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职场百味 - 05年338万毕业生何去何从

05年338万毕业生何去何从

数字永远是最有力的说明工具,从2003年的212万到2004年的280万,再到2005年的338万,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年俱增。大学生们被蜂拥着“赶”进不算太大的就业市场,不论学校教会了你什么,这是最现实的一场结业考试,更是一场惨烈的比赛。2005年,毕业生在就业前又将面对些什么?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1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一定意义上进入大众化时代。

但这是个尴尬的“世界第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背后是中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在经历了两年的扩招就业后遗症后,大学生们的精英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的受教育总人口比例依然很小,这意味着,中国的很多地方仍然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工作不是找不到,而是有工作不愿意做。”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说。精英意识仍然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精英意识在很长的时间内很难被打破,这意味就业的形势在目前几年内也不会明显好转。”于海说。中国家庭的教育更像是一次投资,他们期待通过教育改变身份和命运,而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收入、面子、发展环境、稳定感……种种因素导致他们不由自主地一窝蜂挤向少数的热门行业和企业。

“事实上,整个就业市场对应届大学生的需求量不大,这几年来都是如此。”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分公司招聘部朱小姐说。除了一些世界500强企业每年会定期招收应届生外,中小规模的外企并没有表现出对大学生特别高的兴趣。

真正的突破点也许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生产总值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但除了一些已具一定知名度的民企,他们中大多数却苦于招不到大学生。据一份在高校毕业生中做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高达45%的学生始终钟情于外企;而只有28%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

造成大学生不积极的原因有很多,但民营企业的声望太低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之一。和那些去外企的同学一比,去了民企就好像低人一等,这样的观念左右了大学生们就业选择。“很多民企都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下品’行业中,再加上相关的保障不及国企和外企,所以很难吸引大学生。”于海说。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在倡导大学生拓宽就业面的同时,用政策改变民企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最直接的方法是拉近民企和其他企业社会保障上的差距,给大学生们稳定感,在就业不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会将保障和稳定放在第一位。”于海认为。

“骑驴找马”成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态,到一家公司工作没一年,频繁跳槽,企业付出了用人成本,最后却成了一些大学生跳槽的“跳板”,这样的现象也导致很多企业不敢用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因为实在是留不住。

“大学生的‘道德形象’正在受损。”于海说。缺乏忠诚感的大学生们重视自己的利益,不为企业考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失去信心,加重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说实话,这学期我们基本上没怎么上过课,大家都在外面实习、找工作。”小刘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四年级的学生,在人们谈论着又一个“暖冬”的时候,他却经历着到北京求学以来寒冷的考验。“为了找工作,我几乎天天在外面跑,根本顾不得冷暖,可几个单位都不太确定,形势不太乐观。”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说实话,这学期我们基本上没怎么上过课,大家都在外面实习、找工作。”小刘是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四年级的学生,在人们谈论着又一个“暖冬”的时候,他却经历着到北京求学以来寒冷的考验。“为了找工作,我几乎天天在外面跑,根本顾不得冷暖,可几个单位都不太确定,形势不太乐观。”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世界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局面凸显

在小刘为毕业后的出路而苦苦奔波的同时,67万考研大军再创历史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达到37∶1……在这些创纪录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1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一定意义上进入大众化时代。但这个“世界第一”背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已经凸显。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

有关专家指出,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急速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显露无疑。尽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依然停留在扩招前的状态,再加上高校在扩招之后的应对措施及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大学生还是很难找到中意的工作,与之相随的则是用人单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毫无悬念,在2005年里“降低期望值”、“改变就业观念”等词还将会高频度地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新闻中。

●教育部采取诸多措施,开拓就业空间

针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将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在全国各地和所有高校开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完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落实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要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本地就业压力较大的,要努力开拓就业空间,寻找外地就业机会,而且要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称,教育部等部门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登记待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力度,打通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通道,千方百计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不能抱着昨天的观念面对明天的就业”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强调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想着大城市,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应该到偏远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应当承认,尽管面临着就业困难,大学生们的精英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据一份在高校毕业生中做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高达45%的学生始终钟情于外企,而只有28%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

“不能抱着昨天的观念面对明天的就业。”专家提醒说,“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想法,但并不是说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毕业生应该知道就业的困难,并据此调整就业期望值。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世界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局面凸显  

在小刘为毕业后的出路而苦苦奔波的同时,67万考研大军再创历史新高,国家公务员招考比例达到37∶1……在这些创纪录的数字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信息:200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今年已经达到19%,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在一定意义上进入大众化时代。但这个“世界第一”背后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已经凸显。今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38万,比2004年增加了58万人,增幅达20.71%。  

有关专家指出,近几年由于高校的急速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显露无疑。尽管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大,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依然停留在扩招前的状态,再加上高校在扩招之后的应对措施及相关配套改革不到位,大学生还是很难找到中意的工作,与之相随的则是用人单位不理性的人才高消费。毫无悬念,在2005年里“降低期望值”、“改变就业观念”等词还将会高频度地出现在大学生就业新闻中。  

●教育部采取诸多措施,开拓就业空间  

针对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表示,教育部将大力培育和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在全国各地和所有高校开通“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完善大学生到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就业的相关政策;落实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要举全校之力,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本地就业压力较大的,要努力开拓就业空间,寻找外地就业机会,而且要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称,教育部等部门正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登记待就业毕业生的服务力度,打通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通道,千方百计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不能抱着昨天的观念面对明天的就业”  

谈到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无论是政府有关部门,还是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强调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念,不要只想着大城市,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应该到偏远地区、到基层、到农村。应当承认,尽管面临着就业困难,大学生们的精英意识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据一份在高校毕业生中做的就业意向调查显示:高达45%的学生始终钟情于外企,而只有28%的学生愿意去民营企业。  

“不能抱着昨天的观念面对明天的就业。”专家提醒说,“人往高处走”是很正常的想法,但并不是说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理想中的工作,毕业生应该知道就业的困难,并据此调整就业期望值。



来源:pconline

职场百味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职场百味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