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牢骚心理的消解

牢骚心理的消解

 

作者:华夏心理网 佳佳

  牢骚,是对不满情绪的发泄。是通过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不如意,以求得内心痛快、平衡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在不满的时候,偶尔发几句牢骚也属于正常,它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长期抑郁而产生心理问题。但是,常发牢骚不仅无益于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作用。
  第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当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如果能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来,本来有可能得到合情合理的解决。但如果不分场合、不顾及影响,大发牢骚,就会使本来有理的事变成无理取闹,失去别人的同情。同志之间的误会,通过推心置腹地谈心,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如果怒气冲冲地发一顿牢骚,就可能会伤害彼此间的感情。
  第二,修养的不成熟表露无遗。修养有素的人懂得珍惜感情,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不满情绪不分场合地倾泻出来。而缺乏修养的人不懂得珍重感情,也不情愿克制自己,一有不高兴,马上就以牢骚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反映出一个人心地狭窄,度量有限,喜欢计较小事。爱占小便宜的人,牢骚特别多,因为他常常会感到自己吃亏。分任务,他希望比别人轻一些;有好处,他希望比别人多一些。而让一个人在每件事上总占便宜是不可能的,于是心地狭窄的人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吃亏的地方,就每天都会有发不完的牢骚。
  第四,表现一个人的怯弱无能。凡是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还是自己陷入不利境遇,他都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依靠自己的努力征服困难,扭转被动局面;而懦弱无能的人,碰到这种局面,就会显得束手无策。他们既然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战胜困难,于是就免不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此外,发牢骚还会加剧不良情绪,使人失去和困难作斗争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总之,发牢骚是一种不良心理现象,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对身心健康无益。
  有了牢骚,不应当不加控制地任其发泄,而应当以积极的态度抵御,促使其消解。牢骚的消解,通常有他人消解、客观消解和自我消解三种方法。
  他人消解即在发牢骚时,通过别人的劝导和帮助,平息不平的情绪。一个人在牢骚满腹时,能够及时得到别人的劝慰和帮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别人的劝解可以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放宽胸怀,想问题更宽一些,更全面一些,思想上的疙瘩解得更快一些。
  客观消解即原来引起牢骚的客观事实改变了,其根源不存在了,因而牢骚也就自然消解了。比如,有的人发牢骚埋怨领导不关心群众生活,领导者认真地进行了调查分析,倾听了群众的意见,积极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有的人就会认为"发牢骚有时还是必要的",其实不然。真正使问题得以解决的不是牢骚本身,而是领导者能够倾听群众意见,否则,牢骚再多,领导者充耳不闻,也无济于事。而且不发牢骚,心平气和地提出合理化建议,效果将会比发牢骚好得多。
  自我消解即通过自我劝慰、自我开导、自我调适,使自己冷静下来,把问题想通、想透,这是克服牢骚心理的最好的办法。之所以会产生牢骚,固然与身边的不公正现象有关,但也与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认知方式有关。想一想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是否对头,是否只从个人意愿出发;想一想自己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有没有偏激;想一想还有没有比发牢骚更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能做到这三个"想一想",一定就不会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了。
  革命老帅陈毅曾赠友人诗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宜放长眼量。"面对现实生活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大发牢骚,象裁判员、检查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这是比较容易的。难能可贵的是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这,才是一种建设性的,于已于人更有益的态度。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