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血腥杀戮的产业集中,还看彩电业!

血腥杀戮的产业集中,还看彩电业!

我国彩电工业正式起步于上世纪的70代中期,除了1986和1989和2000年出现了三次回落外,至今彩电行业的年产量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态势。并经历了四个相对不同的发展时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产业导入期、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产业成长期、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的产业成熟和调整期以及自2001年至今的产业快速升级时期。可以说,彩电行业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进程中产业集中较为成功且一言难尽的典型行业之一。

  自1994年我国电视机产量首次超过美国,一举成为世界头号电视机生产大国以来,目前我国彩电年实际产量超过4000万台,现有的年产能则达到5000万台,比1980年增长了近1600倍!而彩电行业的潜在产能更是有望突破6000万台!仅从彩电业的主导企业—长虹年产量高达1700万台,康佳、TCL与创维彩电均接近或超过900万台的产能就可见一斑了。但在国内彩电消费市场上,截止2002年底,彩电业中的长虹、TCL、康佳、创维及海信这5大品牌却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近80%!可见,国内彩电业目前正处于产业稳步调整、日益集中的发展阶段。从1996年彩电业爆发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前夜高达200多家彩电企业到2003年仅剩30多家彩电企业(而真正存在市场影响力则不到10家彩电企业!)的过程来看,彩电行业无疑为我国众多竞争性产业演绎了一部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产业集中史诗意义的“宏篇巨著”!

  在“计划周密”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涉及到国内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等层面的问题,无不由当地政府或国内行业主管部门出面干预和协调。而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与完善进程中,回顾彩电行业发展史,您不难发现一点:彩电业从200多家企业锐减至今主导市场不到10家的产业集中功绩,应完全归功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之手!而一个曝光率极高、引人关注的彩电业对于我国众多竞争性产业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目前陷入激烈竞争泥潭的行业而言,只有透彻了解彩电产业集中进程的市场环境,将之与自身所处行业进行对比,从而获得有价值的决策启迪。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彩电业自1996年~2003年间的竞争历程吧。

  1996年3月26日,中国彩电行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战正式爆发!这无疑是一个值得中国产业史大书特书的一个纪念日。在此之前,我国彩电工业几乎绝大部分引进日本的彩电生产流水线,与此同时,日本进口彩电品牌几乎占据我国彩电消费市场近80%的份额!随着国内彩电企业逐步掌握彩电制造工艺,彩电质量大幅提升、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彩电成本不断下降的前提下,国内彩电最大制造厂—四川长虹率先在全国范围整体平均降价30%,所涉21~29英寸等系列型号的产品。随即广东惠州的TCL王牌彩电跟进降价,于是国内彩电全面跟进,其结果是:率先举起降价大旗的长虹的市场份额急剧飚升至国内第一位,最高时期的市场份额高达37.6%,当年长虹总利润也同步大涨!业内也初步形成了长虹、康佳、TCL等市场位次。此次国产彩电降价行动直接导致国产彩电的市场份额反过来接近80%,日本等国外品牌彩电被沦为第二甚至是第三纵队。与此对应的是,1996年1~3月份国内百家商场有59家国产品牌,降价后则只剩下42家品牌存在销售记录,至1996年底,国内只剩下100多家彩电企业!这也反映了我国彩电行业正式拉开了纯粹市场化的产业集中序幕。

  1997年,在历经几家欢喜几家悲的“96价格战”洗礼后,价格竞争的“魅力”无不被业内企业经营者所重视。这一年中,以广东江门高路华彩电为首的二、三线品牌基于冲击市场相对领先者并不牢固的市场地位欲后来居上,率先在全国各地推出超低价彩电活动,并将其专卖店直接开到长虹、熊猫、TCL等彩电企业的厂门口,结果当年高路华在国内彩电消费市场的份额迅速上升!此后不久,其他国产彩电也纷纷推出各自的低价位彩电,以适应需求不断膨胀的消费者需求,但直至当年底,彩电行业年产量达到2400万台,彩电供给超过了国内市场需求,又有一批国产彩电企业退出了竞争,虽然一线品牌市场份额有所回落,但彩电竞争格局仍然以长虹、康佳、TCL稳居三甲而告终,外资品牌只占据高端细份市场。

  1998年6月,久居业内老二而不甘心的康佳彩电,在全国隆重推出特价机型销售活动,其29英寸、25英寸比普遍机型低500—1000元!毗邻的TCL彩电又再次迅速出击跟进,彩电业再次掀起价格竞争风潮,此次价格大战最终以长虹市场份额下降,康佳和TCL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而告终,但彩电企业竞争位置依然如此!在此情形下,为捍卫自身业内老大地位;同时也为了“终极”解决彩电无休无止的价格大战的烦恼;同时基于开发农村市场的考虑,1998年下半年,彩电业内老大—长虹欲垄断国内21~25英寸彩管70%的数量!这一“釜底抽薪”垄断上游资源的竞争策略让国内彩电企业四处抢占彩管资源。本年度彩电行业生产量为2643万台,而实际市场容量则只有2300万台,彩电行业出现了大量库存!



  1999年4月19日,长虹率先将其21英寸、25英寸、29英寸降价50—1000元,从而掀开了国内第四次价格战序幕!基于1998年下半年的农村市场规划和彩管买断的策略部署,此次价格战立即得到康佳、TCL、创维等彩电企业的呼应,然而大量囤积的彩管和大量预生产的彩电并未能在农村市场上取得突破,当年度全国彩电企业生产数量高达3000万台,而市场消费数量仍在2300万台左右徘徊,庞大的库存和失算的市场计划造成此次价格战并未出现赢家,但彩电企业数量到本年底已经只剩下87家!

  2000年,一个注定要所有彩电企业均得面对残酷的库存压力和竞争的年份!在高达1000万台库存的经营压力面前,9大彩电企业(惟独老大长虹未参加)所举行的彩电高峰会“限价”令一出,即刻引起社会舆论大哗!于是以彩电商业资本代表—国美家电专卖店的降价为导火索,2000年8月11日,康佳、乐华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降价20%,当日凌晨,“老大”长虹即宣布开闸放水。至此,新千年以来彩电行业最大规模的价格战终于爆发!其结果是:2000年彩电全行业出现产销负增长!2000年彩电全行业的利润下降至不足2%!彩电企业数量只剩下70多家!

  2001年1月22日,松下纯平29英寸已降至4000多元,其他如东芝、索尼也有五六百元的降价幅度,洋彩电在过去的几年逐步完成了中国本土化进程后,开始发起了正式的反攻行动,此次价格风潮虽然涉及的市场范围较小,但其意义深远!也就是在当年的元旦,彩电行业老大—长虹推出了国内彩电业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精显背投,也宣告了彩电行业步入到产业加速升级的发展阶段!在前有库存后有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200年8月,北京、成都、沈阳、青岛等地的彩电价格战又告开打!海信29英寸纯平彩电从6990元人民币降到4980元,成为此类型彩电首个跌破5000元的国产品牌。然而本年度却成为彩电行业的噩梦: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而创维彩电更在2001年一举超过康佳跃入业内三甲!

  2002年,在痛定思痛之后,彩电行业里所有企业均不得不调整经营策略部署,在6月份的世界杯的刺激下,在大力拓展出口市场方面,在产品更新换代方面,2002年彩电企业在多头利好的拉动下,仅2002年上半年,国内彩电业生产、销售、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彩电产量达到2384万部,销量更是达到2462万部,产销率达到103%!彩电行业也暂时摆脱了亏损的困境!然而,2002年8月10日,上海国美电器的“彩电节”上,以背投彩电为代表的高端彩电又再次出现“集体跳水”,其价格均跌破万元,跌幅近20%!普通彩电加快了自身退出市场的步伐,高端彩电日益成为消费市场的期待!本年度产销量在300万台以上的企业已经减少至长虹、TCL、创维、康佳和海信这5家,其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60~70%(含洋品牌),国内剩下的彩电企业约50家左右,彩电产业进一步走向集中。

  2003年4月8日,依靠背投彩电领域的超强实力,彩电老大—长虹又在全国掀起了“背投普及风暴”,业内老二TCL于9日迅速跟进,而创维则于4月7日掀起了纯平降价普及风暴。至此,彩电价格战已经全面在彩电高端领域展开!在国内彩电巨头纷纷大打“降价”招牌之后,索尼、松下、东芝、LG等洋品牌也在北京、上海等地将其背投和纯平电视等中高端彩电售价悄然下调10%左右。由于受“非典“的影响,本年度彩电价格战最终如何,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历数国内彩电行业近8年的价格竞争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彩电产业集中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供求关系将左右企业生存的“疆界”!虽然随着我国走向海外市场,市场“疆界”将拓宽企业生存的空间,但在供过于求的前提下,如何把握市场需求发展规律和趋势,将无疑左右行业里不同企业的最终命运!退出?维持?还是胜出?

  当然,彩电行业是通过无休止的价格竞争方式走向产业集中还存在着其他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国内彩电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只得依赖生产规模扩张带来成本的下降,再通过市场价格策略的方式来进行洗牌,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是产业集中的唯一途径和最佳办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北京东方人管理顾问机构战略与营销顾问,联系电话:010-68473118,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