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智慧人生 - 个人的成功方程式

个人的成功方程式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成功学呢?美国安德鲁‧卡内基、拿破仑‧希尔、克里曼‧斯通、奥格‧曼狄诺、史蒂芬‧柯维、戴尔‧卡耐基、安东尼‧罗宾和斯维特‧马尔登是享誉世界的八位成功学大师。 “心理致富学的奠基人”安德鲁‧卡内基,是白手兴家的美国钢铁大王,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十分善于发现人、理解人和使用人、有积极的心态、有善于学习的精神、善于把握机遇,所以他的秘密口诀是“一切的财富,一切的成就,最初都只是一个念头而已”。“美国富人的导航塔”拿破仑‧希尔是美国致富心理的总结者、归纳者和掌门人。他使“美国梦”通俗化,普及到民间,从而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富人奇迹,这种心理简而换之就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持久的乐观主义精神。拿破仑‧希尔成功将这一种精神转换到个人事业中来,从而为个人成功铺设了激励和奋斗相结合的坦途。“积极致富学大师”克里曼‧斯通是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是全美乃至整个欧美商业界都享有盛名的大企业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克里曼‧斯通追随拿破仑‧希尔学习富贵之术,由一个只有一百美元的年轻人,自我奋斗成为四亿美元身价的富豪,靠的是积极的心态。“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奥格‧曼狄诺当过卖报人、公司推销员、业务经理…在这条他所选择的道路上,充满了机遇,也满含着辛酸,当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他都用书中的语言激励自己:坚持不懈,直至成功!就这样,他掌握了人生的准则,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用微笑来迎接每一天生起了朝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全美工作圣经”史蒂芬‧柯维创立的企业领导与管理理念,以一种前瞻的眼光,打破了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他所倡导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工作技巧训练,对美国工商社会传统的办公运作方式,无异于一场革命。柯维的名声在美国如日中天,早已大大超过了安德鲁‧卡内基和拿破仑‧希尔,他将心理致富学推到了新的巅峰。“独特的成人教育大师”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他运用心理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演讲术、推销术、做人处事术、智力开发术为一体的独特成人教育方式。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在卡耐基课程丰富的、重要的方式的影响下,提高了生活素质、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也能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一个个部门、一个个企业渡过难关,走向成功和胜利。“世界级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本来是一名穷困潦倒的小伙子,生活一团糟,人际关系恶劣。然而自从他发现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之后,生活变大为改观,成为一名充满自信的成功者。他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得百万富翁,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世界级激发心灵潜能专家、成功的创业家及卓越的咨询顾问。他协助职业球队、企业总裁、国家元首激发潜能,渡过各种困境及低潮。“青年成功励志导师”思维特‧马尔登博士,是美国及其著名的成功励志导师,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生活中最大的冒险,就是更进一步了解自己。悲哀的是,有许多人因为不了解自己,在面临环境中许多问题时,当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应付何处理,因而陷入失败的泥沼中。 以上八位大师基本上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究成功之道,或从心态,或从潜能,或从EQ。国内也有所谓大师,例如陈安之的“超级成功学”、李践的“行动成功学”,除了从心理层面,也强调了方法和实践。许多人认为成功要掌握机遇,这的确不可否认,但是并非绝对,也无法保证能得到永恒的成功,最多是一时的、短暂的,如同千里马与伯乐一说,暗喻的是臣子与君主的关系,在现代的成功学上未必适用。人跟马大不相同,马无法自己找主人,而多数的成功者,却都能自己走出一条路来。成功的人其实都是自己的伯乐,只是不敢完全归功于自己。 我自己也不是名闻一时的成功者,但是个实践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曾经尝过成功的果实,愿与大家分享。我将成功归纳整理为一个独创的公式:

成功是心态、战略、行动、知识、技能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具有高度协调性的整合。而外层的幂指数是创新,代表着起到加速成功的作用,如果守旧、墨守成规,则形成反效果。健康问题放在分母,是由于一般人谈成功,往往忽略掉健康因素,而健康的问题越大(包含潜在的健康问题),朝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或是保持成功的状态越短暂。因此,我针对各项成功的因素,简略描述如下: 一、心态:信念、价值观。表现在态度、热情或思维方式,积极的动机是驱动实现目标的主要力量。拿破仑·希尔(Napoleon Hill)的成功学十七条定律也提到“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针对这点几乎无可置疑。 1. 利用机会自我激励。态度表现在对计划的忠诚上,对自己负责是唯一的途径,一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自我妥协、降低标准,对自己的承诺兑现打折扣。因此,对外塑造信守承诺的形象,化为实际的行动,并且时时为自己制造一个激励的理由,一旦达成了小目标,一定要犒赏自己一顿美食,买一件新衣服,或是去酒吧放松一个晚上等等,但是在未达目标前,这些奖励计划千万连碰都不能碰。 2. 愿意把自己投入在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处境。《孟子·告子下》提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指在困难环境下,反而能激发人的斗志,逆境求存,绝处逢生。因此延伸来看,越在纷扰变动的环境之下,不但能训练自己的定力,也能时时警惕自己,对于风险的观察与评估,是否所冒的风险是合理的,而且得到的成效是有价值的。 3. 精神与物质并重。由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里,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目标,然而,这不代表在求生存的阶段,就可以无视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因此,把拥有感视为诱因,不要当成是结果,调整实现目标的心态,能决定你所站的高度,影响你的格局。 4. 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寻找乐趣。前往成功的路途上是随时内心充满焦虑的过程,若是孤独的前进,不如在每个阶段与不同的伙伴产生互动关系,在互动过程中寻找乐趣,使别人认为你是重要的,强化正面的行为,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仅可以克服自卑心理,消除焦虑和挫折感,也能从中激发更多的创意。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 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二、战略,即是人生规划。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重点在于: 1.战略目标要建立在清晰具体的价值观上。确实评估自身的能力和对外界的了解,专注在实际的需求和目的,避免失焦,尤其是在能力与环境的匹配上。 2.由外而内制定人生战略,重视环境、竞争局面、组织现况、合作伙伴和家庭关系。内在主导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作出决策和行动,外在主导的人则在行为上易受到他人的看法和要求的影响。显然地,依据本能来制定战略,对外在环境过于自信,只是为自己错误的经验多增添一笔功劳而已,千万不可妄想自己的影响力能主导环境、控制局面的发展。 3.保持警觉,响应环境变化来调整战略。科技与经济的飞跃式成长,掌握社会变化趋势只能凭着持续追踪外界环境,相关领域的互动情况,即使修正与调整战略的计划,延伸性思考有助于见微知著的能力。 4.与外界清楚地沟通意图。执行朝向成功的战略,千万不能埋头苦干,分享战略沟通目标,除了能发现盲点之外,还能额外得到助力。 5.持续扩大核心能力,避免跳跃式的跨业发展。计划的逐步实现代表着进步,也显示个人核心能力的成长,成为一个成功者的基础条件,就是发挥自我的优势能力,也就是天赋,必须保证是个可持续性成长的核心能力,并在下一个发展计划的领域里,找到成长的机会。 三、行动。也就是大家泛称的执行力,行动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1. 持续提供符合目标的驱动力。摒弃陈旧的思想包袱,把无益于朝向目标的闲杂事项抛开,只要关注在与目标、计划相关的领域,并持续投入、始终如一。执行力是为了求得绩效,没有产生绩效的行动,是无效的执行,是负的成长,而这股驱动力量可以泛称为企图心,源于自信。达成目标的步骤:定下一年的目标→决定有哪些事是达成目标一定要做的→设定会引导你的年计划的月计划→决定有哪些事是完成月目标时,必须要做到的→为第一个月设定各个星期的目标→考虑要完成第一个月内的第一个星期目标,有哪些事是必须做到的→为第一个月的第一个星期设定每天的目标→确定要完成每日目标之前,每天有哪些行动一定要完成→将你的成就记录下来→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但千万不要因此延误→避免浪费时间→无误的一再重复这个程序→坚持你的目标,直到达成的那一刻。 2. 快速响应环境变迁做出反应。时时掌握一份应变计划,是快速反应的前提,也是确保有效执行的方法。另外,风靡一时的《执行力》一书中曾经提到“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因此持续跟进环境的变化,排定先后顺序,才能确保整个计划都能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得到正确、无误的执行状态。 3. 不断提高产出的标准。执行的重点不是只在于击败你的竞争对手,而是不断地提高产出效果和效率,逐渐提升下一次达到的目标质量要求,力求消除多余的形式和时间、精神的浪费。精细化可以改善执行的质量,忽视细节一味躁进,极有可能造成后院着火而让进度延宕,退回原点。 四、知识,并不仅仅指知识的积累量,更重要的是朝向自己天赋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奠基于构建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1. 建立系统性知识。所谓系统性,是指具有一定的架构、规则和逻辑性的程序。知识关系着某一种特定的立场、看法或意图,牵涉到决策与行动,也牵涉到意义。所以知识通常含有某种目的也和特殊情境相呼应,因此可按照个人目标、功能,甚至地域性来逐步建立。依程序观点来看,知识管理是由知识吸取、知识创造(知识螺旋)、知识整理与储存、知识的移转与扩散等四个程序不断循环,并应用于工作中。 2. 交流、分享、合作与互补。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在1999年将知识管理以下列公式的形式表现:KM =(P + K)S ,其中P:人,也就是知识的载体;K:知识,广泛的来说,指的是各种层次的数据、信息等;加号代表利用信息科技将知识与人连结起来;S表示分享,能产生相乘的效果。换句话说,乐于与人交流、分享,是成功人士在知识管理上的主要特质,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观点,转化吸纳的知识和体验,促进人群的相助关系。 3. 适所与适用。在初期阶段要学会精简:“少即是多”,也就是要把握好量少而质精的原则,此为“点”的突破;在中期阶段,持续将最专精的知识放在接近业务的第一线,加以深化,逐渐汲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但是放在知识的底层予以沉淀和积累,方式是自我培训、参与决策,此为“线”的延伸;后期阶段,自然形成触类旁通、广征博引、举一反三的知识运用能力,消除矛盾点成为知识精进的主要驱动力,到此阶段已达到“面”的整体性。此种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知识聚合张力,足以为个人的可持续成长的核心能力与长期的竞争优势,起了强力支撑的决定性作用。 4. 发挥你的天赋。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这本书里,阐述一个中心主题:每个人都有天赋!只是大部分的天赋不是被摆错了位置,就是没有努力或没有正确的方法发掘自己的内在天赋。盖洛普公司提出的正确训练原则是:一、每个人的天赋都是持久而独特的;二、每个人的最大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天才不是IQ高,是发挥个人特质,某些强烈的特质,在某些领域可能是缺点,但只要摆对了位置,在对的工作领域上,就可以成为天才。美国投资奇才巴菲特曾经说过:“我只是有机会做我想做的事”,有的人反应不快,但很有耐心;有的人拙于言词,但长于策略性思考;有的人天生就有迷人的特质,这都是一种天赋。日本经济学者大前研一提到过一句话:“想做的事就去做,那件事往往是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五、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及人际关系能力。《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提到:表现最杰出的CEO能够很有说服力地把自己的远景传达出去,让追随者也将这一远景列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因此,成为成功者仅有深厚的知识是不足的,必须通过人际技能的巧妙运用,才能结合众人的优势引导成功。 1. 沟通能力。表现于对外界的聆听与观察,从内而外的口语及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训练及培养自己提问的习惯。在沟通上,非语言的沟通是最真实、最难隐瞒心中的想法,所以沟通的障碍往往是因此而生,一般人常犯的错误是:不容许异于自己意思和想法的人、只在乎沟通内容而忘了沟通态度,例如有些人在言谈中常常自以为是:打断别人说话而自我解释,认为说比听重要,没耐性。达到更好的沟通必须给反馈和接受反馈,良好沟通不但增进信任和合作,有助于更快解决问题。 2. 领导能力。斯托格狄尔(Stogdill)认为领导是对组织内群体或个人施行影响的活动过程,这个影响力促使他人(跟随者)充满信心,满怀热情来完成任务。根据专家统计,团队合作将是二十一世纪中重要的技能,领导的作用必然是在团体中得到体现,领导能力有几个重要的特质:决断、诚实、承诺、负责、全程参与、自我表达、冒险精神,以及创造合作伙伴。因此,以身示范、让别人共同拥有你的构想、目标和目的,显示真正的关切与互信,致力于奉献而不是为个人利益,同时,也鼓励团队成员如此。 3. 人际关系能力。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自己,首先在于对自我的把握:自我意识、自我激励、管理情绪;其次,是对他人的感知,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就是俗称的同理心;有了前两项基础,才能处理好与他人的交流,使人际关系达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性。曾有人提过“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别人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别人;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就是这个道理。在此,通过“情商”角度,来说明自我情绪的调适的重要性。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90年代初期,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和纽罕布什大学的约翰·迈耶提出了情绪智能、情绪商数概念。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所说的情绪智能,前者占20%,后者占80%,他们还列举不少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情商”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情绪控制力;2、自我认识能力,即对自己的感知力;3、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能力;4、认知他人的能力;5、人际交往的能力。美国曾作了一项EQ追踪测验,糖果实验:在实验中给所有的小朋友一块糖果,并且告诉他们如果能够忍住不吃,30分钟后会有两颗,此时,用录像带录下所有同学之动作,追踪其日后成就之后发现,那些能够自我情绪控制的小朋友,在学业及就业上都高人一等。另一些研究人员说,在个人的成功中,智力商数只起20%的作用,其他80%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社会环境、机遇,尤其是情感智力。近年来,也有所谓AQ(逆境智商)的兴起,AQ(Adversity Quotient)逆境智商衡量的就是一个人应对挫折、逆境的能力,AQ较低的人遇事容易方寸大乱、止步不前;而AQ较高的人则成为或正在成为人群中的领袖。正如IQ(智商)一样,AQ不但可以测定,而且可以通过种种方法增进。AQ理论被视为一项“革命性的理论”,惠普、波音、联邦快递等“人们最想为之工作的公司”及“最受尊重的公司”均采用AQ理论进行内部培训和对外招聘。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竞争中,个人在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将自己的IQ、EQ和AQ优化组合起来。 六、创新:一般来讲,创新是指新事物以及产生新事物的过程,包括任何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新的制造物。熊比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联结了技术与经济,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所以,创新者不是发明家,而是能够发现潜在利润、敢于冒风险并具备组织能力的企业人。 1. 创意不等于创新。创意的来源往往是不期然地发生,也可能是与现实的不一致、环境改变、新知识的出现而产生,最常造成创意的涌出是顿悟,如同《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所写的:创造新的规则,才能够获得新的奶酪。任何人都可以是创意人,在任何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次乃至多次灵光闪现的机会,然而,把创意具体化并以行动来把其变为真实,还是有着一道很宽阔的鸿沟分隔着的,必须以无比的勇气和毅力、坚忍不拔的信心、高超的能力和有效的策略等实干,逐步把意念演化为现实。因此,将创意转化成创新,就是把伟大的构想采取行动付诸实现,创新的活动即是在不断试验、输入知识、整合与执行中逐渐解决问题,将构思具体化产生价值。 2. 积极创新中的研究重点是“突破”。创新也可视为是一连串的改善过程,为昨天的自己提出质疑。一个人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求生存阶段,必须始终保持一种竞争状态,在矛盾中寻找出路另辟新径,另类思考,起始与目标之间不是直线最短的几何思维,而是阻力最小的路径,最简单、最方便很可能是阻力最大的,所以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不仅一个,而习惯是创新的天敌。 3. 创意力和创新力是可培养的。创意是和个人的经验、观察力、透视力等有关的,具有丰富经验、高度观察力、和敏锐透视力的人,其创意力一定是比一般人来得高超的;而训练、学习、实践所学到的则肯定可以提高个人在经验、观察力、和透视力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证,创意力和创新力是可培养的,学习他人的成功创意例子,加上无比的勇气和毅力、坚忍不拔的信心、高超的能力和有效的策略等实干,对提高个人的创造能力绝对有所帮助。 七、健康:任何成功,都是身心互相配合的结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没有大脑的聪明灵敏和正确的判断力等,都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反之,事业的成功者多同样也是长寿的成功者,因为成功赋予生命巨大的活力。事业成功,常常和健康长寿是相辅相成的,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训练开发身体素质潜能呢? 1. 不断提示自己:健康有益成功,成功有赖健康。健康,使你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良好的身体素质使你有足够的生理基础适应繁重的工作,处理复杂的问题,而不必经常因身体不适而烦恼,进而耽误时间。身体素质的开发培养非一日之功,它是长期重视的结果,所以必须时时提醒自己。 2. 健康操之在己。健康虽有遗传因素,只要供给适当的营养和各种维生素,保持人体运动本能,适度地锻炼,加强身体各部分功能,任何天生懦弱的身体都可以变得强壮而有活力,有较强免疫疾病的功能。锻炼身体有两个功能:一是促进身体健康,二是增强生命活力。大多数人知道锻炼身体的价值,可是却容易犯两个毛病:不是运动过度,不懂节制结果伤害身体,就是缺乏毅力,借口没有时间,懒散不愿运动,或者一曝十寒。这两种情况都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表现。所以可以把运动培养为一种爱好,选定一至两项喜爱的项目坚持下去,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3. 平衡工作、生活、娱乐与休息。身体如同精密的仪器,如果超负荷地工作运转,只有短期效应,时间一长则精疲力竭、精神紧张、效益低落,反倒得不偿失。工作与生活,娱乐与休息,应该互相调节,适度平衡。工作使人充实,不断向成功迈进,生活可增加情趣和奋进的动力,娱乐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得以放松休息,快速恢复体力并消除疲劳。使自己拥有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感,可以调节心理上的压力,预防精神上的疾病。所以保持生活的平衡,才能使我们的身体经久耐用,健康长寿,充满高效率的活力,以最佳的体力和精神承受成功所必须面临的压力和劳动。 由于个人时间、精力、学识有限,无法在整篇文章中将所有的细节一一罗列,或许日后我自己再回头看这篇文章,会有更多的体会,也可能当我再走进学术殿堂,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补充案例、数据,或记录,并予以验证。然而,为求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朋友加以讨论、补充和指正。
智慧人生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智慧人生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