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择业策略 - 在上海能否找到新自信?

在上海能否找到新自信?

海的新公司在南京东路,听说新加坡老板为他缴“四金”,还答应他“人才引进”解决户口问题。在上海这么多年,海终于看到了希望。与海约在置地广场见面,电话里,海说刚下班,要20分钟后到。见面的时候海兴冲冲地说:“我是靠11路来的,我的步行速度极快……”见到他,比印象和想象中,更瘦和苍老些。

  立誓要出人头地

  海出生在扬州的农村,从小家境就不是很好。小时候,海和父母住两间平房,爷爷奶奶则住在仅一墙之隔的小平房里。那个时候的农村连电都接不上,读书似乎是海唯一的乐趣。海从小喜欢看书,天黑了就点上家里的煤油灯看。虽然条件很差,但是海的成绩却很好。每到寒暑假,父亲、母亲就会把海的奖状一一糊上墙。奖状成了灰蒙蒙的墙壁最好的装饰品。这让海的父母,隔壁的爷爷奶奶都对他充满期盼,希望就全在海的身上。然而,在海的记忆中,这样的日子并不长。海才9岁,父亲就突然病逝了。父亲离开没多久,有一天,海看见母亲把家里的东西,连父亲以前睡的席子,一件不剩都搬走。那时,他还不知道母亲已经改嫁。他只是模糊记得,爷爷奶奶骂着海的母亲狠心时抱着他流泪。9岁的时候,海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了“离开”的意义、被抛弃的滋味。从此,海和爷爷奶奶生活。

  狠心母亲抛弃儿子的非议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村子。让从小开朗的海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快乐。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学校老师同学的评论,海变得很孤癖,很少开口和同学说话。后来,海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必须在学校寄宿。但是每天晚上晚自习结束后,海都会偷偷逃回家,第二天天还没亮再赶回学校。那时,海一直都放心不下年迈的爷爷,每天海都要回去给有风湿病的爷爷按摩。再后来,家里的小姑姑外出打工,供养海读高中。高中毕业时,海决定来上海看看。农村的孩子不想靠补助生活,他要自力更生,还要供养家里。他发誓,要出人头地。

  人在上海第一次敢梦想

  海考上了上师大计算机系,终于有机会可以来上海读书。刚来上海的时候,海身上只有姑姑打工赚来的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和300元的生活费。行李也很简单,除了几件替换衣服,剩下的就全是书。上课地点在上师大奉贤郊区,很多上海本地学生都觉得太偏僻,但是海却称那里为世外桃园,对于海来说,那是一个可以安静看书,不用担心晚上没有灯光的好地方。海说,在学校,基本没什么开销,生活很好。可是,对于上海当地的学生,300元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很难想象的。来上海之后,海开始结交朋友,人也慢慢变得开朗。除了学习成绩保持一贯地优秀,海的计算机技术也相当过硬。自从和电脑打上交道,海和上海的距离就更近了一步。她,也是海在网上聊天的时候偶尔认识的。她没有因为海来自外地、毫无家底而瞧不起他。对于未来,海第一次有了梦想。

  工作该怎么找?

  大学那几年,都是姑姑供养海读书,看到海有了女朋友,姑姑也会偶尔给海买买衣服。对物质没有要求的海,一直都很感谢姑姑的照顾。终于等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海忙着找实习单位。由于没有任何关系可以帮忙,海只有靠自己在网上投简历,虽然急着要赚钱,但是海对于工资的要求却很低。“我对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想找到机会好好学习。我知道我什么都没有……”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找到了实习单位,海心急如焚,四处打听求职技巧。只要一有空,海就会去网吧,检查邮箱是否有公司回复、去51job等各类求职网站上找工作职位、买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书和报纸……女朋友也给了他很多意见,每次去面试前,女朋友都要和海通上好几个电话,从服装到面试技巧,甚至是眼神和动作,女朋友都会再三提醒,紧张得要命。两个人就这么被联系在一起,海那时也迫切地感觉到了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他来讲是多么重要。每次面试,无论多远,海都是看地图寻找最省钱的公交路线,能走的就尽量步行,为了节省,有时海还自备干粮。一个在上海无亲无故的大学生毕业生,为了找工作,想得到的他都做了,能做的,他也都尽力了。

  学会“不要求”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海总算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台资公司担任技术员。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打杂,每天让公司的同事呼来喝去,从打印到倒茶什么都要做,每天都是早到晚退。女朋友那时听了很气愤,觉得公司是欺负他是外地人。海反倒安慰起女友:新人总是要受到考验的,赚钱没有不吃苦的。再说,从小什么苦都吃过,这些都不算什么。虽然海的内心是在意的,但是他从来不在女友面前表现出这种与生俱来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交织的矛盾。为了在上海工作,为了将来有能力照顾爷爷奶奶、和女友,他是可以不提任何要求的。但是,公司总有居心叵测的同事。
  有一次,同事的电脑出了故障,海负责修理,电脑的毛病不多,很快就修理完毕了。可是没想到,几天后,同事由于操作导致电脑再次故障时,就一口咬定是海的技术有问题。海没有多解释,只当是小事。可是,同事却抓着他的把柄不放,在公司到处散播海电脑技术有问题的谣言。海都没有吭声,他明白,机器是好对付的,技术也是过关的,但是人心却是难测的。

  等了一年等来机遇

  工作了大半年,海决定要跳槽。一年前海投过简历的一家咨询公司突然给海打电话,邀请他去面试。事隔一年,海有些意外。记得一年前,海发疯似的投简历,当时对这家公司还抱了很大的期望,但是最后还是石沉大海。万万没有想到,公司一年后才找上他。去面试的那天,海很自信。面试官要求海用英文介绍自己,完全没有准备的海就不停地讲英文,也许是语法错误、也许是发音不准,他的英文介绍引来了面试官的一阵笑声。当时,面试官就说,“你还是用中文讲吧……”可是,海认为那是对他的不尊重。他不顾面试官的建议,继续用他的英文介绍着自己。最后,离开办公室时,海看见等候入场的长长队伍,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了。他心里想,“完了,谁叫我没准备英文介绍……”几天后,喜出望外的是,海竟然被录取了。毕业近一年,海觉得这是第一次等来了机遇。

专家点评

海的前程在哪里?

  指导专家:向阳生涯职业规划师洪向阳

  在求职阶段,要以信息搜集为首,将职业规划放在职业发展过程的最前列。

  因为凡事只有有了方向,才能明确目标,才能发挥优势,才能少走弯路,这也是职业规划的本意所在。

  把信息搜集放在首位,就是为职业规划奠定基础,此时不但要了解自身的定位,自身的价值取向以及自身的专长与市场的适应性,还要通过各种渠道的招聘信息了解到市场的需求,这一过程,不仅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有益,更意想不到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求职的思路和视野,增多了机会,只要机会增多,在不迷惑视线的前提下,不就是把握了更大的胜算了吗?

  进而,在对企业和自身有了相对称的认知之后,为自身度身定制一个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为指导,轻装上阵。

  初入职场,起点可以适度降低,为二次择业谋出路。也许这是高校毕业求职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先就业,再择业。”但是,从长远规划来看,还是应该选择一个高落点的方式。所谓高落点,即职业发展的跳跃性高,或者可塑性高。所谓跳跃性高,就是在就业后,该公司是否能够为你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如同案例中的海,即便经济上存在负担,也不可把薪酬要求放在第一位,第一份,或者最初的几份工作,最理想的目标就是能够把自身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涉世未深的毕业生打造成一个初具职场经验和工作技巧的较为成熟的劳动力。

  而所谓可塑性高,就是指一些求职者,未将目光集中在低报酬,经营完善的成熟公司,而是选择了初具模型,还在发展期的中小型公司,在这样的公司求职,门坎较低,容易应聘,并具发展空间大,提升可能性也较高。缺欠在于发展初期,诸多运作都不规范,必须意识到,这种不规范,一部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可消除的,另一部分,则可能永久存在。因而,就要求应聘者瞪大眼睛,如前所述,要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抓住关系到你的职业发展的要害因素去选择和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有时候,职场中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能力,不一定是技巧,往往成败取决于时机。何时展现亮点,何时“大智若愚”。毕业生就业并不代表职业生涯的首战告捷,这最多只能说明是战斗的开始,就业了,寻找到了落脚点后,更重要的还是要在职场中生存下去,并且适时抓住时机,寻求转机。转机正是为了再择业时的职业发展顺利,而这些转折的关键,正取决于你表现的时机。
[网络]
择业策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择业策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