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中国离发达国家有多远?


     到2050年前后中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今年2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仍然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相当于2002年美国的水平,进入世界前40名;然后再用50年,进入世界前10名。“报告”提醒人们要充分认识,中国从经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仍任重道远。
    
     保持清醒头脑
    
     中国要成为发达国家并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必须提高综合经济水平、实现全面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着沉痛的教训。据荷兰经济史专家麦迪逊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28.7%,大大高于英国gdp所占5.2%和日本gdp所占3.1%的份额;据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供的数字,1830年中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制造业生产量的29.8%,略低于整个欧洲所占34.2%,但大大高于英国和日本分别所占9.5%和2.8%的份额。
    
     因此,清朝统治者仍自恃“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和抱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陈旧观念,自闭于世界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和军事实力越来越落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百年内,中国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和破坏,终于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兴衰史告诫我们,中国要振兴,必须增强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包括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凝聚力、文化普及程度、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比较经济规模,而且要看综合经济和现代化水平。
    
     在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科学比较后,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指出,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在世界108个国家中排在第69位。如果把人均gdp和经济结构的综合年代差理解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年代差距,那么,2002年,中国经济现代化水平相当于1858年的英国、1892年的美国、1957年的日本和1976年的韩国经济现代化水平。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说:“我们的结论,是在对世界300年的历史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客观评价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在外界异乎寻常的赞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专家们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0年,在世界106个国家中,大约88%的发达国家仍是发达国家,约95%的欠发达国家仍是欠发达国家。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认为,在21世纪头20年内,约90%的发达国家仍将是发达国家,约90%的欠发达国家仍将是欠发达国家。到2050年前后中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4%,创世界之最。但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到了不解决就难以实现经济和资源、发展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发展。
    
     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中国已经没有条件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发达国家从农业经济时代迈向工业经济时代,都曾大量消耗资源和造成严重污染,经历了“资源——产品——污染”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设想。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发达国家经济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据世界银行统计,2003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国分别为2%、23%和75%,日本分别为1%、31%和68%,德国分别为1%、30%和69%。由于农业所占比重已经很少,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内主要从事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单位产值能耗仅相当于20世纪70年代的50%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和技术。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向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支撑;不转变增长方式,环境将难以承受;不转变增长方式,竞争力将难以提升;不转变增长方式,经济持续增长和平稳运行的安全性将受到影响,因资源问题而引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因此,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现代化道路。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模式,即“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运河战略”。所谓“运河战略”,就是中国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知识化的道路,可以在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经济运河”,使新型工业化和知识化协调发展,从而大大加快综合现代化进程。
    
     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要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中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等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从总体上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
    
     中国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处理好以下三大关系:政府和企业都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但要以企业为主;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要相辅相成,但要立足于自主创新;依赖贴牌并非长久之计,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品牌战略”。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众多,据预测,2034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86亿。就业压力巨大。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超过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的总和还多3亿。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提高劳动者素质、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这是中国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的根本动力。
    
     2003年一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表明,中国达到公民科学素质标准的人口比例不到2%,而美国在两年前已达17%。据近期一项同日本、美国、欧盟15国的比较调查,中国公众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均为倒数第一,主要原因是普及教育不够。到2003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4.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2.6%,发展中国家平均为6.5%□发达国家平均为28.1%,转型国家为13.9%,我国比发达国家滞后约50年。
    
     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历史性机遇,第一次是1793年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1842年至1860年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特别是不该错失第三次机遇,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技术转移时期。这次机遇的错失,使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差距明显拉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基数小、人口多,中国gdp所占比重没有大幅度上升。2004年,世界gdp达到406705.38亿元,其中美国gdp占28.5%,日本gdp占11.48%,中国gdp占4.06%,居世界第7位,但中国人均gdp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00位左右。
    
     文章说,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紧紧抓住和用好主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要充分认识,从欠发达国家迈向发达国家,实现综合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需几代乃至十几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艰苦奋斗。(来源:了望)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