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观察 - “奋斗”就是永远地马不停蹄

“奋斗”就是永远地马不停蹄

   “我好好干几年,奋斗到35岁就退休。”说这话的人才20来岁,青春和光彩写在脸上。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好到很多人都恍然觉得——“辛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轻。

  那么,“奋斗”是不是在成功到来之前的一种权宜之计吗?在成功的曙光已露、获得了足够的物质财富之后,是不是就该退隐山林?

  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比如那个叫董关鹏的年轻人,这位28岁的年轻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竟然有十项工作,其中主要的三项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其他的主要兼职是: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专家咨询组成员、全球传播高级研讨班主讲等七项。

  看一看董关鹏的全副装备——他的联系电话有五个:直线电话、秘书电话、传真电话、移动电话、车载电话。电脑有六台,其中四台笔记本电脑全部是无限上网的。他还常随身带着一个数码照相机,两枝录音笔,两本笔记本。笔记本是记录每天的日程表的,录音笔是随时记录他人和自己的精彩言论的,数码相机是随时拍摄资料照片的——

  一份大学教师的薪水已足够让他衣食无忧,但正如董关鹏自己所言,吸引他把“奋斗”进行到底的,就是“我的工作,再苦再累,我都不能放弃。”他确凿无疑地告诉我们:“奋斗”的终点不应该止于一个饭碗、一份职业,“奋斗”的动力来自激情。

  身为小人物时自然要辛苦奋斗,但当你拥有一生都享之不尽的财富后,还有必要奋斗吗?在这个意义上,亿万家产继承人李兆会的故事不同寻常。今年的1月22日,山西富豪、海鑫集团董事长李海仓遇害,他惟一的儿子、22岁的李兆会继任了他的职位,接管40亿的资产。一个22岁的青年要突然学习这么多的东西,要打理那么复杂的公司事务,他害怕吗?

  李兆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只会在父辈树阴下乘凉的人。公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6点,但李兆会常常加班到深夜。效果是能看得见的──六个月之后,报纸上刊登了李兆会的消息,他领导的海鑫集团现在运营情况良好,截至7月末,实现销售收入30.8亿元,上交税收2.12亿元,集团的总资产已达48亿元,预计全年实现总资产增长到50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年利润达到8亿元,上交税收4亿。

  李兆会的  “奋斗”动力来自对家族事业、对员工的承诺。

  在广告界奇人克劳德·霍普金斯的“奋斗”生涯中,曾经也想过要提前退休。41岁时,大夫告诉他:“你得了神经衰弱,要治好病,惟一的方法是回家休息。”于是,克劳德去了密歇根州斯普林湖边的一个果园,有三个月的时间,他整天晒太阳、睡觉、玩乐,还有喝牛奶。他断然决定再也不要那么拼命,要从此告别生意圈,从此过一种平静而快乐的生活。他前半生的积累使他有足够的资本决定,下半辈子,只为名不为利写广告。但这时,一个年轻人送来了阿尔伯特·拉斯克尔的邀请函,请他再次出山。从此,41岁的霍普金斯又在新的公司待了17年之久。作为一个惊人的苦干者,他很少在子夜前离开办公室,星期天因为可以不受任何干扰地工作,所以是他最喜爱的日子。

  除了金钱、成就感、名声,霍普金斯的“奋斗”动力又来自何方?霍普金斯的自述最能说明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能够认识到他一生的工作是一件他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那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这种意义永远存在。对体育明星的欢呼鼓掌很快就会沉寂,但成功对一个人的鼓励是能持续一辈子的。”

  在这里,“奋斗”诠释了它最高贵的意义,它不是为了成全某个功利的目的,它本身就意味着激情、快乐与自豪,意味着收获与赠与。这样的“奋斗”,能吸引人始终含辛茹苦,甚至九死无悔。

  对于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来说,一劳永逸是不存在的,他们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听到自己雄心壮志的召唤,然后,一往无前。



                  作者/高思文 ( 原稿出自:青年人家)



[网上收集]

创业观察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观察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