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财富人生 - 亲近自然

亲近自然


每日名言


  失败就是成功,如果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Malcolm S. Forbes
 

每日自励


  我在易逝中看到不朽。  
 

亲近自然


  1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记得小时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几粒黄豆或牵牛花籽,当看到小小的绿芽破土而出时,感觉到的也是这种心情。也许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许我曾经是这么一棵树,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欢欣越过漫长的进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复苏了?

  唉,人的心,进化的最高产物,世上最复杂的东西,在这小小的绿芽面前,才恢复了片刻的纯净。


  2

  现在,我们与土地的接触愈来愈少了。砖、水泥、钢铁、塑料和各种新型建筑材料把我们包围了起来。我们把自己关在宿舍或办公室的四壁之内。走在街上,我们同样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围着。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我们已经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赏土地的悲壮和美丽。

  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时候我会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实。我思念被这一切覆盖着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乡。


  3

  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自己变成了地球的敌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是人的家,人应该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人,不要做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人真的拥有特权吗?一位现代生态学家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这个说法加以扩展,我们便可以说,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4

  土地是洁净的,它接纳一切自然的污物,包括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使之重归洁净。真正肮脏的是它不肯接纳的东西——人类的工业废物。


  5

  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里,觅得一粒柳芽,一朵野花,一刻清静,人会由衷地快乐。在杳无人烟的荒野上,发现一星灯火,一缕炊烟,一点人迹,人也会由衷地快乐。自然和文明,人皆需要,二者不可缺一。


  6

  每到重阳,古人就登高楼,望天涯,秋愁满怀。今人一年四季关在更高的高楼里,对季节毫无感觉,不知重阳为何物。

  秋天到了。可是,哪里是“红叶天”,“黄花地”?在我们的世界里,甚至已经没有了天和地。我们已经自我放逐于自然和季节。


  7

  现代人只能从一杯新茶中品味春天的田野。


  8

  旅游业发展到哪里,就败坏丁哪里的自然风景。

  我寻找—个僻静的角落,却发现到处都是广告喇叭、商业性娱乐设施和凑热闹的人群。


  9

  久住城市,偶尔来到僻静的山谷湖畔,面对连绵起伏的山和浩淼无际的水,会感到一种解脱和自由。然而我想,倘若在此定居,与世隔绝,心境也许就会变化。尽管看到的还是同样的山水景物,所感到的却不是自由,而是限制了。

  人及其产品把我和自然隔离开来了,这是一种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历史隔离开来了,这是又一种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种两相权衡终于承受不了前一种寂寞的人,最后会选择归隐。现代人对两种寂寞都体味甚浅又都急于逃避,旅游业因之兴旺。


  10

  游览名胜,我往往记不住地名和典故。我为我的坏记性找到了一条好理由——

  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每日一诗


  我祖母的情书


  

  今晚没有星星

  只有记忆中的星星。

  而在柔软雨水的松弛束腰里

  有多少间屋子留给了记忆。


  

  甚至还有足够的屋子

  留给我的祖母伊丽莎白

  的情书,

  它们很久以来一直被

  压在屋顶的角落里

  它们褐黄、松软,

  快要象雪一样融化。


  

  踏上此处的伟大

  脚步一定要温柔。

  它们全都被一根看不见的白发悬挂着。

  它们颤抖着象桦树枝在网罗空气。


  

  我问自己:


  

  “你的手指有没有足够的长度

  去弹奏仅仅是回音的琴键:

  沉默有没有强大到

  可以把音乐送回它的源头

  再次交还给你

  就象给她?”


  

  而我情愿拉着我祖母的手

  穿过这许多她搞不懂的东西;

  因此我绊倒了。雨继续在屋顶上

  带着一种轻柔的怜悯的笑。


  

  哈特·克莱恩(Hart Crane) 作  胡续冬 译


  

  
 

书摘:两个汤圆


  朋友请我到餐厅吃饭,是现在最流行的“吃到饱”餐厅,每个人一百九十九元,任人吃到饱为止。


  由于算起来便宜,餐厅内人声鼎沸,有许多场面到了不忍卒睹的地步,东西拿太多掉在地上的有之,剩下一大盘吃不完的有之,还有一些人吃得太饱,而抚着肚于叹气。

  一般最能自我节制的人,也免不了吃下比平常食量更多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这种吃到饱的餐厅真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的贪欲,也正是文明粗俗的表征呀!”

  更有趣的事情是,当我们走出一九九元吃到饱的餐厅,才发现透明的窗玻璃上贴了许多减肥瘦身的广告。

  朋友开玩笑地说:“减肥的美容院开的速度大概与吃到饱的餐厅是成正比的。”

  我说:“如果大家每餐都不吃到饱,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接着,我与朋友在公园散步,以消耗我们吃得过多的食物,边走就想起民间一个关于贪欲的寓言。

  话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想到:作为我的弟子,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不贪心呀!

  于是,吕洞宾心生一计,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汤圆一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

  从早到晚,许多人都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的,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

  眼见黄昏来临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

  突然有一个青年付了一文钱,吃一个汤圆就走了。

  吕洞宾大喜过望,追上去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两文钱吃到饱呢?”

  那年轻人无奈地说:“可恨我身上只剩一文钱,真可恨呀!”

  吕洞宾长叹一声,纵身飞上天去,终生都没有收徒弟。

  我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我说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正常的习性,只是很少人看见自己的贪心罢了。

  朋友说:“我们以后还是少去这种吃到饱的餐厅了。”

 



财富人生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财富人生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