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心理健康 - 爱他,就不要抱他

爱他,就不要抱他

稿件来源:光明网

  “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地爬,父母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时,我不会去扶起他,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儿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他应该明白,他不能永远依靠父母,要靠自己。”1801年,53岁的老卡尔?威特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把一个公认智力低下的孩子培养成大才,在八岁时能娴熟的运用德、法、意大利、英与希腊语等六国语言,通晓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10岁进哥根廷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同时被聘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发表《但丁的误解》,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这个男孩就是卡尔?威特,德国著名的数学天才。由老卡尔?威特“爱他,就不要抱他”的教育观,我想到当今有些父母的教育非理性行为。

  据报道,一北京男孩到上海读书,他的妈妈已托上海的朋友在那所大学附近租了套两居室。她说:“我去陪读,主要是担心儿子从来没离开过家,不爱和人交际,自理能力很差;”广西玉林有位何先生,当他知道在南宁上大学的女儿期末考试5门功课都不及格时,不惜放弃养家糊口的小面馆,长期住在南宁陪女儿一起上大学;四川成都市某县,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附近,有个“陪读”一条街,房子十分紧俏;北大周围的出租房里也住了不少从外地来陪读的学生家长。放心不下或难以释怀成为不少中国父母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

  诚然,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多是独生子女,为人父母者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前途并且“成龙成凤”呢?所以家长们不遗时间、金钱、爱戴之余力,竭尽全力、全能,全程为孩子服务;又加上现在孩子的生活能力弱,社会环境又比较复杂,家长们才会有此“与时俱进”的创意佳“的”做法。真可谓:“牺牲自己幸福,为了儿女前途。”

  这种创意“佳”的背后还是有隐忧的。陪读也罢,代劳也好,能做到一时能做到一世吗?孩子正是求学上进获得自我人格的的黄金时间,他不仅学知识还学生活能力,正常的人格会在这个阶段健全起来,稚嫩心理会在这个阶段趋于成熟,并由此形成他们对社会的基本观点以及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模式。这样,才有可能长成枝叶繁茂的栋梁。现在,这种必备的良好机会被残酷的剥夺了,不说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会养成自我中心意识,也不说会缺乏同情心和疼爱父母之情,至少,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缺乏生活之“铁”的坚强,人生之“钙”的骨气,事业之“钢”的能屈能伸,甚至会形成社交恐惧症等不健康心理,最终影响他们的人格形成。这种适得其反的“爱”难道不应该深刻反思吗?

  孩子已有了自己的的思维,家长过多的束缚有时会好心得不到好报,招致孩子的反感。如前文中北京男孩曾说:“之所以报考外地的大学,就是想脱离父母的束缚和庇护,过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没想到妈妈非要跟着陪读,还想在上海买房子,想起来就够恐怖的!”“很希望自己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跟大家过同吃同住的集体生活。但我又不敢向父母提出回校住宿的要求,毕竟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广州一个被父母陪了3年的大学生说。“对妈妈的呵护,我一直很痛苦。我知道母亲很爱我,并为此放弃了工作,但我觉得这份爱太沉重了。”一位四川大学生说。一位初中生因不满家长陪读甚至以喝农药自杀的形式坚决反抗,实在让人伤心。家长不够民主的独裁作风,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践踏了孩子的心灵空间,这无疑给发展中的孩子戴上了沉重的精神镣铐,锁着身心,摧残着心芽,这不像是21世纪的作派倒像是回到了蒙昧无知自尊沉沦的封建时代。

  也许有些家长会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是的,这就更需要果断放飞,大胆锻炼,及时弥补,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行为自制的能力,而不是变本加厉的陪读或溺爱。现代研究表明,人的更多才能是在社会习得中得到的,狼孩之所以变得智力低下与脱离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私生女因为母亲害怕社会的压力而被养在阁楼之中,与世隔绝。5岁那年,当她面对社会的时候,人们发现她的智力远远低于她应该达到的水平。舍不得让孩子独立或尝试失败,只会使他们的生活能力日益弱化,进而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被淘汰的对象。

      再回到老卡尔的的教育观念上,他说:“替孩子做太多的事,会使孩子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过分为孩子做事,实际上等于告诉孩子:他什么也不会做,是个低能儿,他必须依靠父母,否则就不能生活。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上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会到处寻找帮助,然而家庭之外是找不到父母式的照顾的,独立意识更无从谈起,这实际上是害了他们。”想想老卡尔,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应该能做出理智的选择了吧!(文/耿银平)

 

(华夏心理网  玉淘编辑)


[网络]

心理健康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心理健康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