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川酒谋求新突破

川酒谋求新突破

6月14日,成都市龙泉驿博瑞花园酒店。

  几天阴雨过后放晴的蓉城初夏,空气格外清新迷人!由四川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04年四川省白酒行业年会暨行业检评会”在此隆重召开。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恒丰、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郭翔处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四川省经贸委副主任李德厚、四川省质监局副局长靳东升、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张胜明、副会长熊学仁、魏夕和以及全国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高景炎等领导和来自四川、湖北、江西等全国各地的嘉宾、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王恒丰说,四川是产酒大省,是“众矢之敌”,有关单位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政府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切实关心消费者的权益,所有生产企业要从源头抓起,从水源、生产环节开始。四川又是中国传统工艺白酒的优势产业,不提倡也不允许勾兑白酒出现。另外,超前端白酒和白酒太追求豪华包装已经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低端产品原酒要瓶装化,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

  随后,其他的领导、专家、学者、代表就当前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情况、出现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也做了发言、演讲和交流。有关权威白酒专家对郎酒的新产品进行了检评。

  6月15日,四川食品工业协会还专门召集有关专家、四川白酒企业代表、四川部分地市食品和酒类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召开了“四川白酒发展座谈会”,探讨川酒今后的发展问题并达成了一些共识。

  川酒地位重要

  据悉,去年,四川白酒业在非典的冲击下依然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实现总产量50.51万吨,同比增长7.01%,占全国白酒统计产量的15%左右。销售收入207.72元,同比增长15.02%,占全国白酒销售收入的38%。上交税金30.7亿元,同比增长1.16%。利润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了5.2%。2003年,四川白酒企业有14户进入四川省工业企业利税百强,14户白酒企业共实现利税51.37亿元,占全省白酒业利税总和的94.95%,其中12户进入2003年度中国白酒百强企业。另外,四川白酒在出口创汇方面表现抢眼,今年第一季度,四川白酒就出口创汇183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三倍。据悉,目前,四川有登记的酒厂4000多家,已发生产许可证的1000家,这1000家的产量已达全省总产量90%以上。

  与会代表们认为,四川具有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和悠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川酒有进一步做强做大的发展潜力。

  把脉四川白酒

  尽管四川白酒业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川酒仍存在许多危机和问题.四川食品工业协会张会长指出,首先,川酒在全国市场中的份额有退缩苗头,今年第一季度川酒产量只占全国产量的12.8%,退居全国第三位.二是今年以来川酒的产销形势不容乐观.截止三月末,全省122个规模以上酒厂中有4成多的企业销售收入下滑.三是市场竞争对川酒的挑战更加严峻.四是市场环境并不宽松.

  有关代表认为,四川白酒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无证经营、假冒名酒等问题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白酒市场秩序。一些白酒企业急功近利,厂家们不注意产品品牌提升,而是相互杀价、搞贿赂销售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许多白酒企业赢利能力不高,发展速度受阻。另外就是白酒企业过多过滥,监管困难重重.

  与此情况相佐证的是,四川大邑县酒管局的代表说,现在大邑仅登记注册的大小酒企就有120多家,生产量为15万吨。实际上,大邑有5家左右规模白酒企业就足够了。白酒生产厂家的数量太多太烂,很不利于发展和管理。但令管理部门“郁闷”的是,要清理、砍掉“散、乱、小”酒企,却苦于找不出相关的法律依据。目前的《四川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是数年前制定的,很多东西与现在四川白酒的发展不相适应,法规严重滞后。另外,国家规定的酒税偏高,许多中小酒企“日子难过”。对于该代表提出的当前基层酒类管理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川食品工业协会张会长说,目前四川白酒业“小而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四川酒业资源需要好好整合,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出台相关行政法规,规范中小酒厂。在大家关心的白酒是否实行专卖问题上,张会长认为,“短期内全国白酒实行专卖还不太可能,时机尚未成熟”。

  “我认为酒类科研单位科研人才、酒类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营销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四川酒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四川大学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胡永松教授抛出了自己的观点。胡教授说,他在这方面有切身的感受:几年前,他能选报很多关于白酒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项目到有关部门评奖。而现在是找不出什么多的和好的论文出来,只能选出几篇论文去参评。胡教授坦言,“自己面临难找接班人的尴尬‘窘境’”。胡教授认为,酒业科技人才的发展,要企业和科研单位去共同推动,在这一点上,“六朵金花”下了很大的工夫。白酒业作为传统的生物产业,它需要许多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等去研究和推广,使其发扬光大。但现在四川有些单位忽略白酒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四川白酒业高级工程师和技师的极度缺乏使其和全国白酒老大的地位很不相称,这值得人深思。胡教授还说,“现在白酒市场上的贿赂营销泛滥,许多人都去靠搞不正常的营销手段来占领市场,这对四川白酒业的长足发展很不利,因此,四川白酒企业也还缺乏一些真正懂管理和营销的人才。”



  给川酒发展支招

  对于川酒以后的发展问题,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的观点是,四川白酒企业一定要重视应用技术基础的研究。沈怡方认为,进行生产技术应用性的基础工作研究对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及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具有关联性的重大作用,实践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很多人认为这类研究短期内得不到成效,而且在评定科研成果时反映不出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必须急待纠正的问题。再说,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视了产品营销环节,突出了产品勾兑技术,而忽略自身传统发酵的提高,使企业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点,导致企业昙花一现。另外,川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能将它做“活”。茶有茶文化,酒有酒文化。要像做茶文化那样去做酒文化,例如可以搞些酒文化的普及活动来推进川酒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四川白酒业人才缺乏的问题,胡永松教授认为应该从加强人才的培养方面去着手。尤其在激励人才方面,也不能只是简单的“老一套”——物质奖励,而应该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因为有许多优秀人才在精神方面的寻求远超过了物质上的需要。“企业要善于发现人才,要以人为本。人才问题解决了,川酒的发展问题就解决了”。张会长对胡教授的这一看法很认同。他说,科研、技术人才的断层在四川白酒企业中是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要想让四川白酒有更上一层楼,科研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都要加大培养力度。

   四川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对促进川酒发展提出的的构想十分“独特”:把川菜和川酒结合起来“捆绑式”推销给消费者。何会长说,川菜和川酒都是四川的“贴金名片”,两者的历史文化都很悠厚,是我们四川的骄傲。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在四川餐饮的发展过程中,川菜和川酒是相得益彰的,在两者的目标客源上也都相同,更多的还是大众消费。“要用川菜的发展带动川酒的发展”。 何会长认为,我们要从品牌文化等方面切入,推动四川餐饮的发展,川菜与川酒发展“捆绑”起来。比如,高档白酒进入餐饮终端,厂家要对酒店、宾馆等场所的服务员多进行酒的相关知识文化方面的培训,让服务员在推销川菜的同时推介川酒。

  四川的很多中小酒厂,规模小、技术薄弱,综合实力较差使得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这一部分企业出路在何方?中科院成都分院庄名扬教授的“点子”是:不能按照大众路子去走,而是要“剑走偏锋”,另辟蹊径。现在市场上真正质量好的调味酒太少,而调味酒市场需求量又较大,有条件的小酒厂可以抓住这个商机专门生产优质调味酒,以此打开市场,求得生存。还有的代表提出,川酒要想进一步做强做大,中低档品牌不能太多,那样不利于打造白酒强省,厂商要转移到打造名牌培养上来。其次是要从生产低价位的品牌酒转移到中高挡上来。三是要把企业和经销商的合作关系转移到战略联盟上来。最后是企业要从盲目广告投放转到理性广告投入上来。

  记者评述:川酒不能“讳疾忌医”      

  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著名医学家扁鹊有一天发现齐桓公气色不佳,就直接告诉他说:"国君你有病了,病在皮肤里,不治就会加重。"齐桓公想,我没什么不舒服的啊?怎会有病?"过了五天,扁鹊又对齐桓公说:"国君的病在血脉里,不治将会加重"。齐桓公听了没有理睬。又过了五天,扁鹊见齐桓公说:"国君的病在肠胃间,不治就很危险了。"齐桓公更加反感。又过半个月,扁鹊见齐桓公,扭头便走。齐桓公派人问扁鹊为什么要走?扁鹊惋惜地说:"一个人病在皮肤可用汤药治好,病在血脉里可用针灸治好,病在肠胃里可用药酒治好,病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又过五天,齐桓公疾病突然发作,再请扁鹊,扁鹊已逃离齐国。几天之后,齐桓公就死去了。这就是“讳疾忌医”的故事。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暇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会存在某种不足”。联想到川酒,中国白酒业的“老大”,它现在也存在很多不足。反映出来的是,“川酒”病了,而且身上有多种“疾病”——除了“散、乱、小”,还有人才缺乏、过分追求豪华包装等等。这是在四川白酒发展座谈会上相关权威白酒专家、学者“诊断”出来的川酒的问题。

  今年1—4月,四川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同比减少9.11%,四川白酒的市场份额也掉到全国第三的位置上了。难道这是川酒“发病”到一定阶段的“临床”表现? 所幸的是,我们有英明的政府、我们有同舟共济的协会,他们及时组织召开了这个会议,邀请了众多的全国白酒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嘉宾为川酒“会诊”并开出了“药方”。川酒“得了病”并不可怕,并且这些“病”还没达到“入骨髓”的地步。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及时“对症治疗”。但愿“讳疾忌医”的故事不会上演“川酒”版,但愿川酒永远也不会落到“齐桓公的下场!”

  “康复”后的川酒会发展的更快更强大!我们期盼着看到这一点!

  彭作权,男, 大学文化 ,先后在《内江日报》、《四川省情特刊》、《西南商报》等从事记者、编辑、主编工作,发表各类文字作品100万余字,曾参与策划多个大型活动。现为《名酒世界》杂志社记者部主任、中国酒类行业记者联盟机构(CWRU)总策划,多家报刊、杂志、网站特约专栏作家。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