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达能增资光明 借国有股重返中国

达能增资光明 借国有股重返中国

这似乎是一种信号:长期以来光明对于达能“野心”的防范开始出现松动。

  11月22日,光明乳业(600597)公告声称,公司股东之一达能亚洲公司,拟受让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所持股份。此次收购若顺利实施,达能亚洲对光明乳业的持股量将上升到7.7%,成为第三大股东。

  尽管这并没有给二级市场上股价一直处于下挫趋势的光明带来什么转机,却留给敏感的业内人士一些猜测:一直对国内乳业市场虎视眈眈的达能开始有所行动,而一旦达能控股光明,外资介入的力量对于光明无疑是一大利好。 

光明可能变脸?

  目前,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光明乳业30.78%的股份,是并列的第一大股东。受让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的3.85%股份后,达能亚洲将持有公司50118284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7%。虽然仅占7.7%的股份,并不会对光明的大股东地位构成威胁,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却是意味深长。

  2002年,光明在A股上市,达能以外资股3.85%的身份,作为第三股东分享中国乳业的“光荣与梦想”。在推介会上,当有媒体提出达能是否会借机收购光明的问题时,王佳芬明确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公司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不会出售给达能。达能惟一的收购途径只能是通过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流通股。

  此间曾有猜想,到11月后,达能增持甚至控股光明乳业的制度障碍将消弭于无形,达能很可能增持光明。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的股份3年内不得转让,而光明乳业正是2000年底改制完毕。此外,根据当初的协议,发起人股东之一的达能有优先购买股份的权利。

  果不其然,时隔一年,缺口出现。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与公司的两大股东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实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所持的股份实际上都带有国有资产的性质。

  先来看看上实食品。上实食品是一个横跨5大领域的非经营性投资集团,旗下公司多达30多家,光明尽管在乳业名声赫赫,但其实不过是它身上的一根牛毛,舍与不舍无足轻重,更何况其核心业务为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近年来,上实在核心业务重金落注的同时,已开始收缩非主营业务。尽管无法断定上实将来会不会舍弃光明,但至少看得出,这绝非铁板一块完全没有可能。

  再看上海牛奶集团,据说其正拟将所持伊利集团20%多的国有股卖掉。

  光明乳业董秘办公室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该次股份转让与国有股减持有关。

  业内人士认为,乳业并非需要国家控制的行业,应该让给社会资本,国资迟早是要淡出的。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每股约4.83元,相对每股净资产溢价达50%。趁着行业好的时候卖个好价钱何乐不为。

  一旦上海牛奶集团和上实控股松口,下一步就是收服管理层的问题。

  有媒体报道,光明内部已开始操作管理层持股,先期试点的是光明牧业事业部和便利店事业部,前者管理层持股20%,后者是10%。

  而分析人士认为,股份分散,其实也有利于管理者持股早日确定。就算达能取得了相对控股的地位,也是需要这些经营者的。

  光明内部一位高管认为,国有股的减持和达能的扩股,有利于市场的发展,将会在产品类型上趋于互补。达能之前和光明在市场层面的合作颇多,所以,会有利于光明在乳业的市场争夺。

  这似乎意味着无论国有股的持有者还是光明高管,对于达能的拒绝态度并非那么绝对。



达能卷土重来

  如果说国有股转让的放松给达能控股光明提供了可能性,达能一直以来觊觎光明的“司马昭之心”则是蓄谋已久。

  尽管一贯低调,对于媒体的采访达能也没有做出任何正面的回应,但从达能此次成功增持大体上可以断定,达能对中国乳品市场的第二轮进攻由此打响。

  与众多在中国乳业败北的外国企业一样,饼干、水市场上的成功,使得乳制品发展的失利成了达能在中国市场惟一“说不出的痛”。

  1992年,王佳芬刚上任光明董事长兼总裁,达能公司即上门寻求合作。光明与达能公司合资后,开始生产当时市场需求的酸奶和保鲜奶。

  自2000年起,达能在中国乳业实业经营上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在光明建立股份制公司的时候,达能受让了5%的股权;作为交换,达能同时把中国的几间工厂交给光明全面管理,其部分“达能”商标与外观设计交给光明无偿使用至2011年9月。

  光明乳业上市之后,达能开始卖厂。2002年9月17日,光明分别与达能亚洲有限公司、日尔维达能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光明仅仅花“两元钱”就取得了两公司在上海达能保鲜乳制品有限公司、上海达能酸乳酪有限公司75%的股权,而且其部分达能商标与外观设计交给光明无偿使用至2011年9月。

  今年初,达能淡出的意愿似乎更加明显,广州达能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光明乳业。

  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说:以达能先后成功控股娃哈哈、乐百氏的作派,达能一直都试图控股行业内的领袖企业,达能在光明还有股权投资,必要的时候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届时再来收购已经掌控了中国市场的光明。

  而在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王怀宝看来,此次达能增资光明意味着外资正意图在乳业市场重振河山。

  乳品行业是少数几个外资巨头在华全线溃退的行业之一。

  从1993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当时中国只有几千家小型牛奶加工厂,众跨国巨头都为有独霸中国市场的机会而窃喜。

  但是,10年之后,原本雄心勃勃的跨国巨头却已全面溃退:北京卡夫被三元收购;达能将其在中国的乳制品企业拱手让与光明;帕玛拉特黑龙江肇东工厂租赁给伊利,南京工厂则被南京乳业托管,天津工厂改产饮料。而老大雀巢虽然在奶粉市场还占有一定份额,但在液态奶领域则已落后于国内乳业巨头。

  外资的溃败被归咎为水土不服。中国乳品市场经历了从区域割据到全盘整合的调整期。外资苦于找不到真正的竞争对手却被无序的资源争夺、价格挤压搅得头晕脑胀。

  然而现阶段我国乳业正在出现的一个快速成长期,令国外企业重新开始动心。王怀宝认为,当中国乳业洗牌完成、几大巨头格局初定后,外资更聪明的做法就是收购、参股等,成为业界洗牌后的买盘者,换言之,盘整期暂隐幕后,待整合完成、市场更加秩序化,再借助各种机会重新切入中国市场。

  更何况,有着成功控股娃哈哈、乐百氏经验的达能之前还埋下了诸多伏笔,在光明上市之前,达能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光明乳业5%的股份,作为交换条件,达能允许光明无偿使用其商标与外观设计。这与其说是光明乳业获得了一笔无形资产,不如换个角度说是达能利用光明乳业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从隐身之时起就为卷土重来做好了准备。

吸纳外资参战

  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来说,吸纳外资其实是很受欢迎的事情。蒙牛集团获得摩根士丹利、鼎晖、英联三大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海外风险投资2.16亿元人民币,三大机构在蒙牛的参股比例达到了32%。另有消息透露,河北三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乳品企业之一——新西兰Fonterra方塔拉 集团的接洽也在进行当中。

  “乳业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外资的加入带来资金技术及管理上的优势,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选择。” 有分析师认为,“不排除光明有资金方面的需求,达能这次增持目前来看对于资金问题不会有直接作用,但对未来的进一步融资肯定有所帮助。” 

  乳品行业经历了上一轮的跑马圈地后,市场营销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焦点,而广告营销费用的巨额投入势必加重成本压力。在这个周而复始的生态圈里面,任何一个链条的脱落都会影响整个全局。而资金是维系这个链条正常运转的前提。

  “乳业的发展很可能走啤酒行业的发展道路,从分散无序到格局初定,再到吸纳外资。”平安证券分析师指出。相比较于乳品行业,啤酒业内的合资已经初步完成,而乳业才刚刚开始。

  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说过,“害怕被收购是思想狭隘的表现。明天中国人富裕了,一人一股把可口可乐买过来,它还会感谢你呢。”

  “外资收购并非坏事,对于商业来讲,没有永远的敌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广发证券一位分析师并不赞成人们对于达能增持进而可能控股的声讨。外资进来最终目的是要控股,要分享中国乳业增长带来的利润;中方当然也要力保自己的利益最大。究竟何种形式合作,就要看未来双方的战略博弈。“如果光明做得好,大股东不会卖掉股份;相反如果光明发展出现问题,自然会给达能进一步增持的机会。”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3-12-01第137期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