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市场失灵:诚信为何屡屡缺席?

市场失灵:诚信为何屡屡缺席?


     近日,有两条新闻让我若有所思。一条是“阜阳奶粉事件”,据说已经有13名婴儿死于这种劣质奶粉;另一条是“西安宝马彩票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曝光“三名宝马得主的资料全部造假”(两则新闻均见《新京报》4月21日)。当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正在逐步走向完善时,可是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为何屡屡缺席?
    
    虽然没有市场万万不能,但市场却也不是万能的,这是西方“市场失灵”学说的基本出发点。古典经济学把市场称为“看不见的手”,然而在经济运行的实践中,由于市场存在“作用上的界限”,许多事情市场并不能办到。西方经济学根据“市场失灵”的不同具体原因把“市场失灵”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其中就有“缺陷性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自身不具备某些功能或者在功能上存在某些缺陷而产生的市场失灵。“……在市场运行过程中遭受到非正常力量的干扰和破坏而导致的市场缺陷。例如,协议性垄断、行贿受贿、造假贩假、欺诈、陷阱式的广告与销售等行为都会产生非正常的市场缺陷,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理论的新发展与类型划分》王冰著)。“阜阳奶粉事件”和“西安宝马彩票案”,这些事关“假冒伪劣”、“制假贩假”行为,就是一种“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失灵”的结果产生的是一种“囚徒困境”。回到文章一开始时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诚信为何屡屡缺席?博弈论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中,一个“经济人”的选择总是取决于相关的“经济人”的选择,这种战略的相关性把他们紧紧联结在一起。就以诚信为例,当所有的人都守信时,自然这最好不过;然而,在某个行业中,当某个“经济人”因为不守信用而获得了更大的利益时,自然其他的“经济人”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也会放弃守信。这样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变得不守信了。在选择守信还是不守信的过程中,这里面的博弈过程就是“囚徒困境”。从这里来说,就有点类似“劣币驱逐良币”。
    
    是谁营造了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市场失灵”总是与“政府失败”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正因为市场会失灵,才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
    
    能时,并不总能起到弥补市场缺陷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不一定能解决得好;政府本身也不是万能的,它也会失败。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也是经济人,只不过政府的利益是在追求公共利益的过程中来实现的。这也告诉我们,当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时,其实并不是政府行为的无效,而是政府及其官员的素质、能力、职能、作用等方面不到位所造成的,其中就包括失职、权力寻租、官僚机构的低效率等等。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