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骗术揭秘 - 订单成为骗吃骗喝诱饵

订单成为骗吃骗喝诱饵


     细心的读者可能还记得,本报今年9月16日曾报道这样一件怪事:合肥安正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伙人,仅仅为了混上一顿饭,就把乌鲁木齐市的杜先生千里迢迢骗到合肥。此事见报后,众读者纷纷致电本报,要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严惩这些损害合肥形象的“吃喝公司”。
    
    谁知,昨晚本报夜间记者站又接到一位长春客商的投诉,反映的骗局如出一辙:也是以订单为诱饵,将外地客千里迢迢骗来为其吃喝“买单”。而且,据知情人透露,合肥像这样的“吃喝公司”还有不少家。
    
    
    
    今天,本报再次刊发这位长春客商的投诉,目的有两个:一是给这些公司曝曝光,出出丑;二是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莫以“恶小”就视而不见,依法加大惩处力度,让这些骗吃骗喝的公司“吃不了,兜着走”。
    
    一位外地老板来合肥谈生意,不料虽签了合同,但货款却迟迟没有打到账户上,并且被对方以吃饭为由搞掉好几千块。昨天傍晚5时30分左右,长春市海尔森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森”)的刘常纯董事长来到本报夜间记者站投诉了此事。
    
    “中信”主动要求做总代理
    
    据刘常纯说,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的全国长春秋季糖酒交易会上,他们公司展出的一种叫做“玛卡”的功能性饮料被安徽省合肥中信经济技术发展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看中了,要求做该产品的安徽总代理,并几次发传真给他的公司,将“中信”的业务和规模向他们公司作了详细的介绍。
    
    接到“中信”的业务信函后,9月30日,“海尔森”公司也给了回复,将省级代理的要求、价格都报给了“中信”总公司,并要求“签合同时预付30%货款,另70%货款来人自带汇票,发货付清”。“中信”总公司似乎也对“海尔森”的产品有信心,10月1日对“海尔森”的信函进行了回复,回复上说,“经全体领导研究,一致认可了玛卡的价格和代理意向,并指定由业务总监张涛全权负责。首批订货2800箱,诚邀贵公司派人来安徽做客,签订合同,办理货款”。
    
    10月14日刘常纯坐飞机来到了合肥,次日上午9时30分,在“中信”公司,双方就签订了玛卡区域代理合同书,结算方式是“中信”在订单下达确认后的三日内将货款通过银行汇至“海尔森”指定的账号;“海尔森”在收到货款后3日内将货物发往“中信”指定的地点。
    
    “中信”大开口一顿饭几千块
    
    合同一签订,双方皆大欢喜,据刘常纯说,当时,“中信”业务总监张涛就让他请公司老总吃顿饭。酒桌上,他们开口就要两瓶五粮液。但他想,远来是客,“中信”公司应该不会让他付账,能替对方省点就省点,硬是坚持把两瓶五粮液换成了老明光。但结账时他却被拉到吧台付了账,也不过六七百块钱。但随后有人就提议让他给公司老总买两条“中华烟”,刘常纯没有多想,拿就拿吧。没想到,随后,他又被要去了好几条,花了好几千块。
    
    刘常纯没有料到,合同都签了四五天了,“中信”公司就是不汇款,找到他们,他们说公司资金现在周转不开,还要等着财务做计划。刘常纯感到自己受了骗,于是愤而投诉本报。
    
    接到刘常纯的投诉后,记者联系上了“中信”的业务总监张涛,据张涛说,双方确实是签了合同,但事后他们认为这合同签得太仓促、草率了点,他们对“海尔森”公司还没有做实地考察。因为他现在手上有点事,想等事情忙完了,再到“海尔森”公司看一看,如果该公司确有一定的生产能力,那时他们再商谈具体合作事宜。当谈到请吃饭一事时,张涛说,刘常纯盛情邀请,他们不好拒绝,也就吃了几百块钱,席上他也让刘常纯给每人拿包烟,并没有像刘常纯说的拿了好几条烟。
    



骗术揭秘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骗术揭秘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