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界名人 - 阿迪·达斯勒创业史

阿迪·达斯勒创业史

从面包房到制鞋坊

    1900年,在德国一个叫赫尔佐格的小镇的普通家庭里,出生了一个叫阿迪的男孩。阿迪共有兄弟姐妹4人。父亲克利斯多夫(Christoph)性情严肃,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19、20世纪之交时,编织业日渐凋敝,作为编织工的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改行,他成了一名制鞋工人。其实老克利斯多夫对制鞋一窃不通,但凭着努力与悟性,他很快就掌握了所有制鞋工具,甚至不那么容易操作的复杂机器都在他手下服服帖帖。父亲很快被提升为领班。

    阿迪的母亲波林娜(Paulina)是一个体态微胖,脾气和蔼的中年妇女。她吃苦耐劳地经营着一间小洗衣店,那双长期浸泡在碱水中的手也因为使劲拧衣物而变得粗糙皲裂。虽然工作辛苦,母亲却很少抱怨。事实上,也的确很少有事情能困扰她。母亲人缘很好,这个只有3000人的小镇所发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她的眼睛。闲暇时,总能看见她在家门口与路人愉快聊着。

    阿迪有一个叫鲁道夫(Rudolf)的哥哥,后来的生活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商业天才的好助手。他总是能让顾客心甘情愿掏腰包,并使他们坚信这桩买卖值的很。但小时侯,鲁道夫却被手足们公认为最能胡扯,他们总不得不容忍他的聒噪--这一点也可能是从母亲那儿遗传来的。

    父亲的勤奋和严格,母亲的亲切和热忱,哥哥的商业头脑,这一切都为阿迪未来的成功写下了注脚。

    中学毕业后,阿迪也想学制鞋。可是父亲极力反对,因为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地的鞋厂都陷入危机之中,鞋厂们即使大量裁员也只能勉强维持,有些甚至被迫关门。父亲告诉儿子:制鞋这行当太不稳定了,你还是学做面包吧!人们可以不穿鞋,但是总不能不吃面包啊!于是,阿迪就成了一个面包房学徒。

    每天凌晨1:30,阿迪都要一溜小跑,沿着一条100码左右的鹅卵石路,到一间名叫威斯的面包房(Weiss Bakery)上工。工作是简单重复的。生火、揉面、切面、放进火热的烤炉。在破晓时分,把刚出炉的新鲜面包送到镇上各销售点。然后回到威斯,打扫、冲洗、劈柴火。劳作18小时,晚上8点收工。工作即枯燥又辛苦。每每一回到家,阿迪就倒在床上飞快地入睡了。

    然而,阿迪的精力好象永不枯竭。平时虽然非常劳累,但每个星期天他都有兴致和朋友们去户外参加体育活动。这帮年轻人就象陀螺一样,有无限的动力,就是不会停止。

    1917年10月17日是历史上一个平凡的日子,对阿迪来说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一段时间的学徒终于有了成果--他拿到了威斯面包房授予的资格证书,成绩良。不久,阿迪应征入伍。经过短期军事训练之后,被送往比利时前线。战争持续了两年,以德国失败告终。1919年,阿迪回到了更萧条、更贫困的家乡。

    阿迪不想再做面包生意了,而退伍正是转行的绝佳机会。经过一番思量,阿迪最终还是选择了制鞋。制鞋是阿迪的梦想,他的直觉始终告诉他这是一个有前途的行业,时间证明阿迪的直觉是非常准确的。

    万事开头难。阿迪面临的三大难题是:制鞋材料、厂房和工人。创业期间,他做面包房学徒培养出来的韧性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寻找最佳的制鞋材料,他几乎跑遍了全国,有时候骑自行车,有时候坐火车。每次旅行总是满载而归--大包小包各种各样的制鞋材料。为了尽快投入生产,阿迪说服母亲波林娜把小洗衣店的铺面让出来放设备,当时的设备很简陋,比如自行车发电厂--通过蹬自行车踏板来带动磨盘磨鞋底用。这种装备虽然比人力效率高,但对蹬自行车的人来说就太费劲了。阿迪最初雇了3个工人:汉斯、卡尔和约瑟夫。

    最初,阿迪没有任何制鞋经验,但象老克利斯多夫一样,阿迪有很高的悟性。他师从卡尔和父亲,但很快手艺就超过了两位师傅,不管什么样的制鞋材料到他手里都能物尽其用。

    阿迪设计的第一款运动鞋是帆布帮-黄皮底运动鞋,采用了铁匠齐格林提供的鞋钉。很快,这种运动鞋就流行起来。生意越做越红火。阿迪又多雇了两个工人,并请姐姐玛丽(Marie)负责收拾鞋子。他又在洗衣房墙上开了个门,把自行车发电厂搬到院子里去,以扩大生产空间。

    生产的发展使阿迪萌生了邀请哥哥鲁道夫加盟的念头。虽然他也对哥哥的聒噪感到头疼,但最终还是让哥哥参加到经营中来。鲁道夫商业才华崭露。

    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这也标志着一个最终征服世界的品牌即将诞生了。
    小富不安阿迪进修去

    达斯勒兄弟俩治厂有方,不但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方针,而且事必躬亲,对每天的生产销售情况了如指掌,生意自然蒸蒸日上。1925年,达斯勒兄弟与当地一家体操俱乐部签定一一份数额巨大的合同。为了满足需求,达斯勒兄弟花了380马克扩大了小洗衣房的地盘,还把雇佣工人的数目增加到12人。机会往往垂青成功的人。正当达斯勒兄弟还在为厂房发愁的时候,当地一家鞋厂破产了。达斯勒兄弟俩赶紧买下他们的厂房,这一年是1926年。

    一年后,达斯勒兄弟鞋厂正式搬迁。厂里东西不多,仅用两匹马一辆车就一次运完了。这时,他们已经有25个工人了,很快又增加到30。

    1927年,达斯勒兄弟鞋厂盈利达17,287.75马克,他们也成了小镇的风云人物。鲁道夫恋爱、结婚,婚后还买了一辆100马赫的两座汽车,确确实实风光了一回。阿迪也犒劳了自己一辆摩托车,并邀请朋友一起去奥地利滑雪。1929年,达斯勒兄弟盈利额已高达40,000马克。达斯勒家族队伍也添新丁:鲁道夫的儿子阿明出世。

    1930年,达斯勒兄弟鞋厂售出10,000双跑鞋及1,850双足球鞋。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达斯勒兄弟又购买了老厂附近的一间房屋和一块地皮。

    这时,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生产单一产品,而是着手调整产品结构,并成功推出了网球鞋系列。其他球鞋也都被穿上了彩衣,除了棕色的鞋底外,球鞋的鞋帮及鞋孔周围都做成了米白色。

    1930年时值全球经济大萧条,达斯勒兄弟的事业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的成功之路正在向前延伸。1931年,达斯勒鞋厂盈利稍有减少,但足以支付一栋三层楼的建筑费用。这幢小别墅就建在厂房后面。

    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阿瑟·约那(Arthur Jonath)取得男子100米铜牌,成绩10.4秒。如此优异的成绩,当然达斯勒鞋厂的跑鞋--步云也要分杯羹。达斯勒兄弟的产品从此名声大振。

    在鲁道夫看来,Arthur的成功值得庆贺,毋庸质疑,这届奥运会是达斯勒兄弟挺进国际市场的契机。可阿迪似乎并没有陶醉在此次胜利中,他并不满足于生产那些跑鞋--他认为,所有的跑鞋都需要改进,不断改进。

    阿迪感到自己陷入深深的困境中,不是资金缺乏,也不是经营管理观念陈旧,而是基本制鞋技术落后。他迫切需要掌握娴熟的制鞋技巧和精深的理论,因为他明白不懂规则就不能更好的比赛。很快,阿迪进入Pirmasens制鞋学院学习。勤奋的他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两年的课程。其间,鲁道夫全面接管业务和70名工人。

    为了学习,阿迪离开小镇,住进了学院附近的廉价公寓,以便更好地研究制鞋技术:敲、粘、缝等。他清楚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经营鞋厂。为了提高理论知识,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书籍:制革、管理和会计等。通过系统的学习,阿迪掌握了制鞋工艺的窍门--一切满足足的要求。

    在阿迪开始学业前,曾对哥哥鲁道夫说过:几年后,我要设计出世界上最轻的跑鞋。咱们一起把它推出去。为了这个目标,阿迪没日没夜地学习,课余总是泡在车间里。他身边随时带着一杆小秤,那是阿迪众多法宝之一--精确称量出跑鞋各部件的质量。他总是问自己:鞋有多重?怎样才能使鞋变轻?就是在不停的反问与实践中,阿迪的制鞋理论与技术初具雏形。

    从学院毕业后,阿迪把达斯勒兄弟鞋厂经营得更是有声有色。不但田径运动员都穿达斯勒兄弟鞋厂跑鞋,而且许多足球运动员也开始用阿迪的产品来武装自己。

    通过国家田径队教练乔·魏兹的努力,阿迪终于让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穿上达斯勒兄弟生产的跑鞋参加比赛。欧文斯是田坛奇迹,100米跑速度与马差不多。

    欧文斯也为阿迪设计的跑鞋折服。欧文斯此后在比赛中都穿上阿迪设计的新跑鞋。有了这些跑鞋,欧文斯如虎添翼,创了5项世界记录和9项奥运会记录,并获得4枚金牌。人们都为之震动,只有一个人眉头紧锁,他就是阿迪。他在考虑跑鞋需要改进的地方…… 
    兄弟分家

    战争、战争、战争。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的战斗、法国的战役、挪威的德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战争的乌云中。希特勒的罪行已不能为世界人民所容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行径必须被制止……盟军反击。德国领空天天都是盟军飞机飞来飞去,整个德国都在颤抖,尤其是那些大城市:汉堡、慕尼黑、科隆等。

    在离赫尔佐格不远的地方有一家生产足球的工厂被炸弹击中。纽伦堡被炸的炮弹声更是不绝于耳。赫尔佐格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随时有被轰炸的可能。然而所幸的是赫尔佐格一丝半毫都无损。仅有一颗炸弹落在小镇的修道院中,还没有爆炸。

    阿迪由于参加过一战,不在征兵范围,但他的工厂已经停工了。他每天在家陪孩子,工厂成了孩子们嬉戏游玩的天堂。妻子则在别墅后院里养起了火鸡,还有一对整天咕咕噜噜的猪仔。

    每天早上,妻子都要去教堂做礼拜。阿迪也在这个时间带着孩子去附近的树林玩。战争的硝烟没有能够遮住早晨树林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树林的宁静,听着自然界和谐的奏鸣曲,阿迪总是感叹道:看啊!这就是我的教堂。

    平静总是短暂的。1945年4月2日,父亲克利斯多夫去世。两周后,美军开进了赫尔佐格。他们本想烧掉阿迪在火车站附近的工厂。阿迪的妻子站在工厂门前告诉他们千万别那样做。因为那只是一座鞋厂而已。这个理由足够了,毕竟,和平时期是需要鞋的。美军占领了当地居民的住房,当然也包括阿迪家的。阿迪全家不得不搬到钟塔里去。

    1945年5月8日,第三帝国无条件投降。很快,鲁道夫也从战俘营释放回家。两兄弟开始重操旧业。利用棒球手套及帆布作制鞋的材料,兄弟俩成功度过了战后艰难时期。工厂又开始出现生机,阿迪的鞋又到了人们的脚上……1948年冬天,达斯勒兄弟因为经营问题而发生严重分歧。兄弟俩的矛盾有时达到白热化的程度。阿迪和鲁道夫都试图调和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总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最后,兄弟俩都意识到合作是没什么可能了。于是,他们顺利拟订了工厂的分割方案。兄弟俩打算平分财产,但说着容易做着难。

    1949年4月1日,达斯勒兄弟俩正式分家。鲁道夫分到伍兹堡街的工厂,阿迪则保留火车站的工厂和别墅。工人和材料也二一添作五。其它不动产则不管。雇员们也可以挑选雇主。结果是:从事销售的雇员选了鲁道夫;大多数熟练工人跟随阿迪。

    阿迪对工厂具有核心竞争力而高兴,却对没有强大的销售实力而感到烦恼。他让妹夫荷夫曼来管理销售业务,聘克劳斯出任会计。后来销售业务的不断增长,工厂财务的清楚证明阿迪的选择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阿迪正考虑给工厂取一个新的名字。他喜欢Addas,但是这个名字听起来象Ada ada--一家儿童鞋厂的名字。几经思忖,终于敲定Adidas,并于1949年8月18日在弗斯法院正式注册。

    鲁道夫也成立了一家公司,后来发展为饮誉世界的PUMA,达斯勒兄弟之间的竞争开始拉开帷幕了。





商界名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界名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