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跨国公司的2004浪潮

跨国公司的2004浪潮

如何获得全球智力资源,已经成为跨国竞争的关键要素。原贝尔实验室亚太区总裁许浚博士说:“如果贝尔不到中国建研究院,而竞争对手完成了这样的计划,就等于把贝尔的智力资源抢走了。”或许出于同一思维,2004年,跨国公司对华的研发性投资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评价说,“2004年是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高峰年。”据北京科委的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已有各类外资研发机构2000余家,其中200多家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设立的,而在全国范围内,超过600家全球最知名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研究机构。

  表面上的数字十分辉煌,但实质性突破的出现则仍待时日。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高级经济师伍建民认为,“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研发机构主要还是针对本地化的市场和需求从事研发,研发成果也主要是针对本地市场,前瞻性的核心技术研究和全球战略中基础性的研究占的比例却非常低”,但与此同时,他们却搜罗了大部分行业精英,“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来了,但一切都不是我们预想的样子”。 

  人才本地化的动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个课题组在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进行摸底调查后惊奇地发现,在某一研发机构的全部研发人员中,来自高校的实习生竟占到了1/4,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实习结束后会留在那里工作。而据了解,这种现象在其他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中也同样存在,这种在校生的工资待遇一般只是正式中国研发人员(最低档)的1/2-1/3。而同一职位,如软件工程师,在中国的薪资也不过15万元人民币,而在美国则约为110万元左右,即使在印度,也为96万元左右,此机构的主管也承认,“在海外研发投资方面,跨国公司考虑最多的是人才和成本。” 

  因此有人推断,雇佣在校学生这样的廉价研发人才,已成为跨国公司降低海外研发成本,发现和培育研发人才的重要方式。在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中,人才本地化已平均达到95%。因此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被认为是为了廉价掠夺中国最富智慧价值的一个群体。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陈信宏博士在通过对美、日跨国企业海外研发地点的选择进行研究后指出,“本地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是吸引跨国企业在当地成立海外研发机构的主要原因。”他分析说,美商到海外进行研发的动机,其实主要就是想借当地研发单位的设立,接近市场的便利,掌握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现状,并运用当地的研发人力资源,协助母公司,进行产品本地化研发任务,使产品能迎合本地市场的需求。

  但实际中,“人才流失”却成了中国在面对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最突出的一个。“由于跨国公司多是要求本地的合作企业派遣人员到研发机构去,在他们的直接指挥和控制下来从事研发工作,这种‘人员现场服务’的不合理方式,往往容易使本地企业派去的业务骨干借机跳槽,或者被研发机构当场‘招安’。”伍建民这样评价中国企业在这场人才战中的被动局面。 

  知识流动的现状

  由于跨国公司在本地的人才招聘、录用、培训等方面很难做得很周全,因此往往就会把一些业务委托给本地企业去代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本地企业演变成了跨国研发机构的人才输入地甚至是猎头公司。

  在某一著名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中,2004年其机构共有10名研发人员离开,流动率接近5%,但只有1人回流到了本土科技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机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才雇佣上,而在发达国家,经由人才流动产生的知识溢出也是重要的知识流动方式,但是在目前,这一点在中国还不明显,因此,跨国公司对中国的企业而言,经由人员流动带来的知识和管理溢出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姜家齐说:“中国的研发潜力其实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以跨国公司带动本土公司的科研实力,这个善良的愿望似乎根本无法实现。 

  现任NTT DOCOMO北京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的陈岚博士认为,“从短期看的确是这样一种竞争,尤其是在高级人才方面,但是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其实是在为国内培养人才。”这除了表现在有些“成果是可以共享的”外,还应该表现在企业间的人才流动上,这在中国现阶段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但陈岚认为“在10年或者更久远一点的时间里肯定会看到其成效的。” 

  必须改变的环境

  与这些跨国公司真正投入研发的费用相比,在中国的投资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尽管科研活动高风险的特质是因素之一,但对于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疑虑仍是最主要的制约条件。所以几乎所有的机构都动用了一切可以作为防护的措施。姜家齐有些无奈地说:“大部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费用占其全部投入的1%还不到。” 

  “搞海外研发对跨国公司来说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如何控制和对技术保密当然就会成为跨国公司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了。”面对有人质疑为什么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中心多为独资的方式,陈信宏这样解释这个问题。

  与此对应,76%的研发机构采取非企业法人的形式,主要原因则是,“研发中心一般被认为是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润中心,而跨国公司的技术内部转移化现象比较多,若以企业形式注册,他们可能认为意义不是很大,同时靠技术优势搞研发也是跨国公司的生命线,为了保持对技术的领先地位,采用非企业法人的方式也便于内部运作”。 

  虽然预计今后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会投入更多的资金,将其研发中心向中国扩散。但由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发明与研发传统上一直主要是在母公司及其国内分支机构进行,而正是跨国研发机构实施的这种技术垄断和技术锁定策略,减少了技术溢出效应,使本地企业无法获得先进技术,加剧了本地企业对研发机构的技术依赖性。 

  中国目前尽管研发中心众多,但是与中国期望成为研发中心还相距甚远。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借“脑”,而是借“市”。至于世界的研发中心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转移到中国来,姜家齐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市场的需要,中国必须有迅速扩大的市场,有能够领导尖端的产品需要,其次还要有社会期望”。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