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中国企业为何频繁遭受反倾销?

中国企业为何频繁遭受反倾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近年来动辄运用反倾销措施,致使全球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自1989年以来,全球反倾销案一共发生3000多起,其中针对中国企业的就占了500多起,占16.7%。

中国企业为何频繁地被当做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其深层的原因到底在哪?

笔者以为原因有四:

第一,经济利益纷争使然。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强大,每年的进出口总额已达5000多亿美元,市场触角必然会延伸到国外,从而分羹他国市场,触痛一些企业既得利益的软肋,遭致竞争对手的恶目,由此而频下“黑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像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迅速扩大,在别人已经占领的市场上寻找商机,必然会引发冲突。

第二,市场经济地位的歧视性待遇。

虽然中国已经加入WTO,但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15年内,世贸组织其他成员有权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有了这条“金规”,国外某些企业在与“中国制造”的竞争中,一旦处于下风,反倾销大棒肆无忌惮地乱舞,便有了法律保护的理由。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几乎是每次对外谈判必谈的内容,像打火机案和彩电案中,中国企业都是在为获得欧盟等市场的“市场经济地位”认可而疲于奔命。欧盟迄今未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使得欧盟现行的对华反倾销政策不能反映中国的现实,具有极大的不公平性。

教人深思的是,俄罗斯不是世贸组织成员,但欧盟和美国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给予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而加入WTO近一年的中国却还没有享受这方面的权利。

第三,反倾销预警机制的欠缺。

中国产品以其低成本和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在世界市场上靠“质优价廉”而屡有斩获,再加之国内某些企业在出口国外市场时频频使用压低产品价格等恶性竞争手段,靠“薄利多销”谋取利润,不仅严重冲击了所在国的同类产业,同时也损害了本国企业的利益和形象,引起所在国“公愤”和群起攻之,势成必然。

但大多国内企业一旦进入国外市场,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赚取老外的票子,而对本企业产品在该市场的长远发展思虑欠周,对所在市场关乎企业的“风吹草动”反应迟钝。以打火机案为例,国外针对中国企业某产品进行反倾销的指控,一般来说都可从该国的媒体上看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公布倾销产品对该国企业造成的冲击、发布相关企业的“诉苦”声明、展示相关企业的困境等等。企业的驻外机构如果嗅觉灵敏,就可以及时通知国内企业采取放慢出口速度、提高出口价格等措施加以防范,尽可能降低被指控的风险。

可叹的是,国外很多大公司纷纷建立自己的首席风险官等制度,而国内企业绝大多数在此仍是处子之身。

第四,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亟待提高。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应对反倾销调查的能力,应诉不积极,以前,中国公司一听说反倾销调查就开溜,给外人留下中国企业好欺负的印象,助长了国外反倾销的指控,如今,被打“油”了,反抗也就稍见起色;再者,中国企业的反倾销应诉能力与国际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例如,中国企业的应诉文件虽然是由中国律师提交,但其内容都是国外律师准备的,可见中国目前还极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胡纲,企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品牌管理与营销实战,涉及领域包括房地产、IT、食品、家电等行业;历任广告公司资深文案、品牌策划,“文字营销5字法则”创研人;积累多年来品牌、营销及广告案例心得,成文数十篇近30万字并付梓,业内多家实力媒体特约撰稿人;欢迎您与作者胡纲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欢迎您就此文发表观点,与作者和更多的读者交流,请将您的观点写入本页评论处。
本站文章来源标注“本站原创”或“首发原创”字样均为本站作者原创文章,任何网站或媒体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如果您希望转载此文,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谢绝转载。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