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人力资源 - 大事不断 有喜有忧 盘点2003年经济十大冲击波

大事不断 有喜有忧 盘点2003年经济十大冲击波

  SARS

  SARS注定将成为今春最深刻的记忆。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后,中华民族以高度的凝聚力取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但是,SARS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在一味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文明的同步发展。

  一场SARS,对旅游、酒店、交通运输、会展、娱乐、餐饮、零售等服务行业带来了严重打击。仅餐饮业,SARS期间北京就有近60%停业,坚持开业的每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0%;外商投资锐减,不少外国公司代表纷纷推迟了访华及商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第二季度中外商推迟的投资额达50亿美元;我国农产品、食品、服装等出口受到严重影响。4月下旬起,来自国外的订货量有明显减少。

  但SARS疫情意外地刺激了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疫情严重地区,Internet访问量大增。通过网络获取资讯、通信沟通、游戏娱乐、购物等,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一些公司采取了在家上班(SOHO)的办法,可视电话会议使用量明显增加。同时,SARS疫情还催生了另一个大赢家——中国的保险业。一场SARS使得保险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大提升,并且在SARS过后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购买保险的重要性。    

  121号文件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21号文件)。根据《通知》规定,只有在主体结构封顶后,才能对购房人发放贷款;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得到的流动资金不能用在盖房上,买地的钱也不能靠银行贷款。对于个人购买高档住房两套以上(含两套)的按揭,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调高首付比例和利率水平等。

  “121文件”一经出台立即触动了地产业最敏感的神经——资金链。对于全国3.5万家房地产企业中的绝大多数来说,121号文件无异于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是落下还是回鞘,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业界悲观的声音说,此次央行贷款政策的调整,几乎使房地产企业的竞争简化成一次融资能力的较量,并可能最终导致整个市场重新洗牌。有的人预言,融资链断了以后,会带来一批烂尾楼。

  由于央行迟迟不出台121号文件的实施细则,而商业银行也不希望放出去的贷款在一夜之间变成不良资产,只是消极地把央行文件转发一下。121号文件最终“不了了之”。    

  危险的热钱

  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我国今年上半年外贸顺差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03亿美元,两项相加不到350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加了601亿美元。据此,一些业内人士和媒体判断,有250亿美元的热钱(即国际短期资本?雪流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称,受国际上某种舆论的影响,确实有非正常资金流入。

  不过,国家外汇储备是国际收支各个部分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外贸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只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一部分,不能将上述三者简单加减。并且,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仍实施一定的管理,国际套利资本流入流出存在较大障碍。再者,中国对货物进出口、服务贸易等经常项目下的汇兑,仍要按国际惯例进行真实性审核,国际套利资金也难以大规模混入经常项目流入中国。最重要的是,境内人民币资产投资机会较少,国内市场对国际短期资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总体上说,纯粹的投机资本的规模还非常有限,那种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来去自由的投机资本并没有大量进入。   

  银根紧缩

  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偏快,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于是,央行运用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行了调控。

  继6月出台“121文件”收紧房贷政策后,从9月21日起,央行又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此次上调一个百分点大约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约占金融机构手持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的6%。不过,由于央行提前一个月宣布要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给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并且作为准备金调整政策的一部分,在总量适当收紧的同时,对有短期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及时给予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在紧缩政策的作用下,多数指标增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从月度数据看,我国经济总体增长势头有所下降。如:8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长就开始减速,而该月工业之所以在货币紧缩的情况下还加速增长,主要是由几乎不受国内信贷政策影响的外商投资企业增长继续加速所致,但国内企业的工业生产确实有所减速。到了9月,各类工业企业增长速度都开始减速。实际上,这个月除了前期受SARS影响的居民消费和受明年降低出口退税预期影响的外贸出口继续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外,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大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到10月,人民银行的有关政策调整和发出的一系列信号已经越过时滞期,逐步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实施的效应基本显现。    

  升值压力

  6月,就在国内的一些经济学家还在为内地和香港经济受益于美元贬值而暗自欣喜时,来自日本、欧盟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声音已经响起。一个月后,美国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人民币要不要升值,甚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否合理的讨论升格为一场经济领域的政治斗争。

  在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看来,人民币币值的问题无疑使中国成了其他国家经济低速增长的“替罪羊”。由于中国商品的涌入,威胁到美国的制造业,美国政府面临的通缩压力和财政赤字以及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等是美国对人民币施压的主要原因。日本也将通缩的压力归咎在中国身上。而随着美国大选年的临近,美国会中要求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呼声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此时,人民币币值问题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升值无疑将对中国不利,缩减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使通缩更加恶化,减少经济增长,并提高银行坏账。

  此时,国内和国际上的有识之士纷纷对中国伸出援助之手,欧元之父蒙代尔对美国会议员的提案颇不以为然,称其为“坏主意”。而日本经济学家神原英资也尖锐地批驳了该国政府的做法。

  9月,关于人民币是否升值的讨论以央行“维持人民币现有汇率不变”的表态告一段落。不过,进一步放开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使之更加灵活、有弹性,是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在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的共识。    

  能源危机

  今年春天,电力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在盛夏季节达到一个高峰后,电力危机的阴影至今挥之不去,其范围先后涉及全国约2/3的省份。有人戏称,中国电力市场又退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

  不止于此。入秋之后,柴油供应又显紧张。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从福建到浙江,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病”。即使在北京地区,限量供应的情况也再次出现。或许其中不乏天气等因素作祟,但当中国第一产煤大省山西也出现煤炭供应短缺的情况时,这一切就多少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了。

  能源市场这一连串“多米诺骨牌”倒下之际,专家学者纷纷开始疾呼:“中国能源问题已经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改革没有出路,很难委曲求全的时候了”。自从能源部在1993年的机构改革中被撤销以来,中国在几个主要的能源行业相继实行了市场化的改革,从煤价放开到石油行业重组,再到电力改革。随着改革的推进,公司的身影在这些行业中渐次清晰,然而,今年爆发的一连串能源危机却使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在分散的公司决策之外,一个有效的能源协调机制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多么重要。    

  淮河洪灾

  淮河自古多灾,“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是淮河的一大特点。今年6月下旬开始,淮河发生了大洪灾。自7月14日淮河水位开始回落止,淮河流域已经有390.5万公顷农田受灾,其中79.8万公顷绝收,65万间房屋倒塌或受损,受灾人口4751.8万人,死亡1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81.7亿元。

  从1950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开始整治淮河,建立防汛抗洪工程。50多年过去了,整治淮河投入了近100多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然而,淮河治理远没有到位,洪水依然困扰着淮河。

  但可喜的是,今年的治洪思路有了重大调整和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抗拒洪水转变为在防洪抗洪的同时,要给洪水以出路;二是从单纯的防洪工程体系转变为工程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洪减灾体系;三是从单纯的防洪减灾转变为在考虑防洪减灾的同时,如何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反倾销”

  1996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公布的2003年年度报告指出,去年全球贸易有所恢复,但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

  2003年6月6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作出倾销初裁,认定涉案企业普遍税率为146.41%,只有5家中国企业获得了个别税率。6月16日,中美彩电反倾销案初裁定音,中国彩电被判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伤害。7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可锻铸铁管件作出反倾销产业损害终裁,认定中国涉案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构成了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浓缩苹果汁作出反倾销期中、新发货商行政复审初裁。7月7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启动对原产于中国的鲜蒜反倾销新发货商行政复审程序。7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糖精作出反倾销终裁。

  随后,14家美国家具生产商联合以“中国产品已经对美国的家具行业造成严重打击”为由,向美国贸易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家具企业的“反倾销”指控。10月31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对中国企业立案,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成为中国加入WTO组织以来遭遇的涉及金额最大的一宗反倾销调查,震动了整个中国制造业。如果倾销成立,美国海关将对中国出口的木制卧室家具加收150%至440%的“惩罚性关税”。

  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未被认定为市场经济国家,因此,确定倾销与否时要适用替代国原则,但由于目前并没有具体规则,只能任凭对方“乱点鸳鸯谱”,连巴西、新加坡等都成为我国的替代国,这就难逃一劫。    

  基金入市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将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对社保基金的入市,市场各界表现出一种高度的期望和热情。专业人士纷纷预期,中国股市将进入一个机构投资者时代,中国股市新一轮牛市已经启动。

  但是,现实总是与理想有距离。如果说由于社保基金是许多人的“养命钱”,因此市场就会“格外开恩”,天下没有这个道理;如果说社保基金是机构投资者,但机构投资者也不能包赚不赔。社保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中国石化股票配售的例子,市场记忆犹新。以认购价格4.22元认购中石化3亿股,在证券市场首次试水,因为中石化跌破发行价而导致社保基金账面一度亏损2亿多元。此后,社保基金多次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亮相。先后参与了新潮实业、民丰特纸、华联控股和九芝堂4只股票的增发。还动用了4.38亿元的资金,在一级市场认购桂冠转债和国电转债。社保基金入市短期收益不佳。不仅如此,社保基金的入市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上证指数还是跌破了年内最低点,创下53个月来的新低。

  也有专家认为,社保基金入市,从短期来看,肯定有利于股市的发展,但从长期来看,其因为内地股市不健全而埋下的隐患必须引起重视。    

  “全流通”疑案

  12月,从中国证券监管部门传出消息,经广泛征求意见,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股东配售试点的新思路已经初步形成,并已向中央高层汇报。这个“新思路”意味着激辩近三年之久的国有股减持问题将出现新转折。而“新思路”的基本原则,既有这几年争论中形成的共识,也有新的突破。其主要精神是:先行试点,引入流通股股东认同率制度,按照每股净资产定价,非流通股股东适当折价出让等几项原则。而一份全面阐述和规划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要点的文件正在加紧起草和修改中,待讨论通过后会正式公布。

  有关“全流通”的猜想在股市的流传给股市的冲击更多地体现在思想领域。一些主流媒体和著名的财经评论人纷纷就此发表看法,形成了一个股市之外的“思想风暴”。从理论上说,非流通股流动起来,将使得直接融资市场迅速发展、规模扩大,资本市场由单一的股市唱主角的局面让位于股市、债市协调发展新格局,单一主板市场结构也将让位于主板、二板互为补充的新结构。中国股市将成为产权流动的主要核心场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股市,告别以局部少量筹码进行“残缺游戏”的时代,进入全新的“产权时代”。但是,国有股减持的梦魇尚未散去,脆弱的股市对如何“全流通”的担忧也是必然。

人力资源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人力资源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