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工作分析 - 中国企业需要职位分析么

中国企业需要职位分析么

近些日子,听到这样一种说法——“职位需要动态调整,职位分析使管理趋向死板,国外很多企业已经不再进行工作分析了,中国也不需要在进行工作分析了”。对于这种看法,我们需要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分析。 首先,看国外为什么可以不再进行工作分析。 “不再”意味着曾经做过。的确,亚当斯密很早就开始对职业进行分工,经过后人对这一思想的不断发展,到泰勒科学管理时期,工作分析被列为科学管理五大原则的第一原则。而后,西方管理学家,不断的完善职业分析。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管理思想都立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两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在西方管理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反过来,完善的理论体系又进一步完善了西方企业管理实践,其中包括企业组织设计及人力资源管理。 到现代,西方国家开始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到目前为止,从准入资格的考核,审查,以及准入职位的界定等方面都已经趋于完善。在这种前提下,我们说,不是西方国家不进行工作分析,而是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规范。 下面,再看国内的工作分析与国外相比,差距在哪里? 1.分工和职位分析思想没有形成系统理论。 中国的工作分析其实开始的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但是,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处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占主导地位,这些都限制了分工的发展,同时也遏制了工作分析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加之我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工作和生产全部是组织安排,企业没有进行工作分析的必要,可以说,直至市场经济时期到来,我国引入西方管理思想,才开始进行工作分析。 2.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 中国从一直以来的传统管理思想主要在研究如何有效的进行国家管理,无论是儒家主流管理思想还是法家,道家,兵家等,虽然现在看来与西方很多管理思想有相似之处,并在日本企业等到成功地运用,但是,这些传统的东方思想并未涉及到企业有效管理的方式,在中国企业并没有真正得以利用,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理论还是空白。 3.我国经济转型遗留了大量的管理问题,需要以工作分析为平台得以解决。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西方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能是“拿来主义”,需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对企业管理并没有研究,因此造成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告诉我们不是西方国家可以怎样,我们就可以怎样的。就好像两个学生,一个已经把功课做好了,学会了,然后就去踢球了;另一个看到后也觉得自己该去踢球了,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功课还没有做完。 经济转型之后,遗留了两个基本的管理问题,一个是组织结构设计问题;另一个是企业员工管理问题。首先,以前的组织设计表现出了结构不合理的地方,企业进行新的组织设计,企业再造都必须以工作分析为前提。其次,以前员工的职业发展掌握在组织手中,“组织调动”“社会主义螺丝钉”是那个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鲜活展现,员工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然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是提倡“双向选择”和员工“自主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都要首先保证员工对企业结构设置和晋升通道的了解,因此现阶段是我国经济转型过渡期,更是首先要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时期。 4.加入WTO,进入知识时代,新兴产业需要更多的规范。 进入WTO之后,我国传统产业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涉外行业,如:翻译,贸易,旅游等行业需求量较大,面对这种行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需要规范就必须进行工作分析。进入知识时代,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和知识型岗位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和新挑战,而这也需要以工作分析为平台。 5.职业准入制度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开始发展和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90多个工种已经开始实行职业准入制度。但与国外相比,在培训,鉴定,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目前职业准入制度有待完善的时代,要让员工正确认识职位的基本任务,目标和任职资格要求,简单的依靠证书和社会统一规范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企业花大力气进行工作说明和任职规范。 综上,我国与西方国家从管理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实践运用的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在今天我国的管理虽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但是不能拿来主义,根据我国企业的情况,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基础就是“看清自己”。因此,现阶段,我们必须踏踏实实,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工作分析”落到实处,不仅要做,还要做好,做出符合知识时代需求的工作分析,做出有利于团队合作的工作分析,做出动态调整的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工作分析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