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草根经济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草根经济企业成长的原动力

  民营经济常被称为“草根经济”。民营经济中的大量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尽管很多草根经济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了,无论职工人数、营业额还是资产总额,都已符合我国统计意义上的大型企业标准,但是,以全球的视野,我们依然可以把这些企业看做是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的最初形态通常是简单朴素、原始粗放的,实际上却是完全市场经济的原初形态。其逐市寻机趋利的生存意识,会使“草根”渐成燎原之势。江浙一带出现的从家庭作坊到村落经济,区域产业集群的小商品经济,已经证明了这种草根经济的原始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   尽管这种原动力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都具备的,但是在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背景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具有这种原动力的草根经济就显得更加具有活力。   管理目标更加注重实绩   民营企业通常是业主自行管理企业,因此其企业的目标和业主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避免了委托职业经理人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职业经理人业绩考核问题。因此,在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会出现委托代理关系中常常发生的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问题。   无论近期和远期都不会给企业带来利润的销售,在民营企业家的主观意愿上,是不允许其发生的。因为企业规模、企业销售额决定不了民营企业家的回报,企业家的回报是利润,是企业长期发展不断创造的利润。但在委托代理关系中,销售额的大小与职业经理人的报酬却是相关的。尽管目前已经发展了大量对职业经理人激励的手段,但是经营管理者与所有者的背离问题依然存在。   在民营企业的早期发展中,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简单、一致,尽管利润不是民营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市场占有率、企业发展潜力等也都是民营企业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   全球制造中心转移的契机   我国正面临着全球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国际大环境。中国具有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供给市场,经过20多年市场经济的经验积累,我国制造业企业形成了诸多竞争优势。在许多领域,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发展空间。尤其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组织高效、反应灵敏,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体。在承接全球制造中心转移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具有潜在优势。   在未来国内制造业发达的市场环境下,走专业化、精细化的生产和营销道路,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尽管隐性冠军是民营企业的一条可取的成功之路,然而,企业通向成功,还有许多障碍需要逾越。   成长中的烦恼   第一,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   我国民营企业的科技含量一般都不高,民营企业家依靠独到的眼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创出企业最初的辉煌。民营企业在掘得第一桶金以后,下一个目标往往就是搞多元化。这种战略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科技含量少,竞争者的加入使企业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盈利空间缩小,因此,企业希望通过扩张业务领域增加盈利;二是为了通过多元化化解或分散风险。   但是,当快速成长超过了极限,急剧扩张就暴露出企业组织存在的缺陷。此时,管理体系跟不上,过度的市场投机心理、频繁的人员流动、过高的广告营销费用、感情化的投资决策、运动化的管理方式等等,都可能使企业被轻轻击倒。至今,国内通过多元化做大和做强的企业,鲜有成功的例证。放眼全球,多元化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成功者寥寥。在我国,多元化使许多企业付出了生存的代价。据统计,中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平均3年左右。   第二,组织高度集权,优秀人才流失   民营企业在组织形式上通常表现为高度集权。在高度集权的企业,一方面是握有大权、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另一方面是给别人打工、精神上失落的企业高级员工。   迄今为止,没有资料证明集权制或分权制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组织制度。集权制和分权制都有各自适用的情况。在我国民营企业,集权制比较普遍。但要使这种集权制组织有效运转,不能完全依赖于企业家个人,需要企业家和员工的协作和配合。   集权与组织分工并不矛盾,集权的企业家如果能够抓好企业发展的大计,并能合理分权,可以使企业高效运转。这样企业家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身心愉悦,被赋予权力和责任的员工又可以双获事业和收益。   传统观念里“企业是我的”,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处在老板的位置上,居高临下,坐拥整个企业,而员工无论是高级员工还是普通员工都处于打工者的位置,极为不利于优秀的人力资本拥有者发挥其聪明才智。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员工利益的保障,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效的利益分配制度,可以把员工富有创造性的意识发挥出来,从而实现价值创造。   “宁做鸡首,不做凤尾”的人似乎有些狭隘和不合作,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人性需求。如果作为企业最一般的员工,物质利益和个性需求也能得到充分满足,人们之间合作的欲望就会战胜各自为战的独立意识。在这一点上,企业家和员工还需要达成更多的共识。   第三,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竞争力标准通常有产品差别标准和成本差别标准,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依赖成本优势,而在产品差别上普遍不具优势。成本上的优势源于我国劳动力的低成本和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产品差别化程度低则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大都技术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民营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有观点认为,唯有大企业才有能力从事技术创新,建立全球品牌,进军国际市场。但从国际经验看,中、小企业同样可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一个组织的创新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经营管理者的创业精神、组织关注于目标市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程度、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组织对创新的愿景与共识性、组织对问题反应速度及资源使用弹性、组织对创新挑战的前瞻性、组织对创新挑战失败的容忍度和组织对于与外部联盟的排斥性等。   隐性冠军路上意识形态的跋涉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使集群中的企业在自己所处的分工领域,实现了成本领先的优势地位。民间的、非由政府组织形成的产业集群,显示了其巨大的活力。但这些在产业集群内、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要成为我们所称的隐性冠军,企业家及企业员工在观念意识上还需要克服种种障碍。   第一,专注于专业化,会抑制企业迅速扩张的欲望,同时也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扩张的欲望来自企业的经营管理层,扩张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发展。企业扩张既可以在本领域通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也可以通过多元化实现。多元化分散风险的理论固然有其道理,但对于产业投资来讲,这一理论的实践没能证明它会给企业所有者带来利益。因为当今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使初涉某一新领域者的学习成本提高。因此,克服贪大求快、集中精力搞专业化,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意识上的改变。   第二,创新能力提高的人力基础较薄弱。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的科硏力量薄弱,民营企业尤其如此。二是我国文化中缺乏商业文明本身的价值观。表现在,民营企业家的价值不能被他的商业成功证明,需要商业以外的东西证明,民营企业家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商业经验的积累上。同时也表现在,企业难以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第三,企业家的积累意识重,事业意识轻。守财奴的意识对企业有利的一面是,避免浪费,增加积累。但是,致命的问题在于,它降低了民营企业所有者的成本,同时减少了员工的薪资和福利。作为企业财富创造者和利益相关者之一的企业员工,尤其是高级员工,在相对较低的薪资和福利水平下的平衡方式,必然是减少产出。   倘若企业家不图给子孙留下多少财富,而以做事业的心态对待员工,将全体员工视为事业的伙伴,企业的长期发展就有了自然的推动力。   适宜的土壤   隐性冠军企业在草根经济中成长,不仅需要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特质,还需要社会提供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的土壤。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有很多,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间商业信用环境缺乏诚信基础、知识产权保护差等。融资困难和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发展规模受限,知识产权保护差则伤害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加大企业创新的风险。隐性冠军企业成功的最重要法宝就是专业化和创新,专业化不能伴随创新是难以走下去的。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