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管理心理学 - 成功饥渴症:四个年轻人的发财梦(3)——我得了“跳..

成功饥渴症:四个年轻人的发财梦(3)——我得了“跳..

     我得了“跳槽多动症”
    
     口述-李萌 采访-万莹
    
     [病例3]
    
     李萌,
     26岁。
    
     病症:忙于跳槽,厌倦工作。
    
     “俺们又换工作了。”我在校友录里这样写道。
    
     我毕业于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新闻专业更是有着响当当的名号。一进大学,我当完班长当会长,评完先进评奖学金,过得是风光无限。大四的时候,想都没有想考研的可行性,就一头扎进“我要job”的大潮里,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在职场生涯里获得成功肯定也是件不难的事情。
    
     随着简历一次次发出,打击也随之而来。我看上的那些有名头的大报,理也没人理我;通知我面试的尽是些小城市的报刊,除了北京上海,我可是哪都不想去啊。居然还有一家卖马桶的企业通知我去做宣传策划,真是大煞风景。
    
     被学校撵出来的日子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我背着行囊追到北京。泡了几周的人才市场,终于被一家杂志看上。虽说不是知名杂志,但想着只要先干着,过不了几个月肯定能认识人,跳槽到好地方肯定是件容易事。
    
     工作倒也顺利,只不过看不惯隔壁桌的那个小子。他处处与我作对,我要用电话的时候,他也抢着用;我报的选题,他能挑出一堆“不可行”。矛盾还是围绕着电话爆发了。杂志社的《工作守则》里规定不准打私人电话。可那段时间,我刚和mm聊得热乎,常常趁领导不在的时候,和mm煲电话粥。谁知那小子居然把我告了。从领导屋里冲出来,恼羞成怒的我对着他就是一拳。就这样,“私打电话”事件上升到“打架斗殴”,性质严重,我不得不“引咎辞职”。
    
     第二份工作,是在一家旅游公司做企划。工作内容的核心就是把一些破破烂烂的地方包装成“度假圣地”,领导要求“诗一样的语言”,可我又不是“诗坑”,每天抱着唐诗宋词,绞尽脑汁地写永远也写不完的文案,真是郁闷。本想着来旅游公司工作,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免费旅游一番,可谁想尽是些“纸上谈兵”,我可等不及,再次炒老板。
    
     倒了两次霉,终于时来运转。第三份工作不仅专业对口,而且部门领导是我上两届的师兄。师兄领导对我青睐有加,安排我专跑红包肥厚的“it线”。工作非常紧张,每天一版的工作量忙得人喘不过气来,跑会、采访,写稿,要在晚上10点的最后截稿时间前完成当天的工作量。10点到10点半,业务例会,讨论明天的选题和工作,依旧是听着领导无关痛痒的发言,那些“抢占新闻制高点”的正确废话,我说得可比他们顺溜。会议一结束,我就狂奔到楼下的车站,追赶回家的末班车。回到家,依旧是方便面作为固定的晚餐。闭上眼,无聊而忙碌的一天,“爬过去又上来”。
    
     两个月过去了,我渐渐对这样的生活失去信心。虽说收入还不错,可工作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我得像“成功人士”那样享受生活呀。桑拿、健身、高尔夫、俱乐部,这些名词我还只停留在想像阶段,完全没有机会实践。有时候,听师兄说起自己丰富的业余生活,心里便忿忿不平,“他一天到晚坐办公室,说些无用的废话,跑腿的却是我们,拿的薪水比我们高,工作比我们轻闲,开好车住大house,那么潇洒,凭什么呀?不就是比我老吗?”
    
     愤怒的情绪很快被带到工作中。为了让自己过得轻闲些,我只去一些有红包可拿又给记者准备了新闻通稿的各种“新闻发布会”。我把“通稿”换换标题便充作自己的“独家报道”。又过了两个月,我终于再次被揭发。师兄通知我去结算工资,办理手续,沮丧之余,我有点恼羞成怒,“你们这是嫉妒!”
    
     经历挫折后,我为自己制定了“成功规划”:电视台工作轻松体面,挣钱容易。中央台、北京台这样的“肥水”照样是落不到我头上,我退而求其次,去教育台面试。以“无相关工作经验”为由遭人鄙视。无奈,我去了一家数字传媒,做晚班编辑。每个月3000的工资,一个星期值两次夜班,工作总算轻松,该我好好享受生活了。上完周一、周四的夜班,我直奔健身房,一打听,居然最便宜的会员卡都要花掉我两个月的工资。
    
     失望到极点……
    
     成功者的生活竟离我如此遥远。毕业后的日子过得飞快,每次在校友录上看到有的同学已经在讨论买房买车的问题,我的心都酸酸的。看来这份工作也不是长久之计,习惯了跳槽的我,也不在乎再跳一次。可跳来跳去,我怎么就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呢?我怎么就不能过上那样潇洒成功的生活呢?难道老天还要我继续等待和寻觅吗?一天天地过去,我可等不及了……
    
     心理学家曲伟杰点评:精神长跑通往成功
    
     采访-万莹
    
     几年前,“跳槽”还是一种很时尚的职业行为,人们甚至这么说,“只有没有实力的人才老守着一个坑。”可现在,市面上的说法好像又变了,“频频跳槽的人说明适应性很差”。其实,“跳”是个很中性的行为,既不代表自己有能力,又不代表自己没能力。但“跳”的价值几何,我认为还是有判断标准的:一是看“心情爽不爽”;二看“效果好不好”。
    
     本文的主人公李萌,越跳心情越不好,可见他和目标工作间有差距,他想像中“越跳越好”的美好愿望只是异想天开,一厢情愿的事情。再来看他的“效果”。在新的岗位上,“效果好”既是指用人单位是否对你满意,又是指自己是否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还包括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从这三点来看,主人公李萌的“跳槽”效果显然不好,他既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又不能赢得领导欢心,还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与同事发生冲突。他自己心情郁闷,效果每况愈下,实在不是个成功的“跳槽者”。
    
     一个人工作顺利其实是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相和谐的表现。从心理调节上来说,主人公李萌的行为表现为“屈光不正”,也叫“一眼高,一眼低”。“一眼高”是指他对自己的评价过高;“一眼低”是指他对某些工作看得低,有“岗位歧视”,比如“卖马桶”的工作。“屈光不正”导致的后果便是自我评价与市场评价失衡。
    
     通往成功的方法是长跑,特别是精神的“长跑”。“跳高”容易“飘”,失去重心;而“长跑”则目标明确,路线虽然曲折,但可以锻炼我们矫健的步伐,避免失去重心,摔得鼻青脸肿……
    
    
    



管理心理学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管理心理学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