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综合管理 - 企业家精神与大学变革

企业家精神与大学变革

   [摘 要]

    “企业家”来源于经济领域,但“企业家”型的人在各个领域存在着,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拥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实质是革新精神。在中外高等教育史上,许多杰出的“企业家”通过革新为各自的大学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而影响了国家、民族的发展。中国当代的大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与机遇,迫切需要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来推动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 革新 大学

    “企业家”一词在英文里是“Entrepreneur”,是一个法语词汇,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词最早是由法国人提出来的。1800年左右,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B.Say)指出:“企业家能够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和产量较小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这是历史上关于“企业家”的最早的描述。萨伊是经济学家,其所关心的主要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但其定义中提及的“经济资源”并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事实上,我们人类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所使用的资源都是“稀缺”的“经济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等各种资源在内。因此,追求“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的“企业家”也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领域,而是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甚至宗教等领域普遍存在着。虽然各个领域的“企业家”本人的个体特征和他们作为“企业家”所从事的具体活动千差万别,但至少有一点确定无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拥有反映“企业家”本质的“企业家精神”。

    那么,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萨伊没有告诉我们。后来生于奥地利的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企业家的任务是“创造性的破坏”。可以说,这基本道出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即是革新或创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代著名的管理宗师彼得-德鲁克教授开始系统地研究企业家精神。当时,他组织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部分研究生成立了一个专题小组,同时邀请一些正在创立和经营自己事业的人,还有来自IBM、GE、当地的大型医院等大公司、大型公共事业机构正处在职业生涯上升期的管理者,每周用一个晚上进行关于企业家精神的专题讨论,前后历时两年。他们讨论所得的概念和方法在小组成员所属的组织和他们自己的管理活动中不断尝试,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而后德鲁克在长达20年之久的咨询工作中不断试验、修正和总结。直到1984年,大师才凝其思想与实践之精华著成《革新与企业家精神-实践与原理》一书,次年初在纽约出版,成为管理理论史上第一本系统地研究和揭示企业家精神的著作,轰动一时。书的开篇不久,作者对企业家精神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企业家总是在寻找变化,对变化做出反应,并把变化作为一个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不难看出,其实质也是革新。

    大师们的语言总是简洁而深邃。如果我们想对企业家精神了解得更清楚些,当代著名的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教授对企业家精神及其表现作了更加富有人情味的生动描述:“对成就的高度欲望,对把握自己命运的强烈的自信,以及对冒风险的适度的控制”;“他们趋向于独自担当解决问题、设定目标和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责任,他们崇尚独立和特别不喜欢被别人控制,虽然他们不怕风险,但决不冒险,更愿意冒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控制结局的风险。”

    回过头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或许可以尝试也对“企业家”下一个定义,即是拥有“企业家精神——革新精神”并积极寻找并把握机会将之付诸实践的人。但愿这不是废话。

    前面已经谈到,“企业家”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领域,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革新推动着我们的世界滚滚向前。高等教育领域即是其中的一个——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虽然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家”(此处指经济领域的企业家)与大学之间并没有太大联系。德鲁克在《革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指出:“要了解企业家精神的历史,除了现代大学,特别是美国大学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外,就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教材了。”这难免容易使人尤其是非美国的公民怀疑大师的爱国热情是否妨碍了他的客观和公正,从而对美国大学做出了过高的评价,然而,简略的回顾大学发展史的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德鲁克所言基本是符合事实的。

    众所周知,现代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早在十一、十二世纪,就有一批大学在意大利、法国、英国相继建立,其中最早的萨勒诺(Salerno)大学和博隆纳(Bologna)至今已经有900多年历史,而对后世的大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也有800年左右的历史了。但是,在19世纪以前的几百年内,大学作为一个实施精英教育、传播学术的机构一直存在于社会的边缘,作为与社会活动有相当距离的“象牙塔”孤独的存在和缓慢的发展着。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的出现,普遍认为是以1810年德国人威廉-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为标志的。洪堡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他很早就致力于推动德国的政治改革以达成德国的富强,但是一直遭到皇帝、贵族、军人等保守势力的阻碍。1806年,普法战争以普鲁士的完全失败而告终,阻碍政治改革的一切旧势力也随之垮台。洪堡被任命为教育部长。洪堡认为,德国要走上富强之路,必须拥有一批领先于他国尤其是法国的大学,通过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准,发扬德意志民族的优秀才智,从而推动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改革。当时,德国的十几所传统大学经过普法战争后仅残存了一半,而且奄奄一息。因此,他首先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以教学和科研想结合,尊重学术自由,实行教授治校。并带动了布勒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批新型大学的创办和原有传统大学的改造。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大学很快在欧洲的大学中脱颖而出,并且成功地推动普鲁士的经济和综合国力在欧洲占据了领先地位。到19世纪70年代,德国大学更是高居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盟主地位,成为英美仰慕的文化知识之典范。而这,正是在普鲁士战败、全国笼罩在黑暗和绝望之中时洪堡所设想和决心要实现的伟大目标。可以说,威廉-洪堡是世界大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 “企业家”。考虑到其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把这项荣誉放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来衡量也毫不逊色!

    1870年,当德国的大学达到自己的巅峰时,威廉-洪堡的“企业家精神”越过了茫茫大西洋,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界一批杰出的“企业家”。当时,美国南北战争刚刚结束,殖民时代仿英国创办的旧式“学院”由于老迈而没落甚至趋向消亡。在其后的三十年中,一群曾留学德国的杰出的美国大学校长遵循洪堡的教育思想结合美国的实际创建了一批新式的美国大学,旨在推动美国的发展和进步。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876年吉尔曼创立,明确以发展知识为大学之宗旨。他提出与传统英式学院完全不同的办学方式,重视科研,要求所有教授必须把教学与创造性的研究相结合。而且,他进一步开创了美国大学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构成大学的心脏。著名教育思想家弗莱克斯纳指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是现代意义上的美国高等教育的起点。”后来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到1926年建校50年的时候,美国全国1000多名卓越的科学家中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有243人,可谓成就卓著。应当说,吉尔曼校长的企业家精神及其办学实践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全面革新和提高从而在20世纪取代德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盟主做出了杰出的里程碑式的贡献。

    当然,我们不能不提及的是在杰出的校长们领导美国的新兴大学势如破竹的发展之时,另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古老传统的英式学院领导的一场卓越的改革。他就是1869年临危受命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化学家艾略特。在长达40年的任职期间,他力主革新,借鉴德国大学的办学经验,把选科制、讲座制、讨论班制等逐项引入,把哈佛大学发展为真正的现代研究型大学,为哈佛在20世纪崛起为美国乃至世界大学之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5年,美国大学界又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威斯康辛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先生率先提出大学应有社会服务之功能,制定了威斯康辛计划,旨在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在为本州服务的过程中,威大在畜牧科学、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方面迅速达到全美领先水平。范海斯校长的办学思想及做法使大学与社会走的更近了,后来被教育界称为威斯康辛模式并被广泛传播和推广。

    1938年,又一位富有远见的美国“企业家”——斯坦福大学工学院院长弗雷特-特曼教授倾力支持他的两个学生在学校附近创办自己的企业,开创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学生创业之先河。那两个学生在一所旧房子里创办的企业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惠普公司,而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创业区则发展成为当今全球驰名的“硅谷”,而斯坦福与工业界结合的科技工业园模式的影响也波及全球。为了纪念特曼教授,人们尊称他为“硅谷之父”。

    从吉尔曼、艾略特到范海斯再到特曼(当然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家”还大有人在),他们秉持的企业家精神及其革新实践不仅带来了其所在大学的辉煌,更是深远的影响了美国高等教育,进而推动了美国的全面发展。20世纪的美国在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能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是与大学领域内“企业家”们的卓越革新分不开的。

    与欧美诸国相比较,中国的现代大学后起了很多。然而中国的大学却并不乏“企业家”,而且也非常杰出。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自德国留学归来,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他的教育思想深受洪堡的大学理念所影响。上任不久,他就针对北大当时依然死气沉沉、封建复古思想严重的局面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积极推行各种改革,使北大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始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其大学理念与实践,对我国近现代大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文化发展和时代转折具有重要作用。北大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莫不得益于此。曾在当时的中国讲学两年之久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评价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之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1928年,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深受蔡元培先生影响的梅贻琦先生出任代理校长之职,3年后正式任校长。他执掌清华17年,力举通才教育,推行教授治小校,民主管理,奉行学术自由的原则,使清华大学很快就成为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

    同一时期,还有东南大学的郭秉文校长、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校长等人也对各自大学的革新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家”,以卓越的企业家精神破旧立新、开拓进取,开创了各自大学及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勇于革新的企业家精神在中国的大学被极大的压抑和削弱了几十年之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回顾过去,总结前人得失,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现在和将来。当前我国的大学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时代呼唤拥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来领导和推动大学的革新,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产生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制度环境,首要的是大学要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另外,相对充足的人、财、物资源供应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否则再杰出“企业家”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朱振伟,凌志先锋(上海 /济南)营销策划机构营销顾问。MBA工商管理硕士,多年营销管理咨询经验。研究领域:营销战略,体育营销,企业家精神与组织创新。主页:chinalmc.com,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综合管理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综合管理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