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企业如何突破品牌误区--访大陆营销实战第一人刘永炬先生

企业如何突破品牌误区--访大陆营销实战第一人刘永炬先生

  记者:刘先生,您曾为几十家企业进行服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康师傅、可口可乐、露露、海尔、长虹、美的,联想等许多著名品牌的企业服务;同时在市场总监、销售总监、营销总经理、大型广告公司策划总监、总经理等职务上,磨砺了其市场策划及市场管理的丰富技巧;任北京方圆润智营销顾问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并创办了东方战略企业营销策划公司;著有《中国通路行销》、《媒体组合》、《市场生动化》、《中国市场行销误区》等书;在市场运作和执行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被誉为大陆营销实战第一人。请您谈谈企业如何树立品牌、如何突破品牌误区?

  刘永炬:中国企业在做产品的品牌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手段,特别是在品牌概念创造上和自我表现上不完善。企业品牌与产品商标混淆,产品的品牌与企业的品牌概念相违背,人群定位不准,视觉表现上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的产品品牌要想突破国内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立足一席之地,必须要塑造一个有产品个性的特征,内在素质过硬,让消费者感知的产品品牌。另外,产品品牌的塑造,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潜量,市场潜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品牌的竞争能力,关系到中国企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我分四个部分谈谈企业如何突破品牌误区的问题。

误区一:要想让消费者认知品牌是件容易的事,但要让消费者喜欢就难了

  记者:最近国内的很多企业都在谈品牌的问题,但什么是品牌的定义呢?在一谈到品牌问题的时候,有可能涉及到品牌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请您介绍一下。

  刘永炬: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观点,然而企业如何突破品牌误区呢?对此,我有很多感受,企业是靠一个产品的品牌来支撑成长的,你不能光做一个企业的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因为中国的企业大多都会做企业的品牌,而不愿意费劲地把产品品牌塑造出来,并且让消费者感知并喜欢这个品牌。企业要继续成长,在市场上面生存,求得未来的回报,是需要产品的成长的,只有产品的生存才能维持企业的继续成长。

  我引用科特勒的话,“只有有远见的公司领导才愿意做出产品品牌建设的尝试,中国有远见的领导者已经成功地营造了令人信任的公司形象,现在也必须由有远见的领导者来构建令人振奋的产品品牌,这是中国企业领导者在营销领域面临的下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完成之时,就是中国企业超越国外竞争者,获取属于自己的市场超额利润之日。”这句话能让我们现在面临危机的企业、未来的企业有所启发。德国的前总理施密特曾指出“品牌是中国的下一个文化革命当中取得成功的唯一之道,它将征服世界,他们将是中国的销售机器,这场二十一世纪的革命,会对世界次序产生大的影响。”我们看到了,不管是政界要人,还是营销专家,对中国的产品品牌问题都是一针见血。现在中国的很多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转向了品牌营销,从理性的概念,转向了感性的概念。消费者买我的产品的时候,是因为我的产品给他带来了利益,这种利益是理性接受的;但是我们希望卖给他的时候是品牌,让感性的程度更多。

  记者:关于品牌的概念和特征,您能举一些例子吗?

  刘永炬: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概念,都有一个特征,怎么去表现这个品牌的概念和特征?品牌的区别、产品的品牌是什么?产品是有生命的,它和我们人一样,举一个例子,你出生之后要起个名字,男孩儿别起一个女人的名字,女孩儿的名字也别太男性化了。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的很多的品牌、企业的名字,都是什么“红旗”、“大港”、“红梅”,没有特征。这种特征是分散式的,和产品不能联系起来,比如:“红星”二锅头,红星和酒就无法联系。但是在今天我们已经跟产品之间的概念,和消费者的利益结合的时候,我们仍然有很多的品牌不知道怎么去做这个概念,这就是说没给这个名字赋予一定的生命。

  在推广产品的时候,是先达成认知的。现在市场上很多的企业推广产品的时候,有的企业是先告知名字,也就是产品品牌。这个产品的品牌被认知了之后,需要我们去感觉该品牌内在的素质和内涵。另外,每一个产品都有概念,但是我们忽略了品牌的概念在哪儿?你们的产品做了一个概念,怎么会忽略品牌的概念呢?产品可以获得利润,品牌的利润会更大,产品可以卖掉,品牌也一样可以贩卖。

  记者:关于企业产品如何占有市场、最后结果又是什么?请您举一些例子。

  刘永炬:举两个例子(请配图),一个是“健力宝”的,一个是“旭日升”的。旭日生过早的强势的品牌告知影响其落地,因为品牌的认知应该是在产品概念已经开始被接受的时候打告知的,所以,它的这种品牌塑造是空的,无法跟产品对接,它的产品今天是凉茶、明天是热茶。喝热茶的人群跟喝凉茶的是不一样的,因为喝热茶的是固有的,你不能改变他,只能教育新的人群,所以打热茶的时候,是打错了,打凉茶的时候,跟品牌不能结合,两种人群同时教育,把资源浪费了,等他把产品市场做熟的时候,品牌概念不知在哪个人群中落地,他当然无法获得市场。

  我们再看“健力宝”,它只有空中优势,忽略占领市场或建设市场。做品牌需要市场提升你的品牌的价值,因为消费者本身如果不接受的话,这个品牌是空的,是做了个虚有的品牌。我们做市场要满足消费者的三种利益,一个是需要,还有一个是需求,再有就是欲望了。有的品牌利益是产生虚荣心的,是直接给消费者带来利益的产品。比如奔驰车是老板要坐的,他要教育大家,教育很多不买的人群,因为大家如果不知道奔驰车好的话,老板的虚荣就得不到满足,买就没有意义,这个是满足欲望的品牌。但是健力宝这个饮料是和所有的人来沟通的,他虽然是个感性需求的产品,但利益点是满足人们的生理的。他要的是什么,要的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由于他这个产品希望更多的人购买,所以需要离消费者的距离很近才行,这是需要市场建设的,由于离消费者的距离近,又希望消费者有更多次的购买,这就产生了品牌的忠诚度。消费者购买的频率越高的话,对产品的品牌的忠诚度要求就会越高。

  再比如(请配图),“恒源祥”这个品牌是一个没有时间概念的例子。这个品牌是个很老的品牌,从1993年开始做广告,“恒源祥,羊羊羊”,到了今天还是“恒源祥,羊羊羊”。他的这个广告是告知品牌的广告,一告知就是10年,它见了谁,都跟谁说自己叫什么,人家早就认识你了,现在应该是让人体会你内涵和品质的时候了。恒源祥的广告其实就是告知,天天告知。告知有一个好处:传播速度快,认知速度快,但不一定有好感。



误区二:产品概念和消费者需求不对接时,会影响品牌概念的定位

  记者:有没有产品概念跟自己的品牌概念对接不上的情况?

  刘永炬:有的。如果一种饮料明明是草莓,可你偏偏要按照苹果的口味去推广,结果消费者按苹果去接受的时候,脑子里都是苹果的概念,吃一口却不是,他会拒绝。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推广的这个概念,但由于你传达的概念,跟消费者心里要得到了感知是不一样的,所以会适得其反。我们有多少个这样的不一样,而且你还在拼命地推广,我们有太多这样的例子(请配图)。以前北京有一个叫“828蔬菜汁”的产品!当时它的广告语“今年喝什么,828蔬菜汁”,连小孩都会背那个广告语,因为它传达的是让消费者把它当饮料喝,人家买了后喝一口不好喝,因为你传达的是解渴的饮料,但是你给他的时候是蔬菜汁,概念错位。

  我们现在有多少这样的概念传达错位呢?前两天,我看到马路上的公交车车身做的广告,是一个涂料的广告,广告诉求是“为你喝,为你造”。这个也是传达概念不对的例子,那么他的品牌,就要在这个概念下成长。消费者得到的信息是什么,是个饮料吗?是个可以喝的涂料!概念错误,因为这个产品的主体概念是涂料,与能不能喝没有关系。现在经常听到的 “环保”的概念,如小白鼠喝油漆的故事:为了宣传环保,说自己的产品小白鼠爱喝,结果造成消费者心理负担,总不能给自己的家里涂上很多的诱饵,为了把老鼠招来吧。因此,必须让你的产品和品牌之间的概念能够真正的对接。

  记者: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品牌的名称充满了人文色彩,是否是一种时尚?

  刘永炬:在给企业起名字的时候,有太多的人文色彩,这种企业的名称,查字典,找算命先生,要找意义深远的,或是福星高照的。但这个名字是否适合?是不是便于推广?与企业性质、产品特点有什么关系?就不太关心了。我们企业品牌的名称更多的是人文色彩,但是名称和理念不对称。例如“虎妞博士”,说你这个人挺文静的,但叫虎妞,名称和概念不对称。在企业品牌推广上往往先有个视觉的表现,再造出企业理念,就是说先给这个人套一个时装,看着挺时髦的,视觉表现告诉我们他是个很前卫的人,然后再给他定位这个人是大学教授,但是他穿的非常现代、时髦,是可以去舞场上跳迪斯科的,这两者不对称,所以我们只能是先定位企业理念、后表现。现在我们很多的企业,都是先把视觉做了,然而你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不清楚。以为跟上了潮流,这就是中国企业忽略了理念,没有行为的基础。  

  记者: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对于企业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企业如何通过自身利益精神和内在的东西来体现其价值的呢?

  刘永炬:我再举个例子:人有不同的形象外表,体现不同的内涵。通过了解,我们能感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素质,通过他的言谈举止和所有的表现感受这个人内在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跟他接触的时候,只是通过他的外表、他的名字,来感受他是漂亮的或者是精神的,而缺少很多品质上的东西。对于品牌也是同样,不能通过一个名字去让人感知,要通过方方面面感受这个品牌。

  有专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产品的名字像外国的品牌,外国公司产品的名字像中国品牌,中国公司都愿意弄一个外国名字,但是在中国的国外企业都愿意越本土化越好。有的时候外国企业产品的名字俗的你都不敢叫,就说宝洁公司的玉兰油,多中国化啊!可是中国人呢,如果要是让中国企业去起一个“玉兰”的名字,他敢起吗?他觉得俗。在传达品牌内涵时一定要对接,让消费者和市场感受合理。



误区三:产品品牌所塑造的人群,不在一个定位点上,忽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记者:请问关于品牌的定位是否会使我们产生对品牌的联想呢?

  刘永炬:品牌有没有市场定位非常重要,它是给谁定位的?是给儿童的?是给青年人的?是给男性的?还是给女性的?总之一句话,你的品牌总有让一个群体来喜欢。我们要根据产品所满足的这个群体来设计定位,品牌要和消费市场的人群对接。

  我们通过“娃哈哈”的品牌途径来谈品牌的联想。“娃哈哈”是通过儿童产品做起来的,但是他现在的主体产品是什么,不知道!他有矿泉水,也有乳酸饮料,还有保健品,他所有的人群不在一个点上,很分散,如果是针对一个人群,品牌应该没问题,他现在所针对的人群分散了,我觉得就有问题了,品牌的成长也会有问题,空间不对,我们做的品牌都是针对一个人群做的,不能说今天你让儿童接受,明天让老人接受,后天让中年人接受,今天男性接受,明天女性接受,你总是要做给一个人群,因为所有的人群都有他生活的空间,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是有区别的。

  品牌定位和产品的概念相联,也就是说,我们的品牌概念是以消费者来定位的。那么不管是什么产品,是不是都要追着消费者呢?产品高购买频率的是要做品牌忠诚度的;相反如果购买频率低的产品,是不用做品牌忠诚度的。但是好多的企业,都在强调自己的品牌忠诚。如果你的产品定位是20岁至25岁的人,你的品牌则跟着走。你要做的是什么,你需要跟着时代走,你今年教育25岁的,明年还是要教育25岁的,明年是24岁的成长到了25岁。这样的话,10年后,35岁的人也曾经被你教育过。

  记者:企业塑造出一个品牌来,是否消费者靠他的感情就会甘心情愿地掏钱呢?

  刘永炬:一个品牌的好感创造不是告知就可以达到的。举例来说海尔做空调,当时在北京一夜之间就卖火了,海尔当时是做一个三全服务。现在的电器厂商提供服务的已经很多,都会打电话问候一声,“我们的产品给你送过去没有?”、“安装人员服务态度怎么样?”等等,让你感觉不错。可是前两年企业服务还不到位的时候,海尔先做了,做的是共性服务:他多打了一个电话,你感觉特别的亲切,你就告诉亲朋好友:买海尔吧,人家的服务特别好。我就听过这种劝说。后来我到青岛时,遇到一个人说到海尔的服务时,他说:我都烦了!原因是他买的是海尔的手机,海尔每星期都打电话询问,结果电话费超标。看来这个服务也不能过了。但是,在当时海尔的售后服务,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品牌好,口碑好,你对他有好感,这个品牌本身是可以赚到钱,这种服务就增值了。



误区四:做产品的品牌时,不善于抓住突破点、利益点进行包装

  记者:在产品品牌推广的时候,是否需要有技巧?

  刘永炬:这是肯定的。我们的产品在不同的阶段,告诉的利益点也是有区别的,要是每天都告诉你同一样东西,你会不耐烦的。中国过去专门从事介绍对象的“媒婆”,是最会推广的。比如说一个男的黑一点,她能把黑说成最好、结实、憨厚等;如果是一个奶油小生,也能说成最好,每次总有一个最佳的利益点,她能抓住这个利益点针对你的需求去推广。我们也要学会这点,把产品的利益点经过包装然后推广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认知最好的这个点,以求沟通。现在市场变化很快,都说三年一个代沟,你要针对现在消费者的思维变化去做改变和调整推广的诉求和方式,而不是企业老板随着自身的成熟和理解去做调整。

  记者:许多企业很注重营销过程的每各个环节,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的企业却很失败,请您分析一下这里的原因?

  刘永炬:一些企业天天打告知广告,通过电视广告,有的一年花了几个亿,让大家都认识了,过两年这个企业见不着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围绕在品牌概念这条线上去做工作,是营销方法不对。在市场占领到一定时候时,企业应该按照比例投放媒体,尤其在成熟的阶段,电视广告的比例应该是小于市场建设的比例的,但是他往往是大于。他们拉动市场的时候,靠的是强势的品牌告知,市场被拉动起来后,又没有去建设市场,造成市场没有支撑点,拉动起来的需求就会反弹,所以这样的品牌产品就是两三年,过后就死了,这是不懂营销行为的表现。

  另外,队伍建设、通路畅通、政策设计,包括市场建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都在为品牌做积累。我们每个人的表现、言谈、举止,也都体现了这种价值。但是做团队建设和整合市场都是有时间性的。有些刚成立的企业,一上来先做团队建设是不可取的。一个初创企业,在拓展市场的时候,需要的政策是激励,而不是团队建设,因为这两个政策本身就存在着矛盾。

  记者:谢谢刘老师接受采访。

  欢迎与刘老师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63331491,Email:[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