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打死我也不信任中国医院

打死我也不信任中国医院


    
     我在美国本来想学医。那时候我对医学的理解就是:首先与医生预约,然后在医院大厅读杂志打发等待时间,接着跟医生谈上几分钟,付一大笔钱,最后就是希望保险公司能给我实报实销了。美国的医学院和护理学校竞争异常激烈,要想上这些学校一定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行。大家都知道美国医生很有钱,这也是许多美国年轻人想成为医生的主要原因。
     刚来中国时,我曾惊讶地发现,和美国相比,中国医院的数量和医学院学生的数量多得多,并且没有那样竞争激烈。幸好,我的身体还不错,在最开始的几个月我都没去过医院。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对中国的医疗系统完全没有概念。
     直到来中国的第七个月,我第一次去了医院,令我大吃一惊的画面出现了:肮脏的水泥地面,到处挤满了人,病患在可能受感染的区域拿着药品和仪器走来走去。我不是故意拿中国医院跟美国比,只是想说出对中国医院的最初印象。
     我明白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能指望在医院处处都能看到真皮座椅和最先进的医疗仪器。但使我震惊的是,这里太缺乏疾病预防措施,其实这并不需要很多金钱,需要的只是一种意识。
     大约在这六个月后,sars席卷了整个中国大陆。我对此感到很悲哀,但又并不感到意外。令我感到高兴的是,社会对这种疾病的反应逐渐变得积极起来。人们和医院开始更多地关注疾病预防措施。在这次事件中,很多人丢了性命,包括我的一个同胞。这对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也许这就是“塞翁失马”吧。
     许多外国人都不相信中国医生和医院,他们甚至不敢去中国医院看病。让我来讲讲我的故事吧。在过去的几个月,我去好几个不同的医院看病,每次我都怀疑医生是否真的明白我哪儿不对劲,因为对于同样的病情,不同的医生给我开了完全不同的药方。我的妻子也有和我同样的经历——不同的医生对于同一种病有着不同的诊断,或者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给出的治疗方法也完全不一样。当然在别的国家,医生对同一种病也会有不同的诊断和不同的用药,问题是在这里这种不同是不是也太大了点儿?
     我在医院的上述不幸经历,让我对中国医生的能力表示怀疑。我很想知道,中国是否有相关政策要求医生每隔几年参加测试,以了解他们是否正确执业,至少应该要求医生们及时了解最新的医学研究动态。而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怎样呢?据我所知没有这样的政策。这让我对中国医生更加没有信心。我怎能相信一位从来不学习新的治疗手段和科技,用着20年前的知识给人看病的医生呢?在我的眼中,医生是一群绝顶聪明的人,因为这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职业。如果我对病情比医生了解得更多,我还能对医生有几分信任呢?
     也许你还记得,在文章的一开头,我说过刚到中国的时候我感觉医院和医学院学生太多了。后来我才发现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我在美国需要去医院看病时,会提前几天预约。到了约定时间,我就到诊所签名,然后等15分钟左右就可以接受医生诊断。在中国我曾经尝试预约,但却被告知不被受理,我所能做的只是到医院排长队等待。所以每当我打算去医院的时候,我必须做好整个上午或下午不工作的心理准备。
     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医院的情况能逐步得到改善,而且医学院学生的质量也应该得到提高。我希望今后外国人不再不敢去中国医院看病,而是信任穿着白大褂的中国医生。现在,外国人讨厌中国医院的设备、环境,并对医生的能力质疑。大部分外国人回到本国生孩子和治疗严重的病症,甚至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也建议他们回到本国治疗。我相信中国医院和医生有好转的潜能,我只是希望这一天能快点到来。
     总之,我喜欢中国医疗系统的低花费,同时我希望中国医生能有更高的薪酬,我更希望外国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能够对中国现在的医疗条件多一点信心。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培养更多的医生?更严格的检查?给医生更高的薪水?开设更多的医院?我真的不知道答案。我所知道的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期望值。这一切都使得我对中国的医疗体系感到有些困惑。我想在美国的外国人一定也有同感,他们去医院的时候一定也是手足无措。也许这就是不同文化混合时产生的奇妙或者令人困惑之处。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