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富士终于读懂了“葵花宝典”

富士终于读懂了“葵花宝典”

近日间笔者获得传闻说,合资马拉松谈判历时数年的乐凯与富士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合资谈判以乐凯控股的结果即将落下帷幕,并将与本月正式向社会发出公告。乐凯取得合资公司的控股权后,合资公司使用乐凯品牌。

  说实话,这样的结果对于乐凯来说无疑是本年度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了。因为,乐凯到底要“嫁”给谁?这个问题已好事多磨了好几年。笔者认为,这个结果对于富士来说,就显得多少有点不得已而为之了。

  众所周知,乐凯是中国感光材料惟一的“民族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感光材料洋品牌大多对之感兴趣,而柯达与富士因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其在与乐凯合资方面的角逐更为引人注目。

  2001年初,乐凯与富士的合资曾经几成定局,但是最终因各种原因功败垂成。据说谈判未能取得最终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富士一再昂起高傲的头颅,一定要把乐凯这个独挑中国感光材料民族工业大旗的企业收为“小弟”不可。这样一来,就导致乐凯怎么也难以接受富士开出的任何条件。但是却没有想到如今却出现了这样的戏剧性之结果。

  关于是什么力量最终促成这对欢喜冤家即将走上红地毯,有业内人士认为,富士作为数码影像的整体方案提供商,几乎囊括了数码影像的整条产品线,可以在硬件设备上大大充实弥补乐凯的不足。

  因此乐凯也寄希望通过合资,利用富士成熟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及国际营销网络,将乐凯全面推向国际市场。而一旦富士与乐凯合资,乐凯的销售网络和市场也将为富士所用,这正是富士与乐凯合资的最大目的。

  乐凯胶片表示将部分改变公司经营范围,即从胶卷行业逐渐退出,主要业务将会转向打印相纸等与数码影像有关的耗材行业。而这正是富士的强项。乐凯与富士的合资为其全力进军数码影像市场为增加了可能性。

  对于这个从投资经营技术上的估计笔者也比较认同,但是笔者认为,这里面还有一层更深层次的原因。

  事情的原委恐怕还是要从“98协议”说起,当时由于中国感光材料行业濒临全行业亏损,厦门公元厂的派员专程去日本向富士求援,富士无动于衷。甚至当时约见富士的有关人士,希望富士能够和公元友好合作下去,但富士依旧没有回应。

  无奈之下,公元厂向柯达公司表达了合作意愿,得到了柯达迅速的响应。于是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及富士的柯达自告奋勇向中国政府伸出了橄榄枝,成就了一个空前绝后的项目,以企业对政府的方式,完成了对整个中国感光行业的合作。

  “98协议”柯达以10亿美元的投入、一口气要吃下6个厂的大出血式动作、跨越6个省、10个城市、3个不同行业、跨越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大整合,朱镕基总理与柯达前总裁裴学得亲自拉开整个大幕。 “98协议”成就了柯达在中国感光行业的领先优势,除了柯达自己,没有人能够撼动这一地位。



  在这份排他性协议到期的时候,也就是2001年前,柯达在自由竞争中保持和扩大领先优势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展现得更为明显。截至2001年柯达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飙升到几乎超过富士一倍,中国成为柯达全球第二大市场。

  于是,为了保持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迫不得已,富士开始了其走私产品逃避关税的危险之路。随后,富士的错误又再一次的上演, 2001年11月13日,乐凯牵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联合承诺仪式,向所有的消费者保证“作为合法的企业公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走私,不造假,不向走私和造假者提供产品和方便。

  “当时,柯达、柯尼卡、爱克发等厂家都到场签字,富士派了一个人到会场,但没有签字。”某知情人士说:“乐凯此前曾与富士联系过,富士答应参加,但条件是必须修改‘联合承诺’,将‘不走私’改为‘我们不会在知情的情况下走私’。其真实用意不言自明。”

  富士的这次错误同样是致命的,众所周知,除了与柯达整合的七大感光材料企业外,当今的乐凯是中国民族感光材料工业惟一挑大旗的企业,乐凯的发展始终牵扯着中国政府高层的敏感神经。

  无疑,在中国打击走私初见成效的2001年,由乐凯发起的这次联合承诺政府外衣的色彩是相当厚重的,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富士的举措竟然显得有些带有“蛮横”的色彩,竟然颐指气使地开出条件修改既定的,也是包括柯达、柯尼卡、乐凯、爱克发等业内巨头都认可的“联合承诺”。此举无疑触动了中国政府高层的神经

  直到2003年年初,富士公司突被揭发,突爆”涉嫌走私”猛料,虽然在此前业界对此也若有若无的有所风闻,但是突然摆在面前的情景仍然令几乎所有人大吃一惊。

  自从其涉嫌走私的内幕被揭露之后,几个月来,围绕着这一事件的一连串的事件重重的敲打着所有关注着这个事件的人们的脑袋.也重击着富士 (中国)副总经理小泉雅士的神经。2003年也绝对是小泉雅士先生感到心情烦躁的一个年度。

  正所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富士一系列公关策略的失误使得巨大的危机也带着声响逼近了富士,甚至就连富士最后的挣扎也遭到了柯达的釜底抽薪。

  作为同行,柯达了解一些走私胶卷的渠道并提供给了中国政府,富士的销售和市场位置由此随着打击走私力度的加强而越发脆弱。

  柯达全球副总裁叶莺对外宣称:柯达对珠海真科的“灰色行为”早就有所耳闻,珠海真科以前的“不规范运作”伤害了柯达。

  乐凯对此也极为不满,早就收集了有关真科的“违规资料”,并上报国家经贸委。“在我们看来,富士与中港照相本来就是一家。”“中港照相参与走私,富士难脱干系!”富士使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

  据政府和媒体的调查显示,富士组织走私胶卷的事实已经是证据确凿,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对此也做出了反应,富士走私的后果虽然不至于使他失去中国市场,但有一点起码是肯定的,那就是从此以后,富士的产品要从国外进入中国市场将要比以前花更大的代价。

  而柯达呢,由于其由来已久的政府公关战略所带来的裨益,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较之现在的富士似乎又强了几分,这也许正应了“马太效应”的规律,强者越强,而弱者就越弱。



  “98协议”的失误使得富士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获取竞争主动权的资格,该次的失利也使富士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这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市场,外来企业如果失去了政府的某些支持就可能失去绝对的主动权。在其涉嫌走私事件曝光之后,富士无疑受到了来自中国政府以及国内同业的诸多压力。

  那么怎样才能缓解这一紧张局面,重新获得相对的主动地位?审视当前情势,除了进行必需的政府公关之外,似乎只有学学柯达的“98协议”了。

  面对来自于中国政府以及众多业内同行的压力,已经使得富士不得不就自己在中国市场如何再次获得合法的经营发展的地位,站稳脚跟保持市场份额的问题作全盘的重新考量了。

  很明显,目前已经不可能给富士那样的机会了,但是富士与乐凯近三年的合资谈判却给了富士一个翻身的机会。

  乐凯作为中国感光材料硕果仅存的民族工业企业,时刻牵动着中国政府的神经。但是乐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自身技术研发营销能力以及受到柯达、富士等跨国感光材料公司的竞争威胁,一直处于盈利情况不佳的状态,据说每年都会接受国家的补贴度日。

  而在前期富士已经与乐凯进行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合资谈判,但是由于双方各执己见的缘故一直未能达成协议。没想到,就是因为这段一直未能结的缘给了富士一个机会。

  只要一旦与乐凯达成合资,富士不但能够依托乐凯重新获得中国政府的亲睐,而且能够在柯达的“98协议”过期后,依托乐凯获得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和潜力巨大的销售渠道,这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笔者认为这层因素,可能是促成富士做出由乐凯控股,达成这段历时三年的合资协议的深层次原因吧!如果富士与乐凯的合资真正成功的话,无论是柯达还是爱克发、柯尼卡等外资感光材料企业无疑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市场局势,也就是说,一场鏖战在即。

  正如富士公司在在柯达与中国政府的“98协议”即将到期的2001年通过媒体向外界宣布的那样:富士要在柯达与中国政府的“98协议”到期,以及中国入世后双方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为公平的契机为突破点,在中国感光材料市场对柯达展开全面反击。

  看来积蓄力量多时的富士是决不会对任何对手手下留情的,最直接的假想敌就是柯达。看来富士真正读懂了中国市场的葵花宝典。

  那么从政府角度来看,到底会接受谁的“橄榄枝”呢?我们可以通过更大胆的分析来求证这个问题。

  由于乐凯在政府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处于获取更大化的合资收益的考虑,政府方面必然会考虑如何恰如其分的给富士与柯达一个若即若离的竞争空间,在双方仿佛都有机会的游离状态下,无疑都会不惜血本的抬高合资的优惠条件,加重政府做出最终选择的砝码。这样就将有可能实现乐凯合资项目的最大化收益。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现在摆在富士和柯达面前的争取主动的任务将会从先前简单的合资谈判的比拼,继续升级为政府公关策略手段的角逐,因此直到目前为止,乐凯合资项目的博弈究竟鹿死谁手,可能目前谁也很难下出结论。

  但是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合资结局如何,也无论柯达与富士谁最终把乐凯拿到手,中国感光材料与影像设备市场也都将会一场腥风血雨,一场新的洗牌之战绝对在所难免,因为无论是柯达的“恼羞成怒”和富士的“困兽犹斗”都将是毫不留情。

  相反,我们辩证的来看,最终受益的其实还是消费者,因为争取顾客份额是这两家巨头们的“最高任务”一场高手大战总会拿出许多甜头来给消费者尝的。而且是越打甜头越多,难道不是吗?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索瑞斯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773--5856159、01397837131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