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创业管理 - 长虹危机探源:被政治目标所左右

长虹危机探源:被政治目标所左右

    2004年岁末,长虹发布惊人消息:长虹在美国的进口商APEX公司拖欠账款高达4.675亿美元,而可能收回的资金仅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最高可达3.175亿美元的欠款白白流失,也意味着长虹2004年的坏账损失将超过27亿元。

    长虹陷入了危机,这是业内外人士闻听这一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尽管几年来长虹高端频繁的人事更迭、治理结构的反反复复,一直传递着企业经营不稳定的信号,总给人长虹要“出事”的不祥之兆,但如此巨大的亏损在一夜之间“冒出”,还是让人感到震惊。

    大企业出现变故、陷入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已经不少,中科、蓝田、银广夏、伊利,不是都先后出事了吗?但长虹不同,它是民族工业的品牌呀!而它的掌门人——具有传奇色彩的倪润峰,曾经吸引过多少人的眼球!故此,人们对长虹危机自然格外关注,反思、探究长虹危机的说辞自然也格外多。

    有人说,是长虹选择的高风险经营模式把企业送上了不归路。上世纪90年代初,长虹就与郑百文与建设银行确立了三角信用关系,仅1997年建行为郑百文开具承兑汇票总额就突破了50亿元,这种财务流转模式在郑百文破产后,让长虹吃尽了苦头。长虹与APEX公司的合作,与上述模式如出一辙,其货款回收模式也异曲同工,长虹又一次尝到了苦果,甚至血本无归。

    有人说,长虹巨亏事件是“人治”下的悲剧。在长虹公司内部流传着两句话:一句是“倪润峰当家让人受不了”,另一句是“长虹没有倪润峰不行”。可以说,长虹是“内部人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当一个人“说一不二”的时候,现代企业制度的风险约束机制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强人治理导致的公司治理机构形同虚设以及纠错机制的缺失,最终酿成了巨亏惨祸。

    有人说,忽视产品结构安全和发展战略失误,是长虹走入低谷的重要原因。长虹在前期营销战略中,坚持只发展彩电的所谓“独生子战略”,尽管后期也推出了VCD、空调等,但一直未从彩电情结中走出来,致使长虹在品牌延伸时出现严重的形象障碍,造成支柱产品青黄不接。另外,倪润峰一直倡导以规模和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凭借长虹在资金和规模上的优势,挤压竞争对手。但在其他彩电企业的联盟策略对抗下,长虹的扩张策略屡屡受挫。

    有人说,过度的政府色彩是导致长虹危机的根本原因。倪润峰不仅是一个企业家,更是一个政府公职人员,他的淡出、复位及落北,全凭政府一句话。他把几百万元资产的小企业发展到几百亿元的巨无霸企业,但他及继任者赵勇都不得不在政府的指控棒下团团转。企业的文化与企业的性质产生了强烈的错位,注定会积聚起可怕的“地震”能量。

    有人说,长虹危机表明,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政府应该导入新的、系统的综合监管方案。长虹所在的行业虽然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但这个企业却是中国彩电业中的战略性企业,其中的政府股权不仅仅代表一种企业性质,更代表的是一种产业安全。在产权改革上,长虹的股权多元化绝对不是为了规避政府的管理,而是为了更好地整合长虹发展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战略性国有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有人说,APEX公司拖欠账款长达7年却未及时追讨,足以说明长虹产权的模糊和所有者的缺位。有两个数字可以印证这一观点:倪润峰这位在大西南运筹帷幄、使长虹成为民族工业一面旗帜的前长虹CEO,持有的四川长虹股票为73872股,按目前8元左右的流通股市价计算还不到60万元;长虹集团给予倪润峰、王凤朝、刘体斌三位董事的年报酬总额也不过88.20万元。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企业在产权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障碍实在不容回避。

    真可谓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长虹的巨亏很可能永远找不到“买单者”,人们对长虹危机的解读也永远难以统一起来。那就让讨论或争论继续下去,好在打笔墨官司是不用交税的。不过,在笔者看来,导致长虹危机的因素一定是个复数。在多个“致败”因素中,必然有主次之别、本末之分。笔者还是倾向于相信这样的说法:就市场主体而论,有恒产才有恒心,有恒心才有恒信,有恒心、有恒信才有不竭的动力;一个产权模糊、听命于政府、追求“政治目标”或被“政治目标”所左右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是早晚的事情。但愿我们从长虹的巨亏中,领悟到市场经济铁律的不可抗拒,寻觅出驾御市场经济的真经和监管国有企业的良方。诚如是,长虹式的财务危机才可能不再重演,倪润峰式的悲剧人物才可能不再重现。
[网络]
创业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创业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