理好开发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特别强调,开发要从实际出发,对于鸟岛这样重要的风景资源,不应过度盲目开发,要限制参观人数。

  此时,许多人开始说,沙湖已经是宁夏旅游业的龙头了,将“沙、水、苇、鸟、山”五大景源有机结合,是集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为一体的“塞上明珠”,还有什么要发展的?

  但韦星柳并不满足现状。既然是沙湖生态旅游区,就要不断发展生态旅游,扩大水面,增加鱼类品种。韦星柳决定建设万亩荷花园。很快,沙湖水域面积达到了22平方公里,沙漠面积也增加到了12平方公里。旅游区也变成了“沙、水、苇、鸟、山、鱼、荷花”七大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的生态风景旅游胜地,并荣获首批全国“四A级生态旅游区”,还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SIO14001环境质量认证体系。

  只有生态旅游,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沙湖不可能真正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韦星柳开始带领沙湖人积极开发文化体育等项目,先后成功举办了“宁夏沙湖荷花艺术节”、“中国西部‘沙湖杯’民歌(花儿)歌手邀请赛暨第二届荷花艺术节”、“沙湖杯沙雕艺术节”,还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了几届“中国宁夏(沙湖)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和中国银川国际摩托旅游节”等。多姿多采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旅游内容,使前来观光的人们流连忘返。

  在韩星柳的牵头下,沙湖景区、沙湖宾馆和沙湖旅行社在2002年12月28日正式组建成为沙湖旅游集团股份公司。两年过去了,沙湖旅游集团公司的经营业绩迅速增长,预计今年将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利润将达到1800万元。  
创业案例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案例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