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涯规划 - 高校职业测评显示学生性格多不兼容专业

高校职业测评显示学生性格多不兼容专业

晨报讯 随着高校对学生职业测评的重视,以及学生自我职业规划意识的加强,沪上各个高校相继推出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测评。然而测试下来的结果却颇为不妙。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发现,不少在校大学生的性格、兴趣乃至价值观与所学专业并不兼容,今后从事本专业方面的工作会遭遇很大困难,还没毕业,他们就已经遭遇到了职场尴尬。
    
     专业南辕个性北辙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推出职业测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生们也非常关注,就业指导中心的接待时间总是被学生早早地预约满。近日,上海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小李(化名)来到校就业指导中心参加职业倾向测评,结果显示,小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尴尬的是,小李现在所学专业是市场营销,毕业后若从事本专业工作,最常做的事就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对交际能力要求很高。这种“八字不合”的境地让小李为了难。
    
     “小李的情况并非个例”,上理工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陆祖尔说,“在测评时常发现学生遭遇到类似难题。”某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表示,年年都有部分学生因为“个性问题”而“抛弃”自己所学专业,从事与本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从头再来,对于本人、学校来讲,都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转专业难变个性更难
    
     记者了解到,进行职业倾向测评的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这固然比大四要找工作时才“临时抱佛脚”好一些,不过也“为时晚矣”。一些学生无奈地表示,尽管不喜欢、不适应所学专业,但还必须继续上专业课,否则就拿不到学分,也就不能拿到学位顺利毕业。
    
     陆祖尔认为,一旦有学生遭遇这种难题,最直接的出路就是转专业,换成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专业。不过他也表示,眼下在沪上高校转专业并非易事,各高校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但距离真正自由转专业还有一段距离。
    
     此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尝试改变自身个性,例如性格沉闷的同学可以多参与社会活动,锻炼社交能力。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心理咨询师表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大学生们普遍已20多岁了,性格已经基本定型,要让一个从小不爱说话的人一夜之间擅长交际谈何容易。不过他也认为,也不排除一些同学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突破的可能。
    
     职业测评应在高考前进行
    
     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陈增堂主任告诉记者,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担心将来就业困难,并因此而产生心理疾病,自己就曾接待过这样的学生。陈增堂分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学生高考填写专业前,缺乏自我认识,盲目填写志愿,或是按照父母意愿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此外,高考调剂志愿也会导致一些考生“牛头对了马嘴”。一位高校资深教师认为,要根本上解决这种难题,有必要在填写高考志愿前就为学生进行职业测评。
    
     上海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主任王佩华认为,作为权宜之计,学生可以在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尽量学一些“对自己胃口”的专业知识,参加辅修或攻读双学位。而且现在学校也重视文理交叉学习,学生能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到不同的知识。 (记者 戴越庭)



生涯规划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涯规划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