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SOHO创业 - SOHO你蒙谁

SOHO你蒙谁

A: 在北京,提起SOHO现代城,几乎无人不晓,而把它与红灯区谈在一起,显然有些过分,但住在SOHO现代城所面临的问题,同住在红灯区所面临的问题都是相同的:住宅不能用作注册办公的场所,住宅电话不能当办公电话使用,住宅对消防设施的要求与办公场所完全不同……

  B: “中国第一商城——纽约豪园”的一则宣传广告上,有这样一段话:“假如你住在伦敦苏豪红灯区,肯定头疼啊,因为,1、住宅不能作为公司注册场所。2、住宅电话禁止做商业用途。3、住宅房屋不符合商用消防规定。4、龙蛇混杂,保安成为隐患。5、违反规划政策……

  C: 在英国伦敦,SOHO的英文意思是指红灯区;而在中国北京,SOHO的意思是Small.office.home.office即“居家办公”。在中文里,SOHO的音译为“苏豪”虽然指意不同,但遇到令人头疼的问题却是相同的。

  在SOHO不能注册办公

  在现代城长达100多页的楼书中,对SOHO做了如下描述:它是指在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个人化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工作者主要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从而省去办公空间,避免写字楼的生硬氛围。简单地概括,就是“居家办公”。

  SOHO所适用的人群被解释为:“记者、作家、摄影师等自由职业者,还有一些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的私人性质的小公司,如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律师、建筑师、会计师事务所等”。

  建筑师毛岳先生说:“我是不赞同将现代城由办公楼改为住宅的,从城市总体规划上讲,这里是中央商务区。在SOHO现代城里办公,如果是经营性办公是绝不允许的;如果是个人在家里用电脑办公,而不雇人在家里办公,这样在任何住宅里都是允许的。”

  资深房地产策划顾问邓智仁先生说:“住宅不能用作商业用途,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政府不会给你登记注册的。”

  北京市朝阳区工商分局企业注册登记科的一位负责人答:“一般任何企业或公司都不能在住宅里办公,除了个人独资的咨询服务类公司可在家里当办公场所外,其他公司在家里办公一律不予发放营业执照。即使这样,也必须带上居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不扰乱周围居民生活的证明’,才考虑发放营业执照。”

  邓先生告诉记者,在家里办公的商住两用楼宇存在许多问题,如消防问题、电话用途问题、保安问题,给政府部门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北京市消防局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写字楼人员流动量大,装修档次高,可燃物比较多、用电、用天然气的量比较大,同住宅相比,它对消防设施的要求也相当高。但SOHO现代城的规划用途是住宅,消防标准自然不同于写字楼,而居家办公则使住宅又部分地成为写字楼,人员流动量大、装修档次高、可燃物比较多,使得其安全隐患要远大于其他住宅。

  邓智仁说,许多城市的严重火灾大都发生在商住两用楼宇。住宅用作办公,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包装纸、商品样品等易燃物品被弃置在后楼梯或走廊上,甚至房屋内作仓库用途,加之消防部门对住宅楼的防范措施比较松懈,防火装备比较薄弱。所以一旦发生火警,很容易酿成灾祸。

  北京市电信局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住宅电话收费与商业电话收费相比要便宜得多,因此不允许住宅电话用作商业用途。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的建筑师刘东卫先生说:“两年前,日本曾就SOHO住宅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SOHO住宅里办公会带来以下问题:工作时间不规律;小公司的地位及信誉度不高;绝大部分住在SOHO里的人都是租用而不是购买。”

  SOHO式住宅对电话、网络、用电储藏空间的需求都远大于普通住宅,这给设计、消防等方面带来很大难度。同时,这类建筑需要大型信报箱、停车场、复印传真等服务设施。

  SOHO非男非女的怪胎

  3月30日,记者拨通了SOHO现代城的销售热线,下面是记者与一位名叫白雪的售楼小姐的对话:

  记者:“你好,我是西安一家报社驻京办事处,我们想在您这儿买一套200平方米的住宅,请问还有吗﹖”

  白小姐:“有啊,不过不多了,您要买就赶快来。”

  记者:“因为我们是办事处,就想要能办公,又能住的那种房子。就是广告上说的“居家办公”。

  白小姐:“对,是的,就是这种,您可以在一层办公,在二层居住,都是带精装修的。”

  记者:“像我们这种办事处或公司多吗﹖”

  白小姐:“来我们这儿买房的有许多像您这样的,很多都是小公司。”

  记者:“因为我们要办公,我想问一下,电话是按住宅电话收费,还是按办公电话收费?”

  白小姐:“我们SOHO是按住宅批下来的,当然是住宅电话了。”

  据SOHO现代城的设计师朱小地先生介绍,从销售反馈的信息表明,购买SOHO现代城住宅的人中,大部分是开公司的,另外一些人都有两处以上的住宅。这表明,人们更看中SOHO的办公用途,或投资价值,而不是为了居住。

  与越来越多的小公司在经济中承担的重要角色不同的是,北京很少有适用于小型公司购买的写字楼项目。

  写字楼不适合小型公司的原因主要是:1、价格太高、总房款太高、小公司无力支付。2、面积分割太大,一般写字楼很少有2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3、付款方式无吸引力。买住宅办理按揭贷款要比贷款买写字楼容易得多。档次高、价格低、付款方便、商住两用,相比之下,SOHO对小公司的魅力完全显现出来。

  邓智仁先生说:“既然是商住两用楼宇,那么白天晚上进出的人都极为频繁,人员嘈杂,难免会有鱼目混珠的现象,给保安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问潘总,SOHO现代城如何解决在家里办公所带来的对住宅环境的干扰问题,潘总回答:“我认为,所谓互相干扰很可能只是个人心理观念的问题。”

  相同的问题也曾被任志强提出。2月,任志强在给潘石屹的信中写道:“办公的人流降低环境居住的质量,同时办公室又在居民和儿童游乐的环境里无法安静,这种交叉环境带有破坏性。办公不像办公,居住不像居住。”

  在信中,任志强也提出了消防、供暖、电梯、采光等问题。而潘总的回信则显得力不从心,答非所问。 

  众所周知,现代城是由写字楼修改设计而变成住宅,虽然其中费尽心机,但仍无法完全改变写字楼变成住宅后所带来的问题。

  政策规定任何一间大于10平方米的住宅都必须有直接采光。由于写字楼改造成住宅,必然造成许多住宅是又窄又长,很少有直接采光的房间。“所谓由可拉墙壁组成的随意组合空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将其隔成房间,肯定有许多黑乎乎的房间,没有一点光线。”一位开发商谈了他的看法。

  潘石屹在回答任志强提问时说,采光不是大问题。年轻人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和户外有阳光的场所,室内阳光对他们并不重要。潘总似乎忘了“居家办公”。

  SOHO不是时尚

  曾在日本留学的刘东卫先生告诉记者,日本的SOHO建筑的出现是社会发展,人们居住需求多样化的需要,而我们现在的SOHO则是开发商在开发销售中不得已而选择的。他说,调查显示,日本仅有2%的人住在SOHO住宅里居家办公,这些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展示自我的年轻人;另一类是由于公司不景气不得不居家办公的私营小企业,其中有55%的人希望工作与生活分离,仅有27%的人愿意将生活与工作放在一起。

  “SOHO的概念起初是我提出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商住完全分开,整个楼盘是分为商务和住宅两部分的。但后来的发展完全违背了我的初衷。” 1998年3月到10月,邓智仁先生曾主持现代城的营销工作。

  美国有SOHO,那是80年代初期,追求另类生活的艺术家的栖息之地。后来日本人建造了SOHO式的住宅,以供那些小型的家庭的办公之需。

  现代城的SOHO则与前两者均有不同,现代城的SOHO是在原定办公楼可能出现市场危机情况下的修改设计,也因此才出现了现代城的SOHO。

  “可以说SOHO概念的推出,是逼不得已才这样做。”邓智仁说。

  邓智仁介绍说,全球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确实令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变化,使部分企业员工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进行工作,但这部分人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因而,商住两用的多层楼宇一直是被禁止或淘汰的。在欧美国家,商住两用楼宇也只适用于两层高的平房,即TOWN-HOUSE,人们通常采取楼上居住,楼下办公的方式。他说:“商住两用楼问题多多,旧的商住楼宇价值也在快速下跌,所以也不是投资之选,更不是“居家办公”的首选。世界上很多发达城市已禁止使用,那又何来时尚之谈呢﹖”

  那份来自日本的调查也显示,SOHO建筑大多是独立的两层或低层住宅,而不是高层。

  SOHO误导市场

  一般写字楼的容积率比较高。由于消防要求比较严格,对消防通道、电梯、消防楼梯、人防及消防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写字楼的实用率较低,相对而言平均造价也比较高。

  写字楼的土地出让金价格比住宅高两倍以上。以国贸附近为例,据市房管局土地出让处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写字楼的土地出让金在2000元/平方米,而住宅的土地出让金是800元左右。

  一位开发商认为,SOHO的热销不如说是小型办公写字楼的热销,它更合适办公而不是居住。

  “允许住宅作商业用途对写字楼的开发商是不公平的,我不知道政府部门是如何审批的。”邓先生告诉记者。

  “既然是迫不得已才引入SOHO概念,就不应炒作宣传,而应该保持低调。现在,SOHO被业内一些开发商认为是一种时尚、一种潮流,就是这样过度炒作的恶果。”

  “更为严重的是SOHO的热销致使一些写字楼的开发商认为SOHO概念是他们的救命草,有人已经有意模仿,像现代城那样将写字楼改成住宅,再介入SOHO概念或别的概念,来促销楼盘。”

  “SOHO这样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消费。我对这种宣传手法很反感。”

  邓先生说,与广州、上海相比,北京房地产市场起步比较晚的,但京城开发商的宣传手段是世界一流水平,而且招数层出不穷,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开发商对项目的过分包装和炒作,将使未来的消费者完全失掉购买预售楼的信心,从而窒息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SOHO女人族
下一篇:soho中的六项注意
SOHO创业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SOHO创业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