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现代礼仪 - 我们为什么缺少精神上的朋友(1)

我们为什么缺少精神上的朋友(1)

精神上的朋友无从寻觅,也许怪不得别人,试问自己是不是也凡心太炽,一片心田早已荒芜?

为什么缺少精神上的朋友?

作者:吴志翔

所谓“精神上的朋友”,是指因特殊际遇而与自己达成心灵融合、亲密无间的人。这样的朋友关系超越了种种利益和义务的约束或支撑,如清茶般平淡,却又似醇酒般浓烈;彼此间知根知底,又有着很难被摧毁的信任。精神上的朋友其实已近似于“知己”了,自古以来就是一种稀缺品。所以《幽梦影》作者说:“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大哲亚里士多德还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啊,我的朋友,没有一个是朋友!”在多情的中学年代感觉遍地是“知己”,对于鲁迅写给瞿秋白的那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不太明白,总以为他太过苛责了,现在看来,他说的是心里话。知己难求,人们只能去找一些职业化的“精神朋友”。心理医生地位看涨,陪聊业务也应时而生。在一些西方国家,大量的报纸广告中频频出现一个词:psychic。他们是“通灵师”。

即使不是以“知己”的高度来要求,可以谈谈闲天、说说空话,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敞开心扉的朋友在今天也越来越寥落了。嘴巴里挂着的、名利场上混着的、名片夹里收着的、酒桌上喝着的“朋友”当然是更多了,但那些只能算是合作的伙伴、消费的玩伴、休闲的同伴。哪一天你忽然感到内心极其空旷、寂寞,翻开密密麻麻的通讯录,却发现找不出一个人可以聊聊的时候,就会意识到,经常“聚”的人未必就是精神上的朋友。很多熟识的人,要么只有折冲樽俎的利害关联,要么就是说说车子房子的泛泛之交,却少有沦肌浃髓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互通,“愁极竟无人可语”的境遇并不罕见。

忙碌的生活节奏逼着人们放弃精神性清谈的可能性。精神本来就是需要细心照拂的东西,它甚至有些贵族化的气味,只有摆脱了疲于奔命的劳役,才有余裕与一二好友静坐品茗或围炉夜话,慢慢领略精神散发出来的芬芳。不论是谈学问、谈心性人生还是谈艺论美,都需要一个相对超越世俗的语境。马克思的这一名言并不陌生:“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周作人能够“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朋友谈闲话”,因为他和身边的一些人毕竟还称得上“准士大夫”。形成精神上的朋友需要的是“慢”而不是“快”,人与朋友相处时所感受到的也不是各种催迫和压力,而是一种缓慢的魅力。茶壶在“咕嘟咕嘟”地沸腾,没有电话,没有杂务,只有几个素心人,在分享着精神的趣味。就像“文火煨肥羊”,必须得有足够的“闲”,配以适当的火候,才能成其美味佳肴。

当然,也知道很多时候“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令精神上的朋友如恐龙般绝迹的是心灵本身的粗糙化。如今的生活方式是不可能令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分发育的。比如,以前空闲下来时就会读读书,或者与朋友聊聊天,甚至游心妙境,澄怀观道,慢慢养成某种较为精致的情怀。今天的休闲方式越加多起来,却往往只是锁闭或磨钝人的精神感官。一个人待着可以看电视、玩游戏、上网,一帮人在一起可以吃饭泡吧唱卡拉OK,“精神”的禾苗很难得到必要的浇灌,心无清泉,灵台蒙尘。大家一起谈谈事情或物质话题倒还正常,如果有谁谈论文学艺术,谈真实的精神处境,那一定会引起众人侧目,不是“太酸”就是“太悖”。人都是有学习能力的,很快也就忌讳谈“精神”,开始热衷于自嘲和嘲讽了。所以,精神上的朋友无从寻觅,也许怪不得别人,试问自己是不是也凡心太炽,一片心田早已荒芜?孤掌难鸣,朋友的出现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相逢,只有彼此在精神上都有一个灵境,心魂里都有一片风景,才能找到相契相知的密码。


[网上收集]
现代礼仪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现代礼仪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