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择业策略 - 打通“哑铃型”就业瓶颈

打通“哑铃型”就业瓶颈

  庞大的就业群体,过多的闲置技术岗位,就如同两端大中间小的“哑铃”。如何在“哑铃”之间开辟一条用人与求职的通道?

  “哑铃”式难题

  自1994年我市经济结构调整以来,下岗职工累计已达30万人次。由于吸纳就业能力有限,每年新生劳动力10000多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我市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再就业形势。据预测,未来五年我市累计需要安置就业人数将超过30万人。

  受重文凭轻技术风气影响,我市技术工人越来越少,形成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初级技术工人多,高级技术工人少;技术工人中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多,文化素质高的工人少。一些人下岗后,一无技能,二无年龄优势,很难再就业。一边是许多人无岗位可供就业,另一边是车、钳、铆、电、焊等技术性岗位招不够人,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观念束缚再就业

  有相当一批下岗职工对培训认识不足,一些年龄在35岁以上的下岗职工,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学了新技术也掌握不了。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去搓澡、建筑工地等服务行业,一是怕累嫌苦,二是觉得“丢面子”,因而许多服务岗位被外来工“占领”。还有一些人下岗前在单位是不大不小的“头头”,没有过硬的技能,在寻找新的工作时不能面对现实,放不下“架子”,因而闲散在家。

  在调查中发现,25%的下岗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是为了要找到比原来好的工作。车工王某是个五级车工,培训结束后市职业技能训练中心给他介绍到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月薪700元,他坚决不去,问及原因,他说像他这样的五级车工每月至少要挣1000元,像这种有技术“好高骛远”型的下岗职工也迟迟未能找到工作。

  从调查中看出,下岗职工的一些陈旧观念加大了再就业难度。

  一一破解难题

  再就业,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我市从培训下岗职工技能入手,提高其就业能力。提高再就业培训的技术含量和培训就业率。逐步增加中、高级技术人员培训,使培训更适应于就业市场的需求。严格培训验收标准,严把合格率验收关,在国家规定的职鉴工种范围内,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与结业验收考试的“两考合一”制度。

  为开发就业岗位,我市强调“四个注重”,即注重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开发就业岗位,充分发挥社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在发展中小企业中创造就业岗位;注重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增加就业岗位;注重在推动“异地就业”中拓展就业岗位,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现在,部分提高就业技能的求职者,也很自信地从“哑铃”这端向另一端移动。

  在转变求职者观念、提高求职者劳动技能的同时,我市还突破小额贷款难点、加快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为求职者打通再就业通道。

  采取简化小额贷款程序、降低反担保门槛儿、建立小额贷款信用社区及增加贷款银行等措施,全力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目前我市社区平台就业实施实名制,完善了失业人员管理与服务职能,各项管理台账、就业登记工作已做实、做细。尤其社区信息网络建设,提升了促进就业功能。我市改变原来政府购买公益型岗位的单一作法,实行政府出资,给安置失业人员的企业发放政策补贴的办法,任何单位只要招用“4050”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都可以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通过这些措施,“哑铃”之间的通道逐渐畅通。据劳动力市场提供的第二季度供求状况分析,我市第二季度就业虽然仍呈供大于求的局面,但3300余家用人单位已招聘各类人员35152人。12日,记者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获悉,上半年,我市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就业71108人,完成年计划的68.4%。
[网络]
择业策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择业策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