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人力资源 - 2003经济十大助推器

2003经济十大助推器

  2003年实在是大喜大悲的一年。

  SRAS、淮河洪灾、热钱和反倾销……天灾加上人祸,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些也就是我们选择“冲击波”的初衷。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些所谓“冲击”实际上只是对经济暂时的增长速度起到了迟滞作用,除去SARS、洪灾等纯粹的灾难之外,并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又是此一手与彼一手的问题。而那些属于“助推器”的部分则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些甚至可以看做对“冲击”之后的集中放量和爆发。

  用这种对比和联系的方式来对这充满悲喜和激情的一年做一个全景式的扫描,也是想表达一个我们的观点——凡事都有两面,好坏并不绝对。

  我们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冷静相对才能接近八风不动、寒暑不侵的超脱境界,才能廓清经济生活的本来面目,找出最接近合理的解决方案。——王子鹏   

  ■国务院机构改革

  备受各界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实施。国务院组建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务部等部门,而人们熟悉的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成为历史。

  此次机改涉及7个方面:设立国资委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难题;国家计委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设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各司其职;新组建商务部“统一”商品流通领域;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共有28个。

  国务院机构改革除了界定和理顺部门职能关系之外,还进一步明确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改革借鉴了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大部制”经验,进行了初步尝试,尽量将一些相近和相似职能综合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发挥整体效能。并且此次改革所涉及的国有资产管理和金融监管职能的调整,都遵循了法律先行的原则。    

  ■国资新法

  从4月7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挂牌开始,有关《国有资产法》将在年底推出的消息就不断传出。临近岁末,这项开始于1993年的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又有实质性进展。有消息称国有资产法起草小组将重新组建。

  由于关系到总量超过10万亿元国有资产,因此国有资产立法一直广受关注。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中,国有资产法被纳入其中。国有资产法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所确定的立法项目,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处于变革之中,立法者在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上存有重大分歧,因此该草案未能提交审议。此次重新组建起草小组,旨在已有草案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国有资产法草案的修改工作。

  今年5月,国资委颁布并实施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供了一个阶段性的初步框架。但真正成熟和相对完善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还需要依靠未来的国有资产法及其配套法规来确立。    

  ■中国股海外飘红

  在全球股市低迷的年度,中国概念股的出色表现可圈可点。首先,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在今年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赢利能力,收入均呈上升趋势。新浪还在第三季度创下了3190万美元的收入历史新高,而网易CEO丁磊也因为该公司股价在纳斯达克创下52周高点,而荣膺中国首富。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石化类股也涨幅较大,中海油在表示将派发特别股息后,盘中也创下52周高点35.55美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及其他在美国上市的主要中国公司ADR也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上月初,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发行H股,上市首日股价即飙升50%。尔后,中国人寿在海外的受追捧程度又刷新了中国人保刚创下的纪录,以35亿美元的筹资额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

  今年,国际投资中“中国热”越燃越旺。业内人士分析,利率低、美元贬值、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加之寄希望于人民币升值都是因素,“看好中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主基调。   

  ■QFII入市

  从7月9日瑞银集团抛出第一单,到证监会上周批准渣打银行香港分行和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仅仅5个月的时间,我国证券市场投资的QFII已经增至12家,投资总规模达到17亿美元。

  今年QFII的入市,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内外都在推测、揣摩QFII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量的大小,期望在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同时捕捉到一些投资机会。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QFII对我们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

  在境外跨国金融集团混业经营的压力下,境内金融财团对混业经营的渴望越来越强烈。QFII对境内资本市场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资本项下的自由流动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走出通货紧缩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经济经历总需求疲软以来,通货紧缩就一直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对通缩的担忧渐渐从我们身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通货膨胀的警惕。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评价:“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快速增长,投资者、消费者的预期趋好,微观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增强,整体形势是近年来最好的。”的确如此,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同比增长8.5%。

  而从第二季度末,就开始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苗头”,樊纲成为第一个提出该观点的经济学家。12月,我国南方一些城市出现电荒,此前的一个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开始猛涨;珠三角、长三角汽油、柴油出现短缺;加上去年以来,我国钢材、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的价格开始攀升,水泥涨幅已超过5%……这些生产资料的“缺”和“涨”,在樊纲看来都印证了经济过热的一个表现——生产资料瓶颈。

  此后,很多经济学家相继发表类似或者反对观点,从而使“中国经济是否过热”取代通货紧缩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经济话题之一。      

  ■18号文件与地产新政

  8月3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18号文件”)的出台,让房地产开发商们悬了两个多月的心总算落了地。

  “18号文件”与“121号文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第一,“18号文件”肯定的前提是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健康的,局部地区有些问题但不是全局有问题。而“121号文件”则将全国的投资高增长归罪于房地产,并认为泡沫是全国性的;第二,房地产市场化的目标是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而不是只解决和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信贷;第三,“18号文件”的出台,广泛地征求了各方的意见,使文件建立在更符合不同管理部门与利益主体所反映的市场实际情况之上。而“121号文件”则更多的是一种闭门造车;第四,“18号文件”更注重中国巨大市场中的发展差异,首次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中强调国家统一政策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的灵活做法。而“121号文件”恰恰忽视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差异,而是用“四面堵截”一刀切的方式解决全国性的问题。   

  ■基金法出台

  历经4年半的起草与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10月2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获准通过。成为继《证券法》之后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二部法律。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法律的出台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正如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说:“这部基金业的根本大法出台后,老百姓可以更放心地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了。”

  这部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最大限度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原则,比如确保基金财产独立性、降低基金发起人门槛、体现民事赔偿优先原则、严防基金随意投资等。尽管市场企盼的私募基金最终没有被写进法律中,但也为其留出了法规余地。   

  ■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

  在国际汽车巨头们翘首等待了多年之后,《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终于在10月和11月相继浮出水面。目前银监会已正式收到并受理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和大众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提出的申请。

  即将诞生的汽车金融公司面对的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自1998年我国开办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以来,业务发展呈现出持续迅猛发展势头。尽管如此,相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发展速度,现有贷款规模远不能满足需要,通过贷款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新车销售总额的比例不足20%,与国外的70%相去甚远。因此,汽车金融公司诞生之初即获得了借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保险公司海外上市

  临近岁末,中国人寿给国际投资者奉上了一份圣诞大礼。总额35亿美元的IPO(首次公开发行募股)成为并不景气的2003年全球资本市场最大规模的IPO。伴随着中国人寿25倍的超额认购和高端定价,全球资本市场为之一振。

  中国人寿的最大成功在于开创了中国金融股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新途径。经历了2001年的证券市场不景气,特别是当年年底爆发的安然事件以后,华尔街为挽救市场信心重订规则,外国公司上市变得格外艰难。2002年的中银香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弃在美国上市发行,最终通过在香港上市筹资。而先于中国人寿一步出海的中国人保也只选择了在香港上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寿认识到港、美两地上市的困难和风险,却迎难而上,坚持两地上市的战略选择,并最终获得今天的巨大成功。    

  ■利率市场化

  周小川行长关于央行“将加大贷款利率上浮和存款利率下浮空间”的公开言论刚落地,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便公告调整了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在利率尚未市场化的情况下?熏央行只能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控制目标。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票据市场、银行间市场、信用卡等市场快速发展,央行很难判断既定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实际影响。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央行压力倍增。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央行试图像发达国家那样逐渐转向利率控制目标。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放松利率管制和推进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因此,突破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允许存款利率向下浮动,成为我国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一大亮点。从表面上看,这是为了缓解占中国企业总量95%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但从实质上看,却是我国加快放松利率管制的一大信号,预示着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提速。

人力资源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人力资源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