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我不是教你诈!十道职场护身符(上)

我不是教你诈!十道职场护身符(上)

     许多人一听到「办公室政治」,第一个反应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不愿卷入办公室的尔虞我诈里,遗憾的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并没有认清自己跟其它人身在同一条船上的事实。
    
     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图个耳根清净的上班族,最后的下场不只是求仁得仁,远离是非圈,甚至可能连工作都莫名其妙丢了,还搞不清楚为什么。你大可不必跟着别人惹事生非,但千万别以为洁身自爱就可置身事外,因为办公室风暴从来就不长眼睛。
    
     办公室生存靠智能
    
     办公室环境既然是由人所组成的,每个个体的行为,难免都会影响到其它人的想法、整体的气氛、与工作的进程,想在职场发光发热,除了具备才华,更重要的还有性格、情商(eq)、社交等许多看不见的能力。才华及专业能力,只有在你初为职场新鲜人的时候,能为你的竞争力加分,当你正式成为工作竞技场上的战士,真正能让你存活下来的能力其实是:智能。办公室政治考验的就是上班族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等智能。
    
     每个企业都有资源有限的难处,而且难免有分配不均的问题,利用一些手段来增加个人的竞争优势,不足为奇。每家公司都有两种组织结构:正式的组织结构是可以用图表呈现的,而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就是人际关系,说明白点,办公室政治不过是多结交对你仕途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间结怨。
    
     上班族应看清一个事实,在办公室里进行政治行为是常态,没有政治活动才奇怪,那些闭上眼睛假装没有办公室政治存在的人,无异于过马路却不看红绿灯,或是台风来袭时却不注意豪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样地危险。
    
     广结善缘,切莫结怨
    
     因此,与其对办公室政治心怀排斥畏惧,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无奈,投身其中,享受办公室政治。办公室政治难精通,却不复杂。办公室政治是什么?是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应对进退的分寸难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简而言之,就是广交朋友,特别是能让身处权力核心的人如你的上司,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一般谈到办公室政治,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办公室厚黑学,教人如何不择手段获致成功、出人头地,即使勾心斗角、耍坏使诈、牺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类则是像卡内基这样,以较乐观正面的角度看待职场政治。两种取径,因人而异,不必过度偏废,最理想的态度是「适度参与」办公室政治,但也要懂得时时保护自己。
    
     为此,career生涯急诊室特别上穷碧落下黄泉,为读者求来了10道职场护身符,分二次刊出办公室政治专辑,保佑诸君能在职场上趋吉避凶保平安。至于有效无效,还得看倌各自去体会了。
    
     第一道护身符-办公室政治没有台风眼
    
     忌:置身事外、漠不关心
     宜:与人为善,耳聪目明
    
     很多人抱着「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心态在看待办公室政治,以为只要能独善其身就可以远离是非,但实情是,地球上没有真正的中立国,办公室里也没有可以明哲保身的人,只要身在办公室里,就是处在暴风圈,没有所谓的「台风眼」可容藏身。
    
     很多人天真地相信,只要自己专业过人,工作脚踏实地,又不惹事生非,总有一天老板会注意到我这块璞玉,但最后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专业不是升迁的唯一指针,躲在计算机后面,不与同事交流,不会让你成为领导者、管理者。
    
     又有些人说,办公室政治是高层才有的勾心斗角,跟我们这种基层的员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事实上,管理阶层有管理阶层的政治学,基层员工也有基层员工的政治考题。
    
     组织既然是人的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和利害关系,如果学不会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别痴心妄想平步青云。
    
     上班族应认清办公室政治没有旁观者的现实,这是一场你不下场参赛就会自动被判出局的游戏。想要独善其身的人,下场可能是被大家遗忘,甚至哪一天你就得卷铺盖走路。
    
     我们绝对不是鼓吹上班族在办公室里兴风作浪、每役必与,你可以不必下场打混战,但却必须保持消息灵通,随机应变。
    
     第二道护身符-你成就了团队,团队也会成就你
    
     忌:公然搞小团体
     宜:努力储蓄人脉存折
    
     前阵子岛内知名会计师阮吕芳周领着109人的团队跳槽,引起会计界一番震荡,阮吕团队业绩占旧东家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八分之一,每年签证收入高达1.8亿台币。这是个人与团队相得益彰的最佳例证。
    
     要不要在公司里搞小圈圈,一向是个难解的两难习题,孔夫子云:「君子不群」,但团队工作本来就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想要飞黄腾达没有班底的帮助,将很难成事。要认清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度愈高,在团队里的份量也愈重,另外,切记将功劳与荣耀归于团队的伙伴。
    
     如果你是个还搞不清楚状况的新人,别急着建立自己的小团体或是加入别人的小圈圈,万一不小心犯了高层的大忌、踩了别人的地盘,甚至选错边站,那就别想在办公室里混得下去。首要之务是先弄清楚公司里的党派生态,良心的建议是跟每个同事都保持良好关系,尽量不要被贴上派系卷标,除非环境里朋党的强弱分明,那当然要选择「西瓜偎大边」啦!
    
     第三道护身符-口水即祸水,当心祸从口出
    
     忌:搬弄是非,散播流言
     宜:不过问他人私事,不张扬个人隐私
    
     小心别在办公室谈论自己的私事,或是在同事间散播别人的八卦,这两种行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推入危险的境地。但你绝对应该张大耳朵,封紧嘴巴,「有耳呒嘴」不只是大人教训小孩子的话,也是办公室丛林的生存法门之一。
    
     八卦一向是同事间联络感情最佳的共同话题,尤其在茶水间、洗手间这两间「谈话室」里,往往是众家流言的最大集散地,也是大家说老板坏话的「秘密花园」。然而,就算你在办公室受了多大冤屈,苦水满腹,都不应该向同事诉苦,原因有二,牢骚如同狐臭,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没有人有义务当你的情绪垃圾桶;其二,办公室不是你找心理医师的地方,有些人会以为互相交换心事是两人结盟的保证,但万一有一天两个人不再是朋友呢?过去的秘密可就成了对方手上的把柄了。
    
     因此,不论你跟老板私交多好,或是心结多深,都不要在公司里张扬。如果你条件不错,工作认真,也交出漂亮成绩,一定不希望自己努力的成果被归因于跟上司的「特殊关系」吧!万一你跟上司之间有误会或摩擦,被有心人知道了,难保不会成为被利用的话题或炒作的题材,两者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
    
     八卦可以多听,但不能多讲,最好只进不出。所谓「祸从口出」,口水是名符其实的「祸水」,不管是泄露自己的私事,或转述听来的是非,都可能让自己陷入言多必失的危险,更要不得的是以成为八卦中心为荣,到处打探小道消息,当心变成被利用的对象还不自知。
    
     第四道护身符-扛责任,但别背黑锅
    
     忌:推托卸责,脚底抹油
     宜:在适当时候勇于承担责任,展现解决问题的诚意
    
     虽然恨得牙痒痒,你不得不佩服某些同事的高明,他们练得一身好推手,总是能轻松把工作、责任推得一乾二净,就像泥鳅一样地溜手。职场上一定会有劳逸不均的现象,你也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从不犯错,这时责任的归属常会造成同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如果错在自己,良好的态度可以弥补一切过失,但千万别急着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当你说「都是你的错」时,别忘了伸出去的只有食指,而另外四指却指向自己,最糟的莫过于自己犯了错还企图掩盖事实,撒一个谎,得用一百个谎来圆第一个谎,谁有把握每一个谎言都能编织得天衣无缝呢?
    
     人不可能不犯错,你的老板也知道这件事,某些时候,勇于承认错误反而会给同事、主管留下深刻印象,建立负责任的形象,但认错也要适可而止,若不分青红皂白乱认一通,恐怕变成黑锅大王,成了办公室里的小可怜。
    
     有时帮老板背黑锅,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方法,但这黑锅怎么背?帮谁背?都是学问,黑锅背得好,哪天老板翻身,你也跟着鸡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老板,要不认栽赶快走人,要不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第五道护身符-你是职场亮点,还是暗点?
    
     忌:一人独揽全部功劳
     宜:善于表现、适时邀功
    
     挑选lcd屏幕时最怕买到有亮点或暗点的瑕疵品,但在职场上,不怕成为明亮的超新星,就怕变成不亮的白矮星。想成为职场上的「一等星」,自然要多下点功夫提高自己的能见度。
    
     如果你自认是职场千里马,千万别再傻傻痴等伯乐的出现,天真地以为埋头苦干终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要知道这年头伯乐也常面临自顾不暇的困境,或者也在苦等他们的伯乐。适度为自己制造「出锋头」的机会,有助于开展个人事业的康庄大道。
    
     所谓「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现代社会所有商品的销售多少都要靠包装,何况是竞争激烈的职场,你总不希望自己「做到流汗」,被别人「嫌到流涎」。当你做出某些成绩或经过努力而提前完成任务时,可别忘了做做个人公关,会议场合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舞台,适时掌握发言机会,展现个人能力,要能发出声音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
    
     但锋头太健,则可能招致嫉妒,适时把人情做给同事可以赢得好感,也算为自己买张保单,「有福大家享,有难自己当」,跟老板邀功时,把功劳归诸团队和上司,再巧妙提到自己的贡献,老板记得你,同事感激你,下次有机会,你的亮度就展现出来啰!不要害怕别人批评你好大喜功,如果努力没被同事、上司看到,那你才该担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待续)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