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群体心理与行为

群体心理与行为

     一、非正式群体
    
    
     (一) 定义
    
    
     群体中除了正式群体外,存在许多非正式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的生产力和工作满意度有很大的影响。非正式群体是个人、社会关系的网络,是在人际效中自发产生的,而非正式群体建立和要求的。非正式群体关注的是人及其关系,而正式组织强调以权力、责任体现的正式地位。
    
    
     一个群体中可能有多个非正式群体,因此可以拥有多个非正式领导。一个部门可以有几个成员充当多种类型的非正式领导。例如,组织可能会就工资事宜求助天一位员工,而就娱乐计划求助于另外一位员工,面就技术问题求助天另外一位员工,这些人都可能成为非正式的组织领导。
    
    
     个体由于担任某个职位而具有的权力称为正式权力,一个人只有在该职位上才拥有这种权力。而非正式的权力属于个人,是由群体成员而并非由经理授予的。通常经理既拥有正式权力,又拥有非正式权力,但管理者往往并不比其他组织成员拥有更多的非正式权力。
    
    
     (二) 非正式群体的优势
    
    
     非正式群体有许多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如果组织凝聚力强,群体成员对公司有较高的忠诚度的进修,非正式群体的益处更易体现,这种优势表现在:
    
    
     (1) 与正式系统交融在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更有效的整体系统:正规的计划、政策都是预先制订,有时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而自发而又灵活的非正式关系却可以更好地满足某些要求。
    
    
     (2) 能够缓解管理负担:如果非正式群体协同管理者的工作,则管理者可以省去繁重的都督检查工作,还可以实施分权。
    
    
     (3) 对经理的支持可以促进协调合作:提高生产率。
    
    
     (4) 填补经理能力的空白:例如如果经理不擅长计划,员工可以以非正式形式帮助经理完成计划。
    
    
     (5) 会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6) 为员工间相互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渠道:它帮助员工保持联系,进一步了解工作,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
    
    
     (7) 为员工的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安全阀门:通过与他人进行坦诚、友好的讨论,员工可以缓解精神压力。
    
    
     (8)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促使经理们计划和行事更加周详:因为经理知道非正式群体会限制滥用职权,而且如果计划欠周详,可能会被非正式群体否定。
    
    
     (三) 非正式群体的缺陷
    
    
     非正式群体也存在许多缺陷:
    
    
     (1) 往往是小道消息的传播渠道:人们常常通过非正式的组织传播流言。
    
    
     (2) 可能会鼓励员工消极的态度:一个非正式工作群体虽然可以欢迎、接纳并帮助新员工,使新员工感觉良好,但它也可能会抵制、扰乱、排斥其他员工,使他们处于消极的态度。
    
    
     (3) 往往会抵制变革:群体往往安于现状,而不愿实施变革。例如,如果过去在专制式的管理下群体需要限制它的生产力当实行参与式管理后,群体会认为现在依然需要限制生产力,而不愿意进行改变。
    
    
     (4) 不直接受控于管理者:它可以在管理者控制范围之外进行运作。
    
    
     (5) 会造成员工之间和群体之间的矛盾,给组织带来危害:非正式群体中的矛盾冲突及自私自利会降低工作激情和满意度,导致生产力低下。
    
    
     (6) 造成员工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在工人日常生活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非正式群体对员工所施加的强大压力,会使他们遵从已设定的生活规律。
    
    
     (7) 可能引发群体成员的角色冲突:员工可能希望既满足非正式群体的要求,又满足雇主的要求,但这两类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冲突,导致员工的角色冲突。
    
    
     管理层可以对非正式群体施加影响,鼓励非正式群体健康发展,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避免消极的作用。
     二、群体决策
    
    
     在组织中经常要进行群体决策,因为群体决策往往比一个人决策更为可靠、准确性更高。比如,高层主管们经常要开会共同商讨重大事宜;为了解决某项特殊的问题,常常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分析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体决策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被强调。
    
    
     (一)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比较
    
    
     1,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有许多优点:
    
    
     (1) 信息全面、完整:群体决策可以发信多个人的意见,利用每个群体成员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资源,统合多人掌握的信息。
    
    
     (2) 选择余地大: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从各自擅长的角度、方面提出可能的方案,使决策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3) 可以降低错误发生率:某些群体成员的决策错误可能被其他成员发现。
    
    
     (4) 提高对最终决策的认同感: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决策,既可以使 决策更为稳妥、合理性强,同时也会增加人们对决策认同的可能性,接收并支持决策,促成决策的执行。而且,如果决策的执行人同时也是决策的参与者,可以增加他们的满足感。
    
    
     (5) 增加决策的合法性:群体决策符合民主社会的理念,同事,下级甚至上司都愿意接受群体决策。他们感觉由于这类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不带有个人偏见,不是独裁的产物。
    
    
     2.群体决策的缺点
    
    
     群体决策有如下缺点:
    
    
     (1) 耗费时间:群体决策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因为集合决策的群体需要时间,群体进行信息交流需要时间,群体表决决策方案也需要时间。因此在需要迅速进行决断时,由个人做出决策更有效。
    
    
     (2) 群体压力难以克服:群体中存在着社会压力,这种压力迫使成员屈从多数人的意见。因为通常人们不希望自己被群体拒绝,因而避免发表与多数人不一致的意见,这使得群体决策的优势无法发挥。
     (3) 有时候会有少数人把持的现象产生:即使是群体决策,通常也由一些关键人物主持或操纵。有时极具自信的成员能令人信服地阐述其论点,使其他人不作过多争辩就接受他的论点。如果控制了整个群体决策的大趋势的少部分人能力平庸,则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决策。
    
    
     (4) 责任模糊:由于每个成员都参与了群体决策,因而所有的成员对决策结果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确定的成员承担责任。这实际上会造成责任模糊,导致推诿责任。
    
    
     3.群体决策的效能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孰优孰劣,这依赖于评价的标准。如果以决策的准确性为指标,则群体决策有优势。群体决策平均而言高于一般的个体决策,但群体决策并不是好于所有的个体决策,而是比群体中各成员决策的平均水平要好,却常常低于最佳的个体决策。
    
    
     如果以决策速度为指标,那么群体决策通常更慢。如果以创造性为指标,那么群体决策创造性更好,群体对一些问题经常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二) 群体决策中的特殊现象
    
    
     群体决策时会出现一些个体决策时没有的现象,比如群体思维和群体极化。
    
    
     1. 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就某一问题或事宜的提议发表意见时,有时会长时间处于集体沉默状态,没有人发表见解,而后人们又会一致通过。通常是组织内那些拥有权威,说话自信,喜欢发表意见的主要成员的想法更容易被接受,但其实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这一提议。之所以会这样,因为群体成员感受到群体规范要求共识的压力,不愿表达不同见解。这时个体的客观思辨及道德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而下降。这种情形下做出的群体决策往往都是不合理的失败的决策。当一个组织过分注重整体性,而不能持一种批评的态度来评价其决策及假设,这种情况就会发生。
    
    
     预防或减少群体思维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群体决策时指定一位成员专门对其他人的论点提出质疑,对其他人的逻辑提出挑战,并提供一系列建设性批评意见。这种方法保证了群体决策时保持理发珠、清晰的思路。另外一些用以防止群体思维的措施包括轮流引入新成员,邀请局外人参与,在最终决定前作一暂停,给成员的最后一个机会来确定并说出自己的保留意见等。
    
    
     2. 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挑衅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的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这种倾向意味着与个人单独行动相比较,群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虽然风险决策会有较高的回报,但是失败的决策常常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三) 群体决策技术
    
    
     为了避免群体决策中的弊端,提高群体决策的效能,有一些具体的技术可以采用。
    
    
     1.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为克服群体压力掏不同见解而设计的,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常用方法。它旨在营造一种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的氛围,不论有人提出看来多么可笑的意见,在没有逐一讨论之前,都有不得进行批评或嘲笑。
    
    
     头脑风暴法具体的做法是,6至12个人环桌而坐,主持人阐明问题,并保证每个人都有完全了解该问题。接下来,在规定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各抒已见,发挥想像力,互相启发,发表自己想到的各种可能的选择方案。
    
    
     头脑风暴的基础是两条原则:
    
    
     (1) 迟延评判:头脑风暴法规定成员在发表意见时不许评论、批评,无论它们多么不合常理、不切实际。创意一经提出,立即被一名组员记录焉,一段时间后再做出评价,这就将思想创造与思想审查分隔开来。这样可以鼓励人们大胆对问题提出独创性的见解,而不须顾虑他人的看法,充分表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可以产生出许多新颖独特的创意。
    
    
     (2) 量变酝酿质变:随着想法的积聚,通常会产生高质量的创意。头脑风暴的成功依赖于每位成员的能力,能否倾听别人的想法,这些想法能否激发自己新的灵感,能否自由地表达出来。
    
    
     2. 名义群体技术
    
    
     名义群体只是在名义上存在,名义群体技术的特点是决策时融合书面的形式,在作决策以前将效控制在最低限度,以保证个体决策的独立性。成员决策的具体程序是,在讨论之前,每个成员针对问题写下自己的意见。然后,每个成员轮流报告自己的意见。这时不允许做任何讨论、评论。接下来,整个群体讨论各种意见。最后,各个成员以独立的方式各自给各种意见打分,累计取得最高分的方案被接受。
     名义群体方法的优点在于所有成员参与、机会均等,讨论不受任何一个成员的左右,决策的时间得到严密的控制。缺陷在于程序僵硬呆板,成员感受不到凝聚力,写出意见时没有机会从别人那里获取灵感,得到启发。
    
    
     3. 辩证思维决策方法
    
    
     决策小组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时,往往对某个选项迅速达成共识,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方案。这种对选择的不完全评估可能是由于参与者厌倦会议,或者是不愿引发和面对棘手的问题。辩证思维决策方法可以较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具体程序是:
    
    
     (1) 确定陈述要解决的问题,引发两种或多种竞争性方案。
    
    
     (2) 确认每种方案所依据的明显的或暗含的假定。
    
    
     (3) 群体分为支持不同方案的亚群体,检验并宣扬已方立场的优势和长处。
    
    
     (4) 整个组织上对这些方案进行竞争性陈述。
    
    
     (5) 做出决策。最后的决策可能是几个方案其中较佳的一个,也可能是几个方案的妥协,也可以产生出新的方案。
    
    
     (6) 辩证思维决策方法的优点在于更加充分地了解各个方案及其根本假定,了解参与者对几个方案的好恶评判,成员们对他们做出的决策可能会更有信心。缺点在于为避免偏袒容易形成妥协,参与者的辩论才能对决策有较大的影响。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