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关于“格力事件”的几点预言

关于“格力事件”的几点预言

“格力集团的董事长徐荣被免职了”,这个消息是在我即将准备春节休息时,由广州的一个大报记者给我传递的。利用这样一个时间十分有技巧的进行“格力事件”的一个阶段性了断,我相信很多人的这个春节与我一样都没有休息好,我的知觉告诉我从2003年11月开始闹得沸沸扬扬的“格力事件”直至徐荣免职还远不会结束,我可以武断的断言:“格力事件”必将会成为2004年各大媒体评选中国家电的十大事件之一,同时此事件还会有着持续的影响。由于长时间关注此事的变化,我认为此事一定会在国企的产权改革、国资委如何进行国企管理、珠海乃至广东、空调行业乃至家电业等领域或是地区产生各种各样的一些影响。为此我也想对“格力事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做一些大胆的预测,让我们在未来的时间内共同看看我的不成熟预言能否实现或是破灭。

可能一:朱总升帐?

  通过“格力事件”如此长时间的纷争,大家可以看到格力的商标之争只是导火索,徐荣与朱江洪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进行博奕才是问题的实质,而真正的深层次问题是产权结构与利益贡献所产生的冲突。同样在广东,同样在有国资背景的TCL,同样有着集团与是子公司有着一定矛盾的时候,在2004年的春节前却上演了另外一种人间喜剧。TCL集团通过整体上市催生了数百个百万级以上的富翁人群。TCL共赢引起的多数人的欢呼与格力之争引起的少数人气爽形成了十分大的反差,让人感到选择不同的变革方向与思路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格力事件“阶段性结束所形成的一种现象令人回味:

  1、58岁朱江洪在与45岁的徐荣较量中,老帅占了少帅的上风;

  2、12年格力电器生涯的朱江洪与4年格力集团经历的徐荣较量中,资格占了新手的上风;

  3、朱江洪的贡献与徐荣的忠诚较量中,功臣占了忠臣上风。

  【相关链接】

  徐 荣:45岁。1996年6月至1999年5月任珠海市国资局副局长,1999年5月至2001年1月任珠海格力集团公司董事长,2001年2月至今任珠海格力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朱江洪:58岁。1988年2月,出任珠海冠雄塑胶工业公司总经理,1991年,该公司与珠海海利空调器厂合并为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1997年5月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5月,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在“格力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有几篇文章是大家不能不关注的,正是随着文章中观点的抛出才引发了更大一轮的争斗,我们不由得感慨即使在市场化进程达到今天这样一种程度,如此高深的权力之争依然会毫不掩饰的上演。

  一篇软文:

  2003年10月28日,部分媒体刊登了《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软文,这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一纸声明:

  2003年11月4日,全国诸多媒体受到格力电器的严正声明,格力电器通过媒体将其与格力集团的矛盾正面、正式的展示给媒体,将矛盾的焦点直指集团;

  一张公告:

  2003年11月8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证实集团又将手中的5000万股格力电器的股权进行了质押,后经媒体深入挖掘发现格力集团已将手中2.7亿股格力电器分期分批的进行了质押,于是有证券方面的专家指出这可能意味着集团已失去对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整版软文:

  2003年11月11日,格力集团在《经济日报》刊登了整版文章《奋进中的珠海格力集团》,开始正面反击不利于集团的各种传闻,同时也通过媒体表明了双方似乎并不打算在内部和解,而是要通过媒体引起高层注意,最终评出个谁对谁错;

  一篇评论:

  2003年12月18日,广东某报刊登了《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一文,针对这篇文章,格力电器方面认为,这是格力集团背后指示枪手直接攻击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至此,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的矛盾呈白热化状态,由此,矛盾事件最终发展到子公司公开要求撤换母公司董事长的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该文后来被指对加剧双方的矛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这些笔上文章进行争斗的同时,一篇一万多字的文章《多元化的格力舰队》也在一些报纸与网络中流传,这篇似乎带着眼泪与委屈的文章总让人读后有一种可能是徐荣亲自执笔之感。现在看来似乎也成了徐荣最后的一种努力与挣扎。 

  不管怎样,格力的权利争斗终于阶段性告以了段落,据悉徐荣去职后被安排到珠海一家国有企业任党委书记,格力集团董事长之职则由珠海市国资局局长郭毅兼任。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格力集团是珠海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董事长这么重要的职位由其他人兼任是暂时的,这可能是一种过渡。该集团属下子公司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是格力集团唯一的副董事长,朱接任集团董事长之职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之间的矛盾。

  所以朱江洪升帐成为集团董事长可能将会是未来最为可能实现的一个预言,但这个预言的成立似乎让我们很难相信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可能二:小家电再见?

  在任何一场革命中总有胜利者与失败者,当然也会有一些牺牲者。在“格力事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格力小家电无疑充当了这种牺牲者的角色。

  小家电引出商标之争

  “格力事件”的爆发就是由于格力小家电刊登的几篇软文,格力电器所发表的严正声明从文字上来讲就是对格力小家电滥用格力电器之名的强烈不满。声明的四条内容中三条就直指小家电,其一说明格力电器从不生产小家电,实际上是提醒经销商与消费者不要因为考虑格力电器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而选择消费小家电;其二说明作为著名的“格力”商标专指格力电器,其他产品即使法律允许用格力商标都不是知名商标;其三说明针对小家电的行为格力电器根本无意在内部进行调解,若小家电再往前走一步,格力电器也会与同门兄弟对薄公堂。三点声明剑剑封喉,将格力电器与集团长时间的商标之争大白于天下。

  小家电引出战略之争

  在《多元化的格力舰队》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集团关于格力电器质疑多元化的回应意见——在大多数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眼里,专业化还是多元化,“这是个问题”。而集团总裁徐荣却认为这不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必定是多元化的,否则仅仅是一个大工厂。”在格力集团,早已形成共识:多元化与专业化并无优劣之分;一个企业,必须以专业精神做好主打产品;而一个集团,不可能只做一种产品。他们对多元化做出这样的诠释:“集团多元化、各子公司专业化”。

  而格力电器认为集团的多元化已经对格力电器对外宣称的专业化之路形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并且似乎对集团多元化所取得的成绩不屑一顾。为此集团通过媒体也反复强调格力电器之所以走到今天的位置,是与集团集中火力进行发展密不可分的。在《多元化的格力舰队》一文中,集团这样展示自己的战略思维——

  “格力集团决定“集中火力”,重拳出击。

  他们看准了当时还属冷门的空调项目。当时空调市场几乎是外国品牌一统天下,而格力集团仅有一个海利空调,产量只有几万台,以至于当市里的工业会议提出要花两年时间使空调达到年产量100万台时,这个现在看来很平常的数字,几乎引发了一场“地震”。但格力集团的决策层通过调研认为,空调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只是国内起步较晚。这正是格力集团一向所坚持的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同时具有很大市场的产业选择标准。时任集团总经理冼文带领一班人反复调研、筹划、组织,将冠雄注塑厂与海利空调厂合并,组成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濒临破产的珠海水泥厂,开辟空调生产基地;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除了在内部集中财力,还到香港筹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资金困难时期,集团更是停掉一些项目,集中资金,力保空调项目的发展;1996年,在集团公司的多方努力下,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格力空调终于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所以此时小家电之争只是一个噱头,即使没有小家电的事件也一定会有其他事情被双方用来作为此次搏杀的一个理由,因为大家已经在战略发展的方向上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小家电引出利益之争

  在众多媒体对格力事件的报道之中,《亚太经济时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此文较为完整的证实了矛盾产生的主要引因:

  了解格力的人表示,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矛盾,分解到人就是徐荣与朱江洪的矛盾。因为他们两人分别处于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当家人的位置,因此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的矛盾就表现为两人的矛盾。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徐荣在来格力之前,他的身份是珠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的副局长。因此尽管后来徐荣挂的头衔是“格力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但他的真正身份其实是国有资产的管理者,换句话说,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出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出资者有权对出资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看管。说白了徐荣就是格力集团国有资产的看家人。而朱江洪是格力电器的元老,格力电器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他曾为格力的发展与壮大立下过汗马功劳,在格力电器的100多项国家专利中,有20多项就出自他个人之手。 

  据格力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朱江洪曾向格力集团提出过要求,他想通过股权置换,把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0.28%的股份分30%归他个人所有。徐荣以及其他集团公司的管理层人士认为不合理,没有同意朱的要求,此后双方基本上是分权而治。“5.16”会议矛盾激化分权而治,不相往来,倒也相安无事。但是,据上述人士表示,后来格力集团却发现,格力电器与集团越走越远,于是集团方面开始采取行动。2003年5月16日,格力集团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其中一项议题便是由朱江洪汇报格力电器设立账外账以及经过,与格力电器公司办公会议讨论烧毁账外账的过程。会议认为,格力电器公司长期设立小金库,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法规,烧毁账外账更是严重违法的,应该给予严肃处理。会议作出要求:责令格力电器公司将此事向集团董事会提交书面报告。在这种情势下,徐荣与朱江洪之间的矛盾更进一步激化。外界传闻纷纷的“内讧”事件就是他们矛盾外化的小插曲。

  试想:如果当时朱江洪所提出的条件得到了一种满足,是不是现在的一场风波就会停止?或是如果朱江洪认同集团所提出的调整意见,是不是也会避免现在的一种两败俱伤?所以小家电的争吵只不过是大家都可以选择的一种武器。

  珠海格力小家电的戴玲总经理和顺德格力小家电的张勇涛总经理曾就小家电的问题也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进行了辩解,但当整个事件走到今天这样一种结果。我想最为悲哀的无疑就是雄心勃勃的张勇涛,这位曾在美的创造了小家电奇迹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可能已经孤独的感到根本已经无力去改变这里的一切。因为他已经看到可能曾与他促膝畅谈小家电美好未来的徐荣已经安静的在一家国企担任自己的党委书记,而作为格力小家电的空降兵即将在整个事业的发展理念上与集团新的高层存在十分大的差异,这时候对与一些人来讲考虑的可能仅仅是什么时候离开?而不是离不离开的问题。因为已经很难相信朱江洪会在其的新岗位上大力主张开拓小家电领域,如果他这样做了,只能说明格力电器在这场争斗中的动机不纯,他可能并不是否认集团的战略布局而只是希望“抢班夺权”。我想朱江洪不是这样的人,所以格力小家电十分有可能就此消失,一方面目前的环境已经不允许小家电继续向前顺利发展了,格力事件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已经没有消费者与经销商对格力小家电保持持续的兴趣了;另一方面国内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窥视小家电领域的市场机会,原来的一些空降兵可能也会乘此机会进行新的空降。



可能三:清洗队伍?

  矛盾有时是因为理念上或战略方向上的偏差所引起的,但落实到具体的载体上可能就是人,因此矛盾有千差万别,但他们总会通过人的形式得以体现。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格力事件进入阶段性结果时。一定会有几种人群的产生,一种可能是广大的员工,尤其是集团的广大员工,因为他们将会是十分迷茫的。他们很难判定新的势力产生将会对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第二种可能是在这场争斗中鞍前马后的“智囊团”成员,在格力电器这一方面的人员可能正在欢欣雀跃,因为斗争成功必然的结果就是对有功之臣加官封爵。而作为集团在此次争斗中劳心劳力的人员可能此时就已经诚惶诚恐,他们在想究竟会面对一代明君的大赦天下还是反攻倒算?当然也一定会有第三类人员的产生,在如此大的集团一个高层的变动就意味着将有一连串的空职空岗,此时蠢蠢欲动的人员将会增多,集团在人员方面的新一轮洗牌将随着年前的人员调整逐步悄然展开。

  格力事件能够闹到今天这一步,在长时间的矛盾产生中一定有着一些十分难以化解的个人矛盾。也许在现在已经有一些人员在一些所谓并不一定能够公开的黑名单上,有些人可能已经会十分知趣的在近期提交一份辞职信,能否保证人心的稳定一定成为朱江洪在本年春节中最为头痛的问题。但无论怎样努力,格力产生人员流失将成为一种必然,一定会有人对这样的矛盾争斗而感到没有意义后离去。

可能四:收缩产业?

  虽然格力集团在《多元化的格力舰队》一文中指出: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优选,格力集团形成了空调、手表、小家电、电脑耗材、压缩机、燃料油贸易、电容器等七大骨干业务。

  空调制冷业中家用空调现在已形成600万台的生产能力,连续多年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排头兵,同时也开始涉及商用中央空调领域;格力罗西尼手表近几年开始向精品、中高档手表生产转移,2002年成为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小家电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行生产,2000年将集团属下两个同类企业合并成立珠海小家电公司,所生产电暖器连续三年位列国内销售第一,此外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等销售量也位居国内同行前三名,目前正逐渐形成顺德、珠海、中山三个小家电生产基地;历经多年发展的凌达压缩机,预计在今年底年生产能力增长到近200万台;集团属下格力石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年燃料油营业量已达300万吨,成为广东省最大的电力燃料油供应商。近期,格力集团决定投资8亿元在珠海港分步兴建30万吨级的油码头和百万吨的油库。一个联合舰队的雏形已具。

  但格力电器的新闻发言人曾多次向媒体透露,2002年格力集团上报给珠海市政府的工业总产值是220亿元,其中格力电器提供的贡献就是210亿元,而集团其他钟表、压缩机、小家电、房地产等六大产业的年总产值才10亿元。“父弱子强”的情形可见一斑。

  可能也正是因为格力电器的突出业绩,所以他也似乎十分有资格对集团的多元化进行指责。当有媒体记者在采访朱江洪时问到:近格力电器对小家电的声明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专业化的道路受到挑战,但在家电利润进一步削弱之时,专业化给格力带来的成功能延续下去吗?专业化会否成为发展瓶颈?朱江洪对此的回答是:现在市场经济已经到了没有哪一个行业没有竞争,每个行业的竞争都很激烈。我们专注专业化生产,是因为考虑到各个行业都有风险,多元化分开资源投入,成功机会更少,集中力量打好一个产品,能重点出击,取得质量技术的突破。所以格力电器一心一意做空调,能不能成功不敢说,但我们取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如果空调在国际的地位非常稳固了,可以进行多元化道路了,我们也不会拒绝,但目前专业化道路不会改变。

  根据朱江洪的这番话推断,由于格力电器刚刚进行四期工程的建设,还将对年产600万台空调的产销量发起进攻,所以一旦朱江洪成为了格力集团的董事长,他一定会更为充分的调动更为广泛的力量实现这一目标。在200多亿与10亿之间的博奕中,谁都可能选择前者。这种选择意味着格力集团还将会在原有产业进行调整的同时进行产业收缩,以更好的面对更为激烈的来自国际上的空调行业的竞争。

  在目前已拥有大量成员企业谁会成为首先调整的对象呢?

  ——工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珠海凌达压缩机、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小家电、顺德格力小家电、珠海格力新元电子元件厂、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热工科技、珠海格力金属成型、三达弹簧厂 

  ——房地产:格力置业股份、中山格力房产  

  ——商贸:格力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格力拓展、格力石化、和通港务、和通仓储、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出口部、珠海格力集团报关公司  

  ——其他:格力财务公司、珠海格力服务公司 

  也许是压缩机厂?因为据媒体披露格力电器一直没有使用集团为之配套的配件厂的产品;也许是小家电?谁让其影响了格力电器专一化的企业形象,还有谁?我们不得而知…



可能五:尴尬局长?

  目前可能最为尴尬的就是珠海市国资局局长郭毅,一来因为他不得不收拾受已近失控的“格力事件”;二来已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格力集团是珠海市的重要经济支柱,董事长这么重要的职位由其他人兼任是暂时的,这可能是一种过渡。郭毅本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十分尴尬的角色;三来他必须面对曾经是徐荣一样会面对的问题,如何在强势的朱江洪与国资管理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因为一旦找不好已经有一个负面的例子摆在前面了。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在中国整体来看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重要岗位,郭毅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快速脱手,因为这个山芋的确太烫手。

  在《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一文中曾有一段关于徐荣可能会下台的一个预言,不想短短几个月就变成了现实。我们不仅为这样的宿命而感慨,同时有为如此的神机妙算而折服。此文如此写道: 

  徐荣是一个国有资产忠实的看家人。他目前的处境就是因为不能眼看着国有资产被不合理的私人化而引起的。格力集团中的人事之争和权力之争说到底是一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争。在这场博弈之中,国有资产的命运往往与政府的权力密切相关,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生杀大权掌握在组织部手里,组织部又要看政府最高官员的指令行事。如果最高行政和党的领导与国资侵吞者串通一气,那么,再好的国资出资人和管理者也无能为力,因为一纸调令便可以将你调往他地。

  徐荣自2001年从珠海国资局调任格力集团董事长至今,格力集团的业绩蒸蒸日上。2002年格力集团工业总产值达220亿元,至2003年,该集团总产值占了整个珠海经济的半壁江山。而徐荣却在此辉煌时刻突然去职,这不能不引起了外界的揣摩。到底是徐荣没有很好当好国资的委托管理者?还是真如媒体传言一样,《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一文触到了一些个人与团体的秘密与利益?也许就是这一个方向将会成为今后最大的看点,也许最终一些幕后的揭露将会让徐荣的眼泪比窦娥还冤?

  郭毅到底能够代理多久?朱江洪什么时候“升帐”?按照岁数朱江洪又会在什么情况下告老还乡?也许就在2004年一切都可能上演,也许这就是格力事件在2004年带给我们的《无间道•续集》?

可能六:一线洗牌?

  格力电器总经理董明珠女士在200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一改以前咄咄逼人的态度十分坦诚的向媒体谈了自己关于空调行业洗牌的看法:“实际上,近年来空调市场一直处在“洗牌”的过程中。但由于中国市场的广阔性、复杂性和包容性,这一洗牌过程呈现持续、反复、长期的特点。总体来说,今后的空调市场格局应该是市场份额向少数大的品牌集中,多数中小品牌的活动空间将进一步缩小。而一线品牌之间的较量将是渠道、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综合实力的较量。”

  同时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看到了关于这个优秀品牌所暴露的些问题:

  ……格力电器管理的混乱也让媒体深感疑惑。“年年出事!”格力员工表达了心中的不满。格力电器研究所副所长(无正职),由于给格力电器造成了近5000万的经济损失,被珠海市检察院关了近三年,最近法院审理后,尚未判决;今年格力电器又有副总会计师(未设总会计师)、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纪检书记、直至助理总经理等都先后因利用职权之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给格力电器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被拘留审查,并等待检察院的侦察结果。“简直是一条龙!”有格力电器“老人”提出猜疑,如此差不多一套班子整体出事,会不会是“舍车保帅”?更有媒体直截了当:纵便公司最高层与这些事情无关,也推卸不了管理责任。

  ……通过部分媒体的曝光,格力电器的烧账等问题,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胫而走,广为舆论所关注。可是一直以来,相关当事人和相关主管部门的反应却更加耐人寻味,既不做澄清,也不做评价,也不做调查。于是媒体不遗余力刨根问底,试图找出答案。也许是事关企业及个人的命运,格力内部人士更在网上广发帖子,言辞激烈,连连追问自己的领导:“到底谁在撒谎? ……格力电器面对媒体怎么连哼一声的勇气也没有?前段时间在几十家媒体发布“严正声明”的骨气到哪里去了?请赶快面对媒体吧。”

  在空调行业曾有两次领导品牌出现重大失误而引发了全行业的重新洗牌,一次是春兰在面对渠道变革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使得格力同样靠渠道变革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导品牌;一次是华宝面对旺销不能很好把握机会,从而使得美的在竞争中抢的先机。纵观许多行业的重大发展,无疑不是领导者出现严重失误而给后来者跨越的机会。现在格力在空调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置品牌的生死于不顾,一定要在融着个人恩怨的矛盾中分出个你死我活,实乃不智!中国空调行业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变化进入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现在虽然不能这样过早的下一定论,但任何行业最大的洗牌机会无疑不是“恐龙”倒下后的再次市场份额的再分配。谁会成为这次机会的受益者?谁会利用这次机会成为领军?也许又将成为在未来几年中的一大看点。

  “格力事件”还远没有结束,因为当公正的天平倾斜了,一定会有失衡的人还在通过正面或是暗地里的一些工作寻找自己或是群体的新平衡。为什么坚持成为了一种错误?为什么米卢就不能管好郝海东?为什么功高就可以拥有无限的话语权?也许为了了结这许多的疑问,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会通过正式或是非正式的渠道浮出水面,也许现在我们的一切判断与猜测都是一种无谓的行动,因为事实一定会还历史一个本来的面目,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